对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

对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

一、关于高职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胡月媚[1](2021)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问题研究 ——以江西省高职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林伟婷[2](2021)在《教学策略对高职生虚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虚拟现实技术已在高职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交互性和想象性等特点有利于激发高职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体验和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克服建构真实工作场景的高成本与高难度。但当前虚拟现实技术与教学的融合还不够深入,也存在缺乏有效教学策略指导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虚拟技术应用的有效教学策略设计与使用方法。教学策略及其不同呈现形式对虚拟学习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先行组织者、教学解释和教学示范等具有支架作用的教学策略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为进一步探索以上策略在高职生虚拟学习中的有效性,研究以认知负荷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产生式理论为基础,采用实验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广东省198名高职学生的虚拟学习效果展开研究,通过3个系列实验,探究在桌面式虚拟现实学习环境下,先行组织者(视频型、图片型、无)、教学解释(范例型、描述型、无)和教学示范(录像示范、现场示范、无)对高职生虚拟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学习成绩、认知负荷和学习满意度作为虚拟学习效果的观测变量。结果显示,先行组织者、教学解释和教学示范等支架作用型教学策略可提高虚拟学习效果,具体表现为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满意度,降低认知负荷。不同类型教学策略对迁移和保持成绩的影响存在差异。教学策略的具体呈现形式需适应高职生动觉型学习风格、形象性思维、注意力不稳定和工作记忆容量有限等的特点,还需考虑教学策略与知识类型和复杂程度的交互影响。此外,高职生在虚拟环境中,学习程序性知识和复杂程度低的知识时效果更佳。基于此,研究建议高职教师需重视对虚拟教学策略的运用以提高学生虚拟学习效果,深入研究虚拟实践教学,重点考虑具有支架作用的教学策略,结合教学目的和高职生学习特点寻找虚拟教学策略的优化组合。虚拟环境设计者应开发适合高职生学习特点的虚拟资源以辅助教学策略设计,如基于认知负荷调节虚拟知识复杂程度,基于工作岗位情境设计虚拟程序性知识等。高职院校能够提供全方位保障,培养具有虚拟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制订虚拟教学应用效果评价标准和支撑虚拟学习内容和平台建设,以提升虚拟教学策略的运用效果。

张瑞[3](2021)在《河北省高职单招学生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1世纪,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高速发展,为完善高职招生制度、扩大高职教育规模,2007年高职单招制度应运而生。河北省高职单独考试招生试点实施起源于2008年,历经十几年发展,如今单招考试已成为河北省内高职院校招生的主要渠道,省内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也随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其独特的、多样化的教育背景,单招生群体有着自己的特点,升入高职之后,其在校表现与通过高考进入高职就读的统招生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了解这部分学生的情况和特点,营造更适合他们的教育环境,本文以河北省高职院校的单招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等20所高职院校的259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包括127名单招学生,并且对7名高职院校的师生进行了访谈。通过分析单招生填写的问卷,笔者总结出了单招生的群体特点;通过与统招生的问卷作对比,又概括出了两者的群体差异。在此基础之上,笔者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分析了单招生学习表现不佳、纪律较差等问题的成因。基于此,笔者提出对于单招生不可轻易降低考试考核标准,应加强平时学习数据的监管,且需制定弹性学习制度等对策建议,以让他们能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在考试制度上,要充分发挥单招的选拔作用,切实维护教育公平。在高职专科方面,单招要继续维持其规模;在高职本科方面,则要控制单招比例。此外,还应设立职业教育硕士,从而提高高职单招生的学业期望。在扩大高职学生规模的同时,要深化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推动高职院校供给侧改革,提高单招生的生源素质。

王宏珊[4](2021)在《高职生顶岗实习角色适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职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组织安排高职生深入企业一线参与岗位实践的一项教学活动。在顶岗实习中,高职学生以顶岗实习生的角色身份在真实职业环境下参与生产实践活动,对提升综合素质与促进职业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该阶段中,高职生会面临从学生角色向顶岗实习生角色转换的适应性问题,而帮助学生在领悟、学习和实践角色的过程中更好地完成角色扮演,有利于其更好地适应顶岗实习,这对提升高职生综合职业素质,为社会输入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价值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三种分析方法,分别是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首先,笔者运用文献分析法,在文献数据库搜集国内外有关角色适应的研究成果,了解当前关于本论题的具体研究进展并构建研究思路框架;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别从从角色认知维度、职业精神维度、工作承载维度、组织融入维度和人际协调维度对高职生顶岗实习角色适应现状进行实证调查,并发现当前高职生在顶岗实习生角色适应上存在诸多问题;再次,依据三元交互决定理论和角色理论分别对角色适应的影响因素和适应过程进行理论剖析;最后,根据上述研究成果,分别从个体本身、高职院校、实习企业、校企合作等层面着手,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帮助高职生更好地适应顶岗实习,顺利扮演顶岗实习生角色,从而提高高职顶岗实习人才培养质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魏增云,司志英,张海容,高瑞苑[5](2020)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学习项目设计研究探索》文中认为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重要责任,积极寻求一种适应新形势的培养模式是当前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学习项目设计能使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做研究,像工程师一样做产品",学习动力、效果和荣誉感和单纯的学生实验不可比拟。在高职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了学习项目设计研究性教学活动,有利的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思维创新能力。

车炯[6](2020)在《技师学院路桥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跟踪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技师学院,是技工院校的最高层次,担负着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随着我国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高技能人才的成长以及职业发展状况,逐渐成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研究以Z学院2007届路桥专业毕业生为例,对107位毕业生职业发展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深入学校和企业对毕业生、教师和企业有关人员进行访谈调查。调查涉及毕业生的职业认同感、工作条件、专业对口度、职业能力和素质、职业和社会融入度以及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通过对现状的分析,了解其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困境的主要原因,并从政府、企业、学校层面探究推动技师学院路桥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的策略。本研究认为:第一,技师学院路桥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整体较好,但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创新革新能力亟待改善,工作变换比较频繁和职业发展前景较为一般。第二,技师学院路桥专业毕业生对自身的认知比较清晰,近年来在企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大部分已经成为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但是仍然在社会的价值认同、企业的整体规划、学校的培养路径和个人的长远考虑方面存在困境。第三,通过研究分析,造成技师学院路桥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困境的原因,主要是路桥专业技能人才地位不高,路桥技师成长机制不够完善,人才培养滞后交通业态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动力相对较弱。第四,针对技师学院路桥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的现状和困境,政府要加大技师学院发展的政策调控,加强政策扶持,为他们创设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企业要构建技能人才职业发展体系,树立交通行业工匠人才发展观念,开辟路桥技师双重职业发展通道;技师学院要优化路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课程体系、技师研修、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魏超[7](2020)在《民办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A民办高职院校为例》文中认为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背后,一个重要因素是教育与现代大工业生产相结合。职业教育自产生之日起就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它在开发人力资源、促进就业、满足多元化教育需求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忽视的力量。职业教育最终目的是为国家社会经济建设培养技能人才,而民办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新势力,担负起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高质量的技能人才职责。然而,由于我国民办高职院校起步晚、底子薄,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而需要进行深入探究。本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进行探究。在了解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相关理论与构成要素基础上,通过采用问卷和访谈法对A民办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发现A民办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学校专业文化建设不足;第二,专业设置与职业教育特色兼容性不强;第三,课程体系尚不完善;第四,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尚不完善;第五,师资队伍建设整体不足;第六,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切合度不高。本文探讨了民办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针对当前民办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以下优化对策:第一,学校加快专业文化建设;第二,适应产业发展,开展以集群的模式来设置课程;第三,深化课程体系的改革;第四,加强学生实训基地建设;第五,加强民办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第六,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通过以上措施,以期为我国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优化对策。

赵蕾[8](2020)在《高职院校教师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以江西省5所高职院校为例》文中指出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的迅猛发展,高职教师的核心素养问题日益得到广泛关注。高职教师要具有哪些方面的专业素养才能保障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在所有专业素养中最重要且核心的是什么?因此,结合高职教师队伍特殊性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一套具有针对性和前沿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高职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立足于高职教师队伍特殊性,通过对国内外文献以及政策文本的梳理,初拟三个一级维度;然后,对一线高职教育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初拟高职教师核心素养的二三级指标;之后,通过多轮专家咨询法对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初稿进行修改;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以保证本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研究成果如下所示。首先,立足于高职教师队伍特殊性,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及政策的梳理、国际相关专业标准的比较,初步整理得出高职教师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维度和50多项核心素养关键词,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打下基础。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高职教师对核心素养关键词的筛选情况,从而选取出排名最靠前的40项关键词,与前期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初拟高职教师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之后,运用多轮专家咨询法综合考虑各方职业教育专家的意见,对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正、完善。再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从而保证该指标体系的客观性和可行性。最后,高职教师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正式确立,共涵盖3个维度:“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知识素养”、“专业实践素养”,13项二级指标以及30项三级指标。通过将该评价指标体系在高职院校内小范围试用,以期为高职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徐俊霞[9](2020)在《高职生职业认知现状研究 ——以上海市某几所高职院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社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逐渐增大,国家对于职业教育也日益重视。职业认知是职业认同的前提,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的职业认知水平关系着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多数高职生在毕业之后都会直接面临就业问题,加强对高职生的职业认知教育,帮助高职生建立正确合理的职业认知,有助于高职生更好的在未来的就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进而使学生能够从心底接受这一职业,提升就业的针对性与稳定性,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为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这三种研究方法。首先运用文献法,搜集了国内外关于职业认知的相关研究资料,了解到了国内外当前关于高职生职业认知具体的研究进展及相关理论基础。其次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获得了关于高职生职业认知现状的详细实证资料,力图使理论与实证相结合,使研究更具客观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研究的调研结果,发现当前高职生职业认知现状中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从多角度剖析高职生对职业的认知程度,对高职生职业认知的途径进行分析。并结合社会认知职业理论,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对当前高职生职业认知的形成过程及特点进行深度的理论探讨。在对相关数据资料深入分析之后,发现了当前高职生职业认知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实与具体调研结果阐述此现状背后的具体原因,以期引起高等职业学校,家庭,社会等对高职学生职业认知的重视。最后依次从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几个层面着手,提出切实可行且有较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帮助高职生更好的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更好的发挥自身潜能,让学生在实现职业理想的同时,也能够更好的认同职业,创造出更多社会价值。

黄元臻[10](2020)在《STEAM视角下高职数学建模的教学研究》文中指出数学建模因其学科的交叉融合性和实践操作性,被认为是解决生活生产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高职生掌握好数学建模能极大的帮助其提升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国际上逐渐兴起的跨学科STEAM教育为高职数学建模教学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它帮助学生从科学情境、技术手段、工程思维、数学知识以及艺术素养的角度解决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因此具有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的价值。重新审视STEAM视角下数学建模的职业教育,可为我国当前高职数学建模教学提供一条新路径。本文基于STEAM教育理念与数学建模课程的整合,选取泉州市某高职院校一年级智能控制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研究等研究方法进行探讨高职阶段数学建模教育。首先,对2010至2019年近10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试题进行内容分析,并对高职生进行数学建模教学调查问卷,结合高职一线教师的访谈了解关于高职数学建模的教学现状。其次,依据STEAM教育理念与数学建模课程,提出教学目标矩阵。而后提出了整合STEAM的数学建模课程设计,从而进行课堂教学实验研究,具体为选取前测成绩不存在显着差异的班级作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班采取STEAM理念进行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无关变量均相同,并在教学期间通过课堂观察量表记录高职生课堂学习行为。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后测与教学满意度问卷,所得的问卷数据、后测成绩以及课堂观察数据均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进而结合分析研究、学生后期访谈与学生期末实训的工程产品提出教学建议。研究结论:实验班高职生进行了三个月的融合STEAM理念的高职数学建模课程后,高职生的表征简化、数学模型化以及发散性创新思维能力水平显着提高,应用水平能力进一步增强。教学满意度方面,实验班学生在学科兴趣、学习活动、创新思维、学习效果与教学认同度方面与对照班学生存在显着性差异。课堂观察方面,实验班学生在倾听行为、言语行为以及实践行为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思考行为与无关学习行为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实验班学生的工程思维对工程产品的制作具有优化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跨学科选取教学内容、适当补充前置数学知识、增强学生“长思考”的能力、通过多元表征深入理解数学建模、深化工程思维与工程产品间的联接。

二、关于高职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高职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教学策略对高职生虚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教学策略相关研究
        二、高职生虚拟学习相关研究
        三、教学策略对虚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
        四、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思路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教学策略对高职生虚拟学习效果影响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教学策略
        二、虚拟学习
        三、学习效果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认知负荷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
        三、产生式理论
    第三节 影响虚拟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分析
        一、先行组织者
        二、教学解释
        三、教学示范
        四、选择先行组织者、教学解释与教学示范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 先行组织者对高职生虚拟学习效果的影响
    第一节 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假设
        三、实验过程
    第二节 实验结果
        一、先行组织者对虚拟学习成绩的影响
        二、先行组织者对虚拟认知负荷的影响
        三、先行组织者对虚拟学习满意度的影响
    第三节 结果讨论
        一、先行组织者有助于提高虚拟学习效果
        二、视频型比图片型先行组织者更有利于提高虚拟学习效果
        三、先行组织者对虚拟学习效果的影响受到知识类型的调节
    第四节 先行组织者在虚拟学习中的应用建议
        一、先行组织者设计要具有可利用性、可辨性与巩固性
        二、多运用动态型先行组织者
        三、先行组织者呈现形式的选择考虑动静结合原则
第四章 教学解释对高职生虚拟学习效果的影响
    第一节 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假设
        三、实验过程
    第二节 实验结果
        一、教学解释对虚拟学习成绩的影响
        二、教学解释对虚拟认知负荷的影响
        三、教学解释对虚拟学习满意度的影响
    第三节 结果讨论
        一、教学解释可以提高虚拟学习效果
        二、范例型比描述型教学解释更有利于提高虚拟学习效果
        三、范例型教学解释对虚拟学习效果的提高在陈述性知识中更明显
    第四节 教学解释在虚拟学习中的应用建议
        一、教学解释设计要挖掘知识的共同要素
        二、教学解释要用案例和故事等形式加以情景化
        三、范例型教学解释重点在陈述性知识中使用
第五章 教学示范对高职生虚拟学习效果的影响
    第一节 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假设
        三、实验过程
    第二节 实验结果
        一、教学示范对虚拟学习成绩的影响
        二、教学示范对虚拟认知负荷的影响
        三、教学示范对虚拟学习满意度的影响
    第三节 结果讨论
        一、教学示范有助于提高虚拟学习效果
        二、录像示范的虚拟学习效果优于现场示范
        三、教学示范对虚拟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在复杂知识中更为明显
    第四节 教学示范在虚拟学习中的应用建议
        一、教学示范的设计需要考虑示范者的水平
        二、善于采用录像示范的形式
        三、教学示范可重点在复杂的知识中使用
第六章 综合讨论与教育启示
    第一节 综合讨论
        一、具有支架作用的教学策略可促进虚拟学习效果
        二、不同类型教学策略对学习迁移和保持成绩的影响存在差异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需适应高职生学习特点
        四、教学策略的使用需考虑与知识类型和复杂程度的交互影响
    第二节 教育启示
        一、教师重视对教学策略的运用以优化高职生虚拟学习效果
        二、设计者开发适合高职生学习特点的虚拟资源以辅助教学策略设计
        三、学校提供全方位保障以提升虚拟教学策略的运用效果
    第三节 研究创新之处、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创新之处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先前知识测试
附录二 学习成绩测试
附录三 认知负荷测试
附录四 学习满意度测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3)河北省高职单招学生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境外研究现状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高职单招
        (二)高职院校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结构观察法
        (四)个人访谈法
第一章 高职单招的发展现状与学生特点
    一、髙职单招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单招的发展历程
        (二)高职单招发展带来的挑战
    二、高职单招学生的特点
        (一)单招学生在校学习特点
        (二)单招学生综合表现特点
        (三)单招与统招生差异分析
第二章 高职单招调查问卷及可靠性分析
    一、调查问卷可靠性分析
        (一)问卷覆盖
        (二)信度检验
        (二)效度检验
    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一)单招生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二)单招生在校学习情况问卷分析
        (三)单招生在校综合表现问卷分析
        (四)单招生就业意向分析
第三章 高职单招学生现状成因分析
    一、外部因素
        (一)高考政策
        (二)家庭环境
        (三)学校教育
    二、个人因素
        (一)学习基础差
        (二)规则意识淡薄
        (三)学业期望缺失
第四章 高职单招学生现状改进对策
    一、加强中等学校对单招生的升学引导与管理
        (一)强化中学对单招生的针对性指导
        (二)建立单招生升学考试后的管理机制
    二、改进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理念与方法
        (一)尊重学生差异,避免歧视单招生
        (二)明确工作重点,深入了解单招生
        (三)做好升本服务,分类培养单招生
        (四)丰富课外活动,全面发展单招生
        (五)树立职业理想,目标引领单招生
    三、创新单招生教学制度
        (一)坚持考试考核标准,拒绝放松考试成绩
        (二)加强学习数据监管,兼顾隐性评价作用
        (三)制定弹性学习制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四、深化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一)发挥单招考试的选拔作用
        (二)设立职业硕士研究生类型
        (三)推动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4)高职生顶岗实习角色适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概念界定
    1.5 文献综述
    1.6 理论基础
    1.7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2.1 调查设计
        2.1.1 调查对象
        2.1.2 调查工具
        2.1.3 数据处理
    2.2 调查实施
        2.2.1 问卷施测
        2.2.2 访谈施测
第三章 高职生顶岗实习角色适应调研结果
    3.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3.2 高职顶岗实习生角色适应的总体性分析
    3.3 高职顶岗实习生角色适应的差异性分析
    3.4 高职生顶岗实习角色适应存在的问题
    3.5 小结
第四章 高职生顶岗实习角色适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角色适应中的三元主体特征分析
        4.1.1 高职生顶岗实习角色适应的个体元因素
        4.1.2 高职生顶岗实习角色适应的行为元因素
        4.1.3 高职生顶岗实习角色适应的环境元因素
    4.2 角色适应中的三元交互影响关系
        4.2.1 个体元与行为元的交互影响
        4.2.2 环境元与个体元的交互影响
        4.2.3 行为元与环境元的交互影响
        4.2.4 个体元、行为元及环境元的交互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高职生顶岗实习角色适应的动态过程
    5.1 高职生顶岗实习的角色期望
    5.2 高职生顶岗实习的角色领悟
    5.3 高职生顶岗实习的角色学习
    5.4 高职生顶岗实习的角色实践
    5.5 小结
第六章 高职生顶岗实习角色适应的对策建议
    6.1 调整角色定位,适应职业岗位需要
    6.2 重视心理疏导,提高角色构建动力
    6.3 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岗位适应能力
    6.4 加强实习培养,促进学生角色转换
    6.5 完善衔接机制,提升校企联动合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高职化学教学中学习项目设计研究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学习项目设计教育现状
2 我校高职生学习项目设计思路
    2.1 依托教师科研课题组建项目学习组
    2.2 学习项目实践模式
    2.3 学习项目实践成果
3 学习项目设计与职业能力培养
    3.1 学习项目设计实验活动成为培养高素质高职生的重要途径
    3.2 学习项目设计实验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3.3 学习项目设计实验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专业建设
4 结论

(6)技师学院路桥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跟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技师学院毕业生
        1.2.2 职业发展
        1.2.3 路桥专业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技师学院路桥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现状调查
    2.1 调查对象
    2.2 调查方法
        2.2.1 问卷调查
        2.2.2 访谈调查
    2.3 问卷设计
        2.3.1 问卷设计依据和内容
        2.3.2 问卷信效度说明
    2.4 调查样本情况
        2.4.1 问卷调查样本结构情况
        2.4.2 访谈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5 职业发展现状分析
        2.5.1 职业认同感较强
        2.5.2 工作条件基本符合毕业生预期
        2.5.3 专业对口度匹配良好
        2.5.4 职业能力和素质总体较好
        2.5.5 职业和社会融入度较好
        2.5.6 职业发展前景一般
    2.6 毕业生职业发展自我评价
第三章 技师学院路桥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困境及原因分析
    3.1 外部困境
        3.1.1 社会对技师学院价值认同度低
        3.1.2 交通企业对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缺乏规划
        3.1.3 技师学院对路桥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单一
    3.2 内部困境
        3.2.1 个人对交通行业缺乏全面认识
        3.2.2 个人对职业发展缺乏长远考虑
    3.3 原因分析
        3.3.1 路桥专业技能人才地位不高
        3.3.2 路桥技师成长机制不够完善
        3.3.3 人才培养滞后交通业态发展
        3.3.4 学生个人发展动力相对较弱
第四章 推动技师学院路桥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的策略
    4.1 政府创设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4.1.1 加大技师学院发展的政策调控
        4.1.2 加强交通公路行业的政策扶持
    4.2 企业要构建技能人才职业发展体系
        4.2.1 树立交通行业工匠人才发展观念
        4.2.2 明确路桥专业技能人才成长方向
        4.2.3 开辟路桥技师双重职业发展通道
        4.2.4 建立路桥专业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4.3 技师学院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4.3.1 贴近交通发展,明确培养目标
        4.3.2 基于工作岗位,优化课程体系
        4.3.3 面向创新革新,开展技师研修
        4.3.4 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资源
        4.3.5 围绕职业能力,细化教学评价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技师学院路桥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跟踪研究调研方案
    附录2 技师学院路桥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3 技师学院路桥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用人单位调研名录
    附录4 技师学院路桥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访谈提纲
    附录5 技师学院路桥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问卷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7)民办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A民办高职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创新之处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民办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技能人才
        2.1.2 高职院校
        2.1.3 民办高职院校
        2.1.4 人才培养
    2.2 技能人才培养理论基础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 民办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构成要素
        2.3.1 培养目标
        2.3.2 专业设置
        2.3.3 课程设置
        2.3.4 教师教学
        2.3.5 师资建设
        2.3.6 技能人才培养评估
第三章 A民办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
    3.1 技能人才培养现状调查设计
        3.1.1 调查对象选取
        3.1.2 调查方法
    3.2 该校技能人才培养现状调查的统计
        3.2.1 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认识
        3.2.2 学校开设课程方面调查
        3.2.3 教师专业能力调查
        3.2.4 教师授课方式调查
        3.2.5 校企合作方面调查
        3.2.6 学生考评方面调查
        3.2.7 政府、企业对于学院办学支持度调查
第四章 民办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专业文化建设不足
    4.2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职业教育特色兼容性不强
        4.2.1 学校专业设置与企业用人需求存在差距
        4.2.2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缺乏职业特色
    4.3 课程体系尚不完善
        4.3.1 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失衡
        4.3.2 课程知识内容陈旧
        4.3.3 课程实施形式单一
    4.4 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尚不完善
    4.5 师资队伍建设整体不足
        4.5.1 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准入门槛低
        4.5.2 “双师型”教师职业能力不足
        4.5.3 教师培训体系不完善
        4.5.4 教师科研能力不强
    4.6 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切合度不高
第五章 提升民办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优化建议
    5.1 学校加快专业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5.2 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建设集群模式的专业设置
    5.3 深化课程体系的改革
        5.3.1 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
        5.3.2 以市场为导向动态职业课程内容
        5.3.3 多元的评价方式
    5.4 加强学生实训基地建设
    5.5 加强民办高职教师队伍建设
        5.5.1 政府层面
        5.5.2 学校层面
    5.6 建立校企联合人才培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高职院校教师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以江西省5所高职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对于提高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1.1.2 高职院校教师核心素养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理论基础
        1.3.1 终身教育理论
        1.3.2 建构主义理论
        1.3.3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4.1.1 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1.4.1.2 教师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1.4.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4.2.1 教师核心素养相关研究
        1.4.2.2 高职院校教师核心素养相关研究
        1.4.3 文献述评
    1.5 概念界定
        1.5.1 核心素养
        1.5.2 教师核心素养
        1.5.3 高职教师核心素养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内容分析法
        2.3.2 问卷调查法
        2.3.3 德尔菲法
        2.3.4 层次分析法
    2.4 研究过程
    2.5 研究思路
3 高职院校教师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
    3.1 高职教师队伍特殊性分析
        3.1.1 教育教学方面的特殊性
        3.1.2 实践技能方面的特殊性
        3.1.3 课程开发方面的特殊性
        3.1.4 职业意识的特殊性
        3.1.5 社会交往的特殊性
        3.1.6 产学研方面的特殊性
    3.2 高职教师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政策依据
        3.2.1 国内相关政策研究
        3.2.1.1 《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
        3.2.1.2 《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3.2.1.3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标准》
        3.2.1.4 《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
        3.2.1.5 关于高职教师的其他政策文件
        3.2.2 国内相关专业政策内容分析
    3.3 高职教师核心素养的国际比较研究
        3.3.1 国外相关专业政策研究
        3.3.1.1 欧盟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
        3.3.1.2 美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
        3.3.1.3 德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
        3.3.1.4 英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
        3.3.2 国外相关专业政策内容分析
    3.4 高职教师核心素养维度与指标梳理
        3.4.1 一级核心素养维度确立
        3.4.2 高职院校教师核心素养指标高频关键词梳理
    3.5 高职院校教师核心素养的指标要素问卷调查
        3.5.1 基本原则
        3.5.2 问卷设计
        3.5.3 调查对象和数据收集
        3.5.4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3.5.4.1 样本特征分析
        3.5.4.2 问卷内容梳理
    3.6 初步建立高职院校教师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3.6.1 高职教师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初稿
        3.6.2 初步建立的高职教师核心素养评价指标具体内涵
4 高职教师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修正与完善
    4.1 第一轮德尔菲法修正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4.2 第二轮德尔菲法完善核心素养体系
        4.2.1 各描述统计量的说明
        4.2.2 问卷结果统计
5 高职教师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5.1 层次分析法问卷的编制
    5.2 问卷设计与实施
        5.2.1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步骤
        5.2.2 一级维度的权重确定过程
        5.2.2.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5.2.2.2 构建判断矩阵
        5.2.2.3 录入数据
        5.2.3 二级、三级核心素养指标权重的确定过程
        5.2.4 高职院校教师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
6 评价指标体系的试用
7 总结与反思
    7.1 研究总结
        7.1.1 评价指标体系符合研究规范
        7.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较完善
    7.2 研究创新之处
        7.2.1 论文选题的创新
        7.2.2 研究方法的创新
    7.3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专家咨询问卷(第一轮)
    附录2 专家咨询问卷(第二轮)
    附录3 高职院校教师核心素养指标要素调查问卷
    附录4 高职院校教师核心素养指标权重及排序调查问卷
致谢

(9)高职生职业认知现状研究 ——以上海市某几所高职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综述
        1.4.1 总体研究情况
        1.4.2 关于职业认知的文献综述
        1.4.3 关于高职生职业认知的文献综述
        1.4.4 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总体述评
    1.5 理论基础
        1.5.1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
        1.5.2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1.6 核心概念界定
        1.6.1 职业
        1.6.2 认知
        1.6.3 职业认知
第2章 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2.1 研究设计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工具
        2.1.3 数据处理
    2.2 研究实施
        2.2.1 问卷实施
        2.2.2 访谈实施
第3章 高职生职业认知现状调研结果分析
    3.1 调查对象基本资料分析
    3.2 高职生对职业的认知程度分析
        3.2.1 高职生对职业对象的认知程度分析
        3.2.2 高职生对职业发展的认知程度分析
        3.2.3 高职生对职业资格考试及招聘等信息的了解
        3.2.4 高职生对职业相关理论知识的认知程度分析
        3.2.5 高职生对职业相关操作活动的认知程度分析
    3.3 高职生职业认知途径分析
    3.4 高职生职业认知访谈结果分析
第4章 高职生职业认知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高职生职业认知中存在的问题
        4.1.1 高职生对职业内容的认知片面
        4.1.2 高职生对职业的认知方式单一
        4.1.3 高职生对职业方向的认知模糊
        4.1.4 高职生对职业信息的认知不足
    4.2 高职生职业认知的影响因素
        4.2.1 个人方面
        4.2.2 家庭方面
        4.2.3 学校方面
        4.2.4 社会方面
第5章 高职生职业认知的形成过程与特点分析
    5.1 高职生职业认知的形成过程分析
        5.1.1 自我效能与认知形成
        5.1.2 结果预期与认知形成
        5.1.3 个人目标与认知形成
    5.2 高职生职业认知的形成特点分析
        5.2.1 从知识领域分析认知特点
        5.2.2 从决策领域分析认知特点
        5.2.3 从执行领域分析认知特点
第6章 提升高职生职业认知水平的对策建议
    6.1 个人方面
        6.1.1 努力展现自我,发现自身潜能
        6.1.2 积极端正态度,认可自我价值
        6.1.3 明确职业目标,做好职业规划
    6.2 家庭方面
        6.2.1 传递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6.2.2 开阔孩子的思维与视野
        6.2.3 多角度了解自己的孩子
    6.3 学校方面
        6.3.1 丰富校内职业认知教育形式
        6.3.2 全方位完善实训环境及条件
        6.3.3 区分好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
    6.4 社会方面
        6.4.1 开展各类职业体验活动
        6.4.2 完善职业信息流通机制
        6.4.3 建立职业认知社会平台
参考文献
附录A 高职生职业认知现状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B 高职生职业认知现状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STEAM视角下高职数学建模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职生应用能力的缺失与数学建模课程的矛盾
        1.1.2 跨学科STEAM教育的兴起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培养高职应用型人才
        1.3.2 提供高职数学建模教学新路径
第二章 研究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STEAM教育
        2.1.2 数学建模
    2.2 研究综述
        2.2.1 STEAM教育的研究综述
        2.2.2 数学建模的研究综述
        2.2.3 STEAM教学的研究综述
        2.2.4 数学建模教学的研究综述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过程
第四章 高职数学建模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4.1 基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试题的调查与分析
    4.2 基于学生问卷的调查与分析
        4.2.1 学生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4.2.2 学生问卷分析
    4.3 基于学生访谈的调查
    4.4 基于教师访谈的调查与分析
第五章 STEAM视角下高职数学建模教学的实验研究
    5.1 教学目标矩阵设计
    5.2 STEAM视角下数学建模教学设计
        5.2.1 数学建模课程教学设计
        5.2.2 STEAM课程教学设计
        5.2.3 整合STEAM的数学建模课程教学设计
    5.3 教学活动流程设计
    5.4 实验前测
    5.5 教学案例
        5.5.1 教学活动流程
        5.5.2 教学目标矩阵
        5.5.3 教学过程
第六章 STEAM视角下高职数学建模教学的实验分析
    6.1 实验后测分析
        6.1.1 测试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6.1.2 后测相关性分析
        6.1.3 后测各维度分析
    6.2 教学满意度问卷分析
        6.2.1 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6.2.2 样本T检验分析
    6.3 课堂观察量表分析
        6.3.1 课堂观察量表信度与效度检验
        6.3.2 一级维度学习行为的统计检验
        6.3.3 二级维度学习行为的统计检验
    6.4 学生工程思维对工程产品的优化作用
    6.5 学生后期访谈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教学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四、关于高职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问题研究 ——以江西省高职生为例[D]. 胡月媚. 东华理工大学, 2021
  • [2]教学策略对高职生虚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D]. 林伟婷.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3]河北省高职单招学生问题及对策研究[D]. 张瑞.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4]高职生顶岗实习角色适应研究[D]. 王宏珊.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5]高职化学教学中学习项目设计研究探索[J]. 魏增云,司志英,张海容,高瑞苑. 山东化工, 2020(16)
  • [6]技师学院路桥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跟踪研究[D]. 车炯.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7]民办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A民办高职院校为例[D]. 魏超.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8]高职院校教师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以江西省5所高职院校为例[D]. 赵蕾.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9]高职生职业认知现状研究 ——以上海市某几所高职院校为例[D]. 徐俊霞.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10]STEAM视角下高职数学建模的教学研究[D]. 黄元臻. 集美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对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