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内膜增生结构改变一例报告

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内膜增生结构改变一例报告

一、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内膜增殖结构改变一例报道(论文文献综述)

奚婷[1](2021)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临床研究及基于内膜衰老的药物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 探究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黄体功能不足(LPD)型复发性流产(RS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2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学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作用机制。3 探究孕酮诱导“种植窗期”子宫内膜急性衰老对胚胎着床的影响。4 以“种植窗期”子宫内膜急性衰老为切入点,探究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分子机制,并对上述网络药理学预测机制进行验证。方法1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脾肾两虚型LPD型RSA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培元补肾安胎方和西药地屈孕酮片治疗,对照组予西药地屈孕酮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孕12周妊娠结局、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E2、P和β-HCG、盆腔B超,及治疗前后肝肾功、血常规等安全性指标。2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并运用分子对接学对结果进行初步验证,具体方法如下:通过检索TCM、TCMSP数据库得到培元补肾安胎方的化合物;通过TCMSP、Pubchem、CHEMBL得到化合物对应的靶点;利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收集RSA相关基因;利用R语言得到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潜在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图;应用clusterProfiler包对共同靶点完成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采用MOE软件分子对接评估培元补肾安胎方重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活性。3 采用体内和体外实验相结合方法,体内实验:将ICR雌鼠随机分为PD0-PD9组、除衰组、对照组①、米非司酮(RU486)组、对照组②。PD0-PD9组分别于PD0-9天下午取材,除衰组、对照组①、RU486组、对照组②分别于PD5和PD9下午取材,观察对比胚胎着床数目,应用SA-β-gal染色、IHC、WB检测子宫内膜组织衰老标志物(SA-β-gal活性、P16蛋白)的表达。体外实验:不同浓度、时间点的甲羟孕酮(MPA)对2BS细胞进行干预,应用WB检测各组2BS衰老标志蛋白P53、P21、P16表达量,SA-β-gal染色检测2BS SA-β-al活性,光学显微镜观察2BS形态的改变,EdU检测2BS增殖功能,RT-PCR检测2BS SASP、PRL mRNA表达量。收集MPA诱导2BS的衰老上清液与HTR-8/SVneo共培养,应用CCK8、EdU、划痕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HTR-8/SVneo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功能。4采用Clark经典复发性流产模型鼠造模方法造模,将CBA/J雌鼠随机分为12组。正常组B、模型组B、西药组B、中药低剂量组B、中药中剂量组B、中药高剂量组B在PD14取材计算胚胎丢失率;正常组A、模型组A、西药组A、中药低剂量组A、中药中剂量组A、中药高剂量组A在PD5下午取材,应用HE染色观察小鼠卵巢黄体面积,Elisa检测血清P水平,SA-β-gal染色检测内膜的SA-β-gal活性,WB和RT-PCR检测子宫内膜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IHC检测子宫P16蛋白定位分布及表达。结果1培元补肾安胎方对LPD型RSA临床疗效1.1保胎结局:治疗组保胎成功率93.33%高于对照组70%(p<0.05)。1.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60.00%(p<0.01)。1.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脾肾两虚型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改善LPD型RSA患者脾肾两虚型证候优于对照组(p<0.05)。1.4止血时间:治疗组平均止血时间4.29±0.46天短于对照组6.48±0.54天(p<0.05)。1.5腹痛消失时间:治疗组平均腹痛消失时间5.48±0.35天短于对照组8.63±0.84天(p<0.05)。1.6血清激素水平:治疗组在孕9、11、12周血清E2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孕6、7、9、11、12周血清P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孕8、9、10、11、12周血清β-HCG值高于对照组(p<0.01)。1.7 B超检查:治疗组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22例,小于孕周6例,胎停育2例;对照组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14例,小于孕周7例,停育9例。1.8不良反应:治疗组肝功异常1例,对照组肝功异常3例、皮疹1例,两组在安全性方面无差异(p>0.05)。2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作用机制2.1培元补肾安胎方潜在化合物及作用靶点:潜在化合物186个,作用靶点136个。2.2 RSA疾病靶点:经过筛选去重共得到RSA靶点1658个。2.3共同靶点筛选及互作网络构建:共同靶标65个,潜在靶点分别至少与两个化合物相连接。2.4 PPI网络的构建和关键靶点的提取:PPI网络中有65个节点,其中VEGFA、IL6、EGFR、MPAK8、ESR1等是关键靶点。2.5 GO和KEGG富集:GO主要涉及转录因子活性、单加氧酶活性等。KEGG主要涉及 PI3K-Akt、MPAK、P53 等。2.6分子对接:核心化合物和潜在靶点分子对接得分均≤-5.0 kcal/mol。3孕酮诱导“种植窗期”内膜细胞衰老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研究3.1“种植窗期”内膜存在急性衰老的生理表现:IHC结果显示,P16蛋白在子宫内膜间质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胞核呈阳性表达,PD0-PD5组随着怀孕天数的增加P16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多,于PD5达到最大值,PD6-PD9组P16表达量逐渐减少。WB和β-gal染色也得出相同结果。3.2“种植窗期”内膜衰老有利于胚胎着床:清除衰老细胞后胚胎着床数目、SA-β-gal活性、内膜P16蛋白表达量少于对照组(p<0.01)。3.3孕酮可诱导成纤维细胞衰老:与空白组相比,各组MPA干预后2BS细胞SA-β-gal活性和衰老标志蛋白P16、P21、P53表达量增多(p<0.01),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核增大,其中MPA(8μM)作用16天,各指标变化显着(p<0.01)。EDU结果显示MPA干预后2BS增殖减慢(;p<0.01)。RT-PCR实验结果显示,MPA组CXCL-2、CXCL-1 等 SASP、PRL mRNA 表达高于空白组(p<0.01)。3.4孕酮诱导细胞衰老是胚胎着床的重要条件:RU486阻断孕酮作用后胚胎着床数目、内膜P16蛋白表达量及SA-β-gal活性小于对照组(p<0.01)。3.5孕酮诱导形成的衰老微环境有利于滋养细胞功能:Senescent CM共培养的HTR-8/SVneo细胞水平和垂直迁移、侵袭功能强于Young CM组(p<0.01)。4基于“种植窗期”内膜衰老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作用研究4.1胚胎丢失率:模型组胚胎丢失率高于正常组(p<0.01),提示造模成功。中药各剂量组和西药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4.2血清P水平:模型组血清P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中药中剂量组和西药组血清P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4.3卵巢黄体面积:模型组黄体面积少于正常组(p<0.05)。中药中剂量组和西药组卵巢黄体面积多于模型组(p<0.05)。4.4 SA-β-gal染色:模型组内膜SA-β-gal活性少于正常组(p<0.01)。中药中、高剂量组和西药组内膜组织SA-β-gal活性多于模型组(p<0.01)。4.5内膜组织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模型组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中药低、中剂量组、西药组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4.6免疫组化:P16蛋白在内膜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的胞核中呈阳性表达,模型组内膜P16蛋白表达量低于正常组(p<0.01),中药低、中剂量组、西药组内膜P16蛋白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1培元补肾安胎方能明显改善脾肾两虚证候,减轻阴道流血、腹痛症状,提高血清E2、P、β-HCG水平,促进胚胎发育,提高LPD型RSA的保胎成功率。2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明确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53信号通路,调节细胞衰老,从而治疗RSA。3“种植窗期”内膜急性衰老是胚胎着床的必要条件之一,其中足量足时间的孕酮是诱导内膜衰老的重要因素。4 P不足、“种植窗期”内膜急性衰老不足可能是LPD型RSA发病机制。培元补肾安胎方可能通过提高血清P和卵巢黄体面积,增加“种植窗期”内膜P53、P21、P16表达,促进“种植窗期”内膜衰老从而发挥保胎作用。

梁嘉玲[2](2021)在《二补助育汤改善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查阅目前国内外关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相关文献,整理、归纳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现代医学与中医药研究进展,为临床诊治子宫内膜容受性低下提供思路与依据。2观察二补助育汤对反复胚胎种植失败(RIF)患者中医证候、黄体中期超声学指标、血清中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水平、雌孕激素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二补助育汤对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疗效。3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及LC3B、VEGF、Ang-1、Ang-2表达水平,观察二补助育汤对胚胎着床障碍小鼠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细胞自噬与血管生成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其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靶点与机制。方法1 临床研究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符合肾虚血瘀证型的低子宫内膜容受性RIF患者32例,予二补助育汤连续服用1-3个疗程(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观察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一般情况、月经失血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以及黄体中期的超声学指标、血清中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水平、雌孕激素水平,并随访患者再行IVF-ET/ICSI的胚胎种植率与临床妊娠率。2 实验研究采用米非司酮建立胚胎着床障碍小鼠模型,将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补助育汤低、中、高剂量组、补佳乐组、阿司匹林组。药物干预及取材后,裸眼观察各组小鼠子宫形态、计数胚胎着床位点数;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小鼠子宫内膜胞饮突形态;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子宫内膜细胞自噬体结构;应用Real-Time PCR法、Western blot法、免疫组化法检测 PI3K、Akt、mTOR、LC3B、VEGF、Ang-1、Ang-2 的 mRNA 表达量、蛋白表达量与蛋白定位,分析各组表达量与定位的差异。结果1二补助育汤对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疗效观察(1)月经情况与中医证候:二补助育汤可使RIF患者月经量明显增加(P<0.01),经血颜色较治疗前鲜红,经行顺畅,血块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补助育汤可明显改善RIF患者肾虚血瘀证候(P<0.01)。(2)黄体中期超声学指标:二补助育汤治疗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与容积明显增加(P<0.01);A型、B型子宫内膜例数较治疗前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子宫动脉PI、RI、S/D数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Salle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3)黄体中期血管生成因子:二补助育汤治疗后,患者黄体中期血清中VEGF、Ang-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Ang-2亦较治疗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黄体中期雌孕激素:二补助育汤治疗后,患者黄体中期血清E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亦较治疗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妊娠结局:二补助育汤治疗后,患者下一周期的胚胎种植率为40.74%,临床妊娠率为37.50%。2二补助育汤对胚胎着床障碍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1)子宫形态、妊娠率与平均胚胎着床位点数:模型组小鼠子宫色白、较细,平均胚胎着床位点数极少,妊娠率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1);而中药中、高剂量组、补佳乐组与阿司匹林组小鼠子宫色泽红润,着床部位少量充血或膨大,平均胚胎着床位点数较模型组明显增多(P<0.05),妊娠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中药组中以中药高剂量组子宫形态与妊娠结局最佳,且与两西药组无显着差异(P>0.05)。(2)PI3K/Akt/mTOR信号通路、LC3B:①基因表达:各组小鼠子宫PI3K mRNA表达无显着差异(P>0.05);模型组AktmRNA、mTOR mRNA表达水平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LC3B mRNA表达水平较空白组显着降低(P<0.01);中药中、高剂量组PI3K mRNA、AktmRNA、mTOR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呈下降趋势,LC3B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呈升高趋势,但差异均不显着(P>0.05)。②蛋白表达:模型组小鼠子宫PI3K、Akt、mTOR蛋白表达量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LC3B蛋白表达量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1);中药中、高剂量组、阿司匹林组PI3K、Akt、mTOR蛋白表达量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LC3B蛋白表达量均较模型组显着升高(P<0.05)。③蛋白定位:模型组小鼠PI3K、Akt、mTOR蛋白在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均呈阳性表达,在间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亦有少量表达,LC3B蛋白在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极少量表达,在间质细胞及肌层细胞未见表达;而中药中、高剂量组、补佳乐组与阿司匹林组Akt、mTOR蛋白在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表达均较模型组减少,LC3B蛋白在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均呈阳性表达。(3)子宫内膜细胞自噬体:模型组小鼠子宫内膜细胞中未见明显自噬体与自噬溶酶体;而中药中、高剂量组、阿司匹林组小鼠子宫内膜细胞中可见相对较多的自噬溶酶体。(4)VEGF、Ang-1、Ang-2:①基因表达:模型组小鼠子宫 VEGF、Ang-1、Ang-2 mRNA表达水平均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1);各药物组以相应药物干预后,VEGF、Ang-1、Ang-2 mRNA表达水平均呈升高趋势,其中,VEGF mRNA表达水平以中药中剂量组、补佳乐组、阿司匹林组升高明显(P<0.05);所有药物组Ang-1 mRNA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Ang-2mRNA表达水平以中药高剂量组、补佳乐组、阿司匹林组升高明显(P<0.01)。②蛋白表达:模型组小鼠子宫VEGF、Ang-1、Ang-2蛋白表达量均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1);各药物组以相应药物干预后,VEGF、Ang-1、Ang-2蛋白表达量均呈升高趋势,其中,所有药物组VEGF蛋白表达量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Ang-1蛋白表达量以中药中、高剂量组、补佳乐组、阿司匹林组升高明显(P<0.01);Ang-2蛋白表达量以中药高剂量组、补佳乐组、阿司匹林组升高明显(P<0.05)。③蛋白定位:模型组小鼠子宫VEGF、Ang-1、Ang-2蛋白在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不明显;而中药高剂量组、补佳乐组与阿司匹林组VEGF、Ang-1、Ang-2蛋白在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呈弱阳性至阳性表达,较模型组表达增多。结论1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二补助育汤可显着改善RIF患者肾虚血瘀证候,增加黄体中期子宫内膜厚度与容积、子宫动脉血流灌注、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灌注,提高黄体中期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表达水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黄体功能,从而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妊娠结局。2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二补助育汤能够抑制胚胎着床障碍小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上调LC3B的表达,且增加VEGF、Ang-1、Ang-2的表达,从而增强子宫内膜细胞自噬作用,促进子宫内膜血管生成,以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利于胚胎着床。

卞美璐,黄敏丽,张震宇,刘淑敏,孙洁,方芳,顾宇平,刘崇东,姚晨[3](2021)在《低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的术前治疗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评估口服米非司酮(10 mg/d)与安慰剂在手术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试验。共入组132例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试验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片/d(剂量为10 mg/片),对照组患者口服安慰剂1片/d,两组均治疗3个月。主要疗效指标为最大肌瘤体积变化率,次要疗效指标包括闭经率、主观症状和贫血状况改善情况,安全性评价包括不良事件、辅助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最大肌瘤体积变化率为-25.97%(95%CI为-34.79%~-15.95%),而对照组为-1.51%(95%CI为-13.03%~11.54%);试验组治疗前后最大肌瘤体积变化率显着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与对照组最大肌瘤体积变化率之差为-24.84%(95%CI为-36.56%~-10.94%),在95%CI区间内,远高于本研究设定的10%优效界值的目标。在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患者的完全闭经率[84% (52/62)]、痛经消除率[98%(61/62)]、月经失血消失率[87% (54/62)]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时,试验组血红蛋白[(131±13) g/L]、红细胞计数[(4.5±0.4)×1012/L]和血细胞比容(0.39±0.03)均较治疗前显着升高(P均<0.05);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上述3个指标分别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1)。试验组治疗结束时血清雌二醇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之间FSH和皮质醇水平在治疗前、后分别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之间任何不良事件的整体发生率分别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腹痛是试验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9%(6/65)],但与对照组[3% (2/64)]相比,发生率并未显着增加(P>0.05)。结论与安慰剂相比,口服米非司酮10 mg/d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改善贫血状况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子宫肌瘤患者术前的药物治疗。

王洁楠[4](2020)在《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系统评价与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研究目的1基于Cochrane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对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为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提供循证依据。统计纳入文献中的中医辨证分型分布、活血化瘀中药种类及使用频次,探讨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思路及用药规律。2观察芪丹饮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月经过多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月经过多提供临床依据。研究方法1系统评价(1)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建库-2019年10月1日):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和THE COCHRANE LIBRARY,将获取的相关文献导入NoteExpress软件,依照拟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确定纳入的合格文献。(2)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绘制图形。(3)提取各项研究中有效数据,导入RevMan5.3软件统计分析。首先,判断数据选用何种统计量合并,二分类变量采用比值比(OR)表示,连续变量则选择加权均数差(MD),两种资料均取95%置信区间(CI),本研究中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属于二分类变量;月经改善情况(PBAC评分)、痛经VAS评分、血清CA125均属于连续性变量。其次,对纳入的多项研究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采用Q检验和I2检验:若P>0.10,I2=0%,表明纳入的研究同质性良好,则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若P>0.10且0%<I2<50%,表明纳入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异质性,先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统计量,后改为随机效应模型,检验其结果的稳定性;若P≤0.10或I2≥50%,表明纳入的研究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可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探讨异质性的来源。若同组文献较多(≥10篇),采用漏斗图评估meta分析结果是否具有发表偏倚。Meta分析的检验水准为a=0.05。(4)统计纳入文献中的中医辨证分型分布、活血化瘀中药种类及使用频次,采用EXCEL表进行统计。2临床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月经过多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均为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0日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赵瑞华教授门诊的患者。入组的患者均服用芪丹饮。以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治疗3个月为时间观测点,观测月经PBAC评分、月经色质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以治疗前、治疗3个月为时间观测点,观测月经经期、血红蛋白含量、子宫体积、血清CA125。评价芪丹饮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月经过多的临床疗效。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系统评价依据检索策略,获得1045篇可能符合标准的文献,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纳入18篇系统评价的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393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中药组共计700例,西药组共计693例,其中最小样本量为59例,最大样本量为147例。(1)总有效率纳入16项研究中有关总有效率均为可提取的有效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为:Chi2=12.58,df=15(P=0.63),I2=0%,提示同质性良好,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统计量,结果为:OR=3.84,95%CI(2.81,5.23),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在总有效率方面较西药好。漏斗图显示:大部分散点较为集中,但左右并不完全对称,结果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2)痛经VAS评分3项研究中有关痛经VAS评分均为可提取的有效数据,对其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为:Chi2=3.64,df=2(P=0.16),I2=45%,异质性较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统计量,结果为:MD=-1.70,95%CI(-2.01,-1.40),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中药在缓解子宫腺肌病痛经方面效果较西药明显。(3)月经改善情况(PBAC评分)1项研究提供了关于月经量情况(PBAC评分)的有效数据,仅作描述性定性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组改善月经量优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39.45,95%CI(31.51,47.39)。(4)血清 CA12510项研究提供了关于血清CA125的有效数据,因初次分析异质性较大(Chi2=71.07,df=9(P<0.00001),I2=87%)。根据西医治疗措施不同进行亚组分析,其中1项研究未描述具体措施,故纳入9项研究,共分为五个亚组:①“中药VS曼月乐”组:包含2项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为Chi2=0.46,df=1(P=0.50),I2=0%,提示同质性良好,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统计量,结果为MD=-30.42,95%CI(-40.66,-20.17),P<0.0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药相比较曼月乐降调血清CA125的效果更为明显;②“中药VS孕三烯酮”组:包含4项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为:Chi2=2.28,df=3(P=0.52),I2=0%,提示同质性良好,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统计量,结果为:MD=3.67,95%CI(2.29,5.05),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药相较于孕三烯酮降调血清CA125的效果更为明显;③“中药VS米非司酮”组:仅含1项研究,MD=-2.26,95%CI(-14.10,-9.58),P=0.71;④“中药VS布洛芬”组:仅含1项研究,MD=-14.59,95%CI(-23.04,-6.14),P=0.0007;⑤“中药 VS 妈富隆”组:仅含 1 项研究,MD=-15.20,95%CI(-27.05,-3.35),P=0.01。漏斗图显示:大部分散点较为集中,但左右并不完全对称,结果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5)不良反应5项研究中有关不良反应均为可提取的有效数据,对其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为:Chi2=1.32,df=3(P=0.72),I2=0%,同质性良好,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统计量,结果为:OR=0.16,95%CI(0.06,0.41),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在不良反应方面低于西药。(6)证型与药物分析所涉及证型分别为气滞血瘀证(27.99%)、痰瘀互结证(17.73%)、血瘀证(13.21%)、肾虚血瘀证(12.92%)、瘀热互结证(12.35%)、寒凝血瘀证(10.77%)、气虚血瘀证(5.03%),频率最高为气滞血瘀证。而当归(61.11%)、赤芍(50.00%)、川芎(44.44%)、三棱(38.89%)为常用药,其中当归最为常用。2临床研究(1)月经情况①月经过多疗效评定情况:痊愈12例,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例数为37例,总有效率88.10%。②月经PBAC评分:随着治疗时间节点的变化,月经PBAC评分逐渐降低,呈下降趋势。治疗前与1个月、治疗前与2个月、治疗前与3个月相比,月经PBAC评分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③月经经期:随着治疗时间节点的变化,治疗前与3个月相比,月经经期有显着性差异(P<0.05)。④月经色质评分:随着治疗时间节点的变化,月经色质评分逐渐降低,呈下降趋势。治疗前与2个月、治疗前与3个月、1个月与2个月、1个月与3个月、2个月与3个月相比,月经色质评分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2)中医证候情况①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情况:痊愈9例,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例数为36例,总有效率85.71%。②中医证候评分:随着治疗时间节点,中医证候评分逐渐降低,呈下降趋势。治疗前与1个月、治疗前与2个月、治疗前与3个月、1个月与2个月、1个月与3个月、2个月与3个月相比,中医证候评分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3)血红蛋白含量治疗3个月后,血红蛋白含量显着上升(P<0.05)。(4)子宫体积治疗3个月后,子宫体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CA125水平治疗3个月后,血清CA12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评价本次临床研究期间,42例临床观察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心、肝、肾功能(心电图、ALT、AST、Cr、BUN)均未出现明显异常。研究结论1系统评价在总有效率、痛经VAS评分、月经改善情况(PBAC评分)、降调血清CA125等方面,中药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且中药治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较西药少,比较安全。本研究初步证实了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效果良好,确有证据支持。希望以后有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提供更为严谨的证据。2临床研究芪丹饮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月经过多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可显着控制子宫腺肌病引起的月经过多,临床有效率达88.10%;缩短子宫腺肌病月经经期延长,改善月经经色、经质;显着改善患者气虚血瘀证候,临床有效率达85.71%;纠正贫血状况。但在缩小子宫体积与降调血清CA125方面疗效不明显。

殷彩苗[5](2020)在《健脾疏肝清湿化瘀法调控T细胞亚群Th1/Th2相关因子防治EMT术后复发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大鼠模型及术后复发状态模型,采用健脾疏肝清湿化瘀综合方案(中药灌胃+内异康复栓直肠导入)对EMT术后复发状态模型大鼠进行干预。通过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异位囊肿形成及大小情况、盆腔粘连程度及子宫残端水肿情况,对模型大鼠在位子宫内膜和异位病灶外观及其病理切片的观察分析,以及检测Th1/Th2相关因子IFN-γ、IL-4在治疗后的表达情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探究健脾疏肝清湿化瘀综合方案治疗EMT术后复发的免疫机制。方法采用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法建立EMT大鼠模型。1月后再次行手术切除部分异位病灶,建立EMT术后复发状态模型。再将造模成功的EMT术后复发模型状态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醋酸亮丙瑞林组(Gn组),中药中剂量及高剂量组。另设假手术组。每组6只大鼠。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予生理盐水灌胃及直肠导入,其余各组予不同药物以同样方式干预4周。末次给药后,处死各组大鼠,开腹取健侧子宫及异位病灶。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子宫内膜及异位病灶组织形态,应用Elisa法检测大鼠子宫内膜及异位病灶标中IFN-γ、IL-4的表达情况。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在行第2次和第3次手术(建立EMT术后复发状态模型和处死大鼠取标本)时注意观察及记录大鼠的异位囊肿形成及大小情况、盆腔粘连程度及子宫残端水肿情况。结果(1)大鼠一般情况:(1)体重:无论是治疗前还是治疗后,与假手术组相比,全部术后复发状态模型大鼠治疗前体重无显着差异(P>0.05);与术后复发状态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体重均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复发状态模型大鼠治疗前后比较:与治疗前相比,用药治疗后的各组大鼠体重均有升高(P<0.05)。(2)行为、状态表现:经过2个月观察和记录,全部大鼠精神状态、反应情况无异常,只于行EMT模型与EMT术后复发状态模型造模术后2~3日内精神不振,活动减少,反应迟钝。中药中、高剂量组于灌胃、灌肠期间粪便常呈稀糊状;Gn组皮毛较稀疏杂乱,活动减少。(2)异位囊肿形成情况:(1)EMT模型大鼠:肉眼观察可见大小不一的异位血管、结节或囊泡等异位病灶的形成。(2)治疗前:术后复发状态模型大鼠治疗前各组大鼠左、右侧异位囊肿大小相比较差异无显着性(均P>0.05)。(3)治疗后:左侧异位囊肿:与复发状态模型组相比,中药高剂量组异位囊肿显着缩小(P<0.05),Gn组、中药中剂量组有缩小趋势(P>0.05)。右侧异位囊肿:与复发状态模型组相比,Gn组与中药高剂量组异位囊肿显着缩小(P<0.01与P<0.05);中药中剂量组异位囊肿有缩小趋势(P>0.05)。(4)术后复发状态模型大鼠治疗前后比较:左、右侧异位囊肿:复发状态模型组、中药中剂量组治疗前后异位囊肿有缩小趋势(P>0.05);高剂量组、Gn组治疗后异位囊肿大小显着缩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着(右侧Gn组P<0.01,余均P<0.05)。(3)盆腔粘连及子宫残端水肿情况:(1)盆腔粘连情况:治疗前: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余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其余各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余各组术后复发状态模型大鼠盆腔粘连程度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组治疗组大鼠盆腔粘连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复发状态模型大鼠治疗前后比较:各组术后复发状态模型大鼠与假手术组治疗前后盆腔粘连无显着性差异(P>0.05)。(2)残端水肿情况:治疗前:建立EMT术后复发状态大鼠模型时记录示子宫残端水肿达21只,子宫残端水肿率为70%(21/30);假手术组6只均无子宫残端水肿。治疗后:术后复发状态模型大鼠子宫残端水肿16只,子宫残端水肿率达53.3%(16/30);假手术6只均无子宫残端水肿。治疗前后相比:除假手术组、西药组残端水肿情况不变以外,中药中剂量组从治疗前出现残端水肿6只(20.0%)下降到3只(10.0%)、高剂量组从治疗前5只(17.0%)下降到1只(3.3%),水肿较治疗前减轻。模型组从原来4只(13.3%)上升到6只(20%)。(4)EMT术后状态模型大鼠在位内膜及异位病灶病理学表现:(1)在位内膜:呈正常子宫形态。(2)异位病灶:术后复发状态模型组:见囊肿样结构,其内层被覆上皮细胞为单层柱状,排列规则,部分可见核下空泡,与在位子宫内膜形态结构相似,间质内可见血管扩张,新生血管形成并增生明显。与术后复发状态模型组相比,中药中剂量组、Gn组、中药高剂量组的新生毛细血管增生情况均有减轻;中药中剂量组子宫内膜样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增生较明显,Gn组次之,中药高剂量组相对最轻。(5)EMT术后复发状态模型大鼠INF-γ表达情况:(1)在位内膜: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复发状态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中IFN-γ浓度显着降低(P<0.01);与术后复发状态模型组相比,中药高剂量组、Gn组大鼠子宫内膜中IFN-γ浓度显着升高(P<0.05),中药中剂量组大鼠子宫内膜中IFN-γ浓度有升高趋势(P>0.05)。(2)异位病灶:与术后复发状态模型组相比,中药高剂量组(P<0.05)、Gn组(P<0.01)大鼠异位内膜病灶中IFN-γ浓度显着升高;中药中剂量组大鼠异位内膜病灶中IFN-γ浓度有升高趋势(P>0.05)。(6)EMT术后复发状态模型大鼠IL-4表达情况:(1)在位内膜: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复发状态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中IL-4浓度显着升高(P<0.01)。与术后复发状态模型组相比,Gn组大鼠子宫内膜中IL-4浓度极显着降低(P<0.01);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大鼠子宫内膜中IL-4浓度有下降趋势下降(P>0.05)。(2)异位病灶:与术后复发状态模型组相比,Gn组大鼠异位病灶中IL-4浓度显着降低(P<0.01);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大鼠异位病灶中IL-4浓度有降低趋势(P>0.05)。结论1.本实验研究采用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法建立EMT大鼠模型,模型组大鼠异位内膜表现与在位子宫内膜相似,间质内较多新生血管形成,间质细胞大量增生,提示本次造模成功。2.本研究结果表明Th1/Th2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4在复发状态模型组与各治疗组之间存在表达差异,提示内异症术后复发可能与Th1/Th2免疫失衡有关,主要表现为IFN-γ表达下降、IL-4表达升高,经药物治疗后主要表现为IFN-γ表达升高、IL-4表达下降。3.研究结果表明健脾疏肝清湿化瘀综合方案通过调节IFN-γ、IL-4表达,调控Th1/Th2免疫平衡可能是防治EMT术后复发的机制之一。

王袁[6](2020)在《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特点及术后复发相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对于症状严重的妇女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案仍是手术,追踪术后病理,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Cellular uterine leiomyoma,CUL)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它是特殊子宫肌瘤中最常见的亚型,占特殊子宫肌瘤的95.45%。临床症状与普通子宫肌瘤症状类似,可导致月经异常、腹部包块、腹痛、流产等症状,给女性造成极大的困扰。远期随访,子宫肌瘤的术后复发率接近50%,约1/3的患者最终需要再次手术治疗,CUL则更易复发。CUL为交界性肿瘤,有恶性潜能,有术后易复发、转移等特点。因其临床表现难以与普通子宫肌瘤鉴别,临床医师对它认识不足,临床治疗常常忽视它交界性肿瘤的性质,当作普通子宫肌瘤处理,导致术后快速复发,甚至恶变。研究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索CUL的临床特点、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以及米非司酮、诺雷得预防CUL术后复发的疗效,增强临床医生对CUL的认识,为CUL术后用药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0.01.01至2019.12.30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三所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349名CUL患者的临床资料,另外收集到这期间确诊为普通子宫平滑肌瘤(Ordinary uterine leiomyoma,OUL)患者432例,子宫平滑肌肉瘤(Uterine leiomyosarcoma,ULMS)患者31例,分析CUL患者的年龄构成、临床表现、术前贫血情况、手术方式选择等临床特点,比较CUL与OUL、ULMS临床特点的差异。2、收集2010.01.01至2019.09.30在以上三所医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且排除肌瘤残留的CUL患者127例。通过电话、微信、门诊复查等方式随访患者肌瘤的复发情况,分析CUL患者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临床特点的差异及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3、收集2010.01.01至2018.04.20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CUL患者75例,按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探究米非司酮、诺雷得预防CUL术后复发的疗效。研究结论:1.CUL高发于育龄期,绝经后发病率下降,其中40-49岁发病率最高。CUL的临床症状以月经异常最为常见,无症状查体发现肌瘤次之。超过1/3的CUL患者出现术前贫血,其中中重度贫血占贫血发生的56.6%。临床上CUL患者的手术处理以子宫肌瘤剔除术为主,选择腹腔镜手术较多。2.CUL与OUL的临床特点相比,CUL的平均发病年龄较OUL小,但其肌瘤的最大直径较OUL大。在孕产次、剖宫产史、肌瘤变性、肌瘤个数、术前贫血情况等特点两者无明显差异,通过临床特点难以鉴别两者。3.CUL与ULMS的临床特点相比,CUL的平均发病年龄较ULMS小。另外ULMS多产次及多孕次患者占的比例更大,术前血清CA-125异常升高的患者更多。较多CUL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查体发现肿瘤,而大部分ULMS因出现各种症状就诊,其中ULMS更易出现绝经后阴道出血症状。两者在剖宫产史、肿瘤最大直径、术前贫血情况等特点无明显差异。4.CUL术后复发组多个肌瘤及肌瘤最大直径大于50mm的患者所占比例高于未复发组,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在年龄、孕产次、肌瘤变性、术前贫血情况、手术方式等特点无明显差异。肌瘤个数是CUL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肌瘤个数越多CUL术后越容易复发。5.从短期和长期疗效观察,CUL术后使用米非司酮、诺雷得不能降低肌瘤复发概率,且使用药物存在一定副作用。因此,不推荐CUL术后使用米非司酮、诺雷得预防肌瘤复发。

刘珊燕[7](2020)在《米非司酮抑制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增殖及侵袭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米非司酮是否影响上皮性卵巢癌增殖侵袭迁移,其抑制增殖的机制是否通过影响细胞周期,并观察米非司酮的调控作用是否与药物浓度有相关性。构建卵巢癌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卵巢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实验方法:1、分别通过MTT实验、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检测不同浓度(25μmol/L,50μmol/L,75μmol/L,100μmol/L)米非司酮对上皮性卵巢癌ID8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2、通过流式细胞周期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米非司酮处理后,ID8细胞周期的变化。3、选用C57BL-6小鼠,构建卵巢癌ID8细胞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双蒸水口服饲养)和米非司酮低中高剂量组(米非司酮0.5mg/kg/d,10mg/kg/d,30mg/kg/d,灌胃给药),洛铂组(5mg/kg,腹腔注射),咖啡组。通过每天测量移植瘤体积,绘制瘤体生长曲线,检测米非司酮对卵巢癌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鼠移植瘤组织中Ki67、CD34的表达。结果:1、随着米非司酮的浓度增加,ID8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逐渐上升,发生迁移侵袭的细胞数目减少,提示米非司酮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ID8细胞增殖、迁移以及侵袭。2、流式细胞周期检测显示,米非司酮实验组阻滞在G1期的细胞数目高于对照组,进入S期的细胞数目小于对照组。3、动物实验表明,高剂量米非司酮组小鼠卵巢癌移植瘤体积生长速度小于对照组,移植瘤组织中Ki67、CD34表达低于对照组。结论:米非司酮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周期和血管生成,从而抑制上皮性卵巢癌ID8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

严桂香[8](2020)在《益肾化瘀联合安神定痛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益肾化瘀联合安神定痛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A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为子宫腺肌病的保守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01月至2020年01月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妇科门诊的60例肾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益肾化瘀联合安神定痛方,对照组口服散结镇痛胶囊。3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痛经VAS评分、B超下子宫的大小及动脉阻力指数(RI)、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人附睾蛋白4(HE4)、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及治疗过程中安全性指标是否有异常,有无不良事件的发生,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总的临床有效率:治疗组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总的临床疗效更好(P<0.05)。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达90.0%,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达83.3%,治疗组改善中医证候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痛经VAS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经VAS疼痛评分均有显着下降(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显着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效果更佳(P<0.01)。5)子宫大小及RI: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大小均未见明显缩小(P>0.05),且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RI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效果更加显着(P<0.05)。6)CA125、CA199、HE4:两组患者治疗后CA125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效果更佳(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A199、HE4均下降(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7)安全性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益肾化瘀联合安神定痛方能有效改善肾虚血瘀型AM患者的痛经症状及中医证候积分,并能降低CA125水平及RI,与散结镇痛胶囊相比疗效更佳;益肾化瘀联合安神定痛方亦能降低AM患者CA199、HE4水平,但疗效与散结镇痛胶囊相当;益肾化瘀联合安神定痛方对缩小子宫大小效果不佳。益肾化瘀联合安神定痛方治疗AM疗效明确,安全无毒副作用,为AM患者提供了更多有效的中医保守治疗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杨丽[9](2020)在《加减温冲汤治疗子宫腺肌病虚寒型痛经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加减温冲汤对子宫腺肌病虚寒型痛经的疼痛症状及中医证候的改善、子宫体积变化情况,探讨加减温冲汤治疗子宫腺肌病虚寒型痛经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A125、IL-6、IL-8、IGF-I水平变化,了解它们与子宫腺肌病以及疼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本课题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在江苏省中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诊断为子宫腺肌病虚寒型痛经并符合纳入标准、不在排除标准内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非经期早晚口服加减温冲汤;对照组非经期早晚口服散结镇痛胶囊,一天3次,每次4粒。两组均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分别在服药前和服药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患者血清CA125、IL-6、IL-8、IGF-I水平、VAS积分、痛经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子宫体积和安全性指标。结果:(1)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的痛经积分、VA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痛经积分、VA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在痛经疗效方面相比,加减温冲汤组总有效率为88.89%,散结镇痛胶囊组总有效率为69.23%,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中医证候综合疗效方面相比,加减温冲汤组总有效率为88.89%,散结镇痛胶囊组总有效率为69.23%,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组内比较,加减温冲汤组子宫体积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结镇痛胶囊组子宫体积较治疗前降低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在子宫体积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组内比较,加减温冲汤组血清CA125、IL-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减温冲汤组血清IL-6、IGF-I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散结镇痛胶囊组血清CA125、IGF-I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结镇痛胶囊组血清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在血清CA125、IL-8水平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血清IL-6、IGF-I水平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温冲汤能明显改善子宫腺肌病虚寒型痛经患者的疼痛症状、中医证候,缩小子宫体积,且降低血清IL-8、CA125水平。在研究中发现治疗前血清IL-6在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中升高不明显,治疗后降低也不明显,提示血清IL-6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与治疗上作用有限,血清IGF-I水平在治疗前较高,提示其与子宫腺肌病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加减温冲汤在降低血清IGF-I水平方面作用有限。通过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出血清IL-6、IL-8、IGF-I、CA125水平与疼痛程度均无相关性。在3个月的治疗中,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古方今用,可为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虚寒型痛经提供新思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金秀[10](2020)在《加味内异停方干预寒湿瘀阻型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加味内异停方治疗寒湿瘀阻型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通过对治疗前后血清CA125、IL-6及补体C3、C4水平变化的比较,探讨慢性盆腔痛的免疫炎症相关性;阐明加味内异停方通过干预盆腔微环境,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的作用机理,为指导本病的临床治疗及预防疾病进展演变等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01月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妇科门诊,中医证型诊断为寒湿瘀阻证,西医诊断为慢性盆腔痛的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加味内异停方口服,对照组予桂枝茯苓胶囊口服,两组均经期停药,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盆腔疼痛情况、相关伴随症状、妇科检查、血清CA125、IL-6及补体C3、C4水平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两组的盆腔疼痛程度、中医证候积分、体征积分,经组内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2)治疗后两组的CA125、IL-6水平,经组内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的血清补体C3、C4水平,均逐渐升高恢复正常,经组内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两组临床综合疗效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组间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疗效相比,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3.3%,两组组间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体征疗效相比,治疗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70%,两组组间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内异停方治疗寒湿瘀阻型慢性盆腔痛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同桂枝茯苓胶囊相比,其在改善患者盆腔疼痛、相关伴随症状、体征、血清CA125、IL-6及补体C3、C4水平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且用药治疗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运用。

二、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内膜增殖结构改变一例报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内膜增殖结构改变一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临床研究及基于内膜衰老的药物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复发性流产的西医研究进展
        1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研究
        2 复发性流产的治疗现状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研究进展
        1 中医病因病机
        2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证型分布状况
        3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治疗现状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子宫细胞衰老与女性生殖功能
        1 衰老细胞
        2 子宫的生理解剖及功能
        3 子宫衰老细胞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
        4 子宫衰老细胞的治疗现状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黄体功能不足型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观察
    前言
    1 研究材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作用机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孕酮诱导“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细胞衰老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研究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种植窗期”内膜衰老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对复发性流产作用机制的研究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1 研究总结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二补助育汤改善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反复胚胎种植失败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RIF定义的演变
        2 RIF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因素
        3 RIF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治疗现状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1 病名溯源
        2 病因病机认识
        3 中医药在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应用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二补助育汤改善反复胚胎种植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疗效观察
    前言
    1 研究材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二补助育汤对胚胎着床障碍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二补助育汤对胚胎着床障碍小鼠子宫内膜细胞自噬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二 二补助育汤对胚胎着床障碍小鼠子宫内膜血管生成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1 研究总结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4)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系统评价与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传统医学对子宫腺肌病的相关认识
        1 病因病机
        2 中医药治疗
        3 生活调摄
        4 结语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子宫腺肌病的相关认识
        1 发病机理
        2 与月经过多相关的发病机理
        3 临床表现与诊断
        4 西医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文献检索
        2 文献的筛选与纳入
        3 文献的质量学评价
        4 资料的提取与收集
        5 数据分析与综合
        6 结果的解释与讨论
    结果
        1 文献检索
        2 文献特征
        3 质量评价
        4 数据提取与统计学分析
        5 证型及中药规律分析
    讨论
        1 疗效探讨
        2 证型及中药分析
        3 局限性
        4 研究启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中药芪丹饮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月经过多疗效观察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疗效观察结果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组方分析
        3 研究结果分析
        4 子宫腺肌病发病的可能高危因素
        5 不足与启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

(5)健脾疏肝清湿化瘀法调控T细胞亚群Th1/Th2相关因子防治EMT术后复发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实验研究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综述
    (一)Th1/Th2 免疫调控失衡与妇科疾病
        参考文献
    (二)中医药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及促孕机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和科研成果
附录三:在校期间参加的培训及学术会议
附录四:在读期间参加的培训及学术会议

(6)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特点及术后复发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特点
    1.1 资料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第二章 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术后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
    2.1 资料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米非司酮、诺雷得预防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术后复发疗效的观察性研究
    3.1 资料和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略缩词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7)米非司酮抑制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增殖及侵袭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语索引
第1章 前言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第3章 实验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益肾化瘀联合安神定痛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子宫腺肌病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1 病理机制
        1.2 危险因素
        1.3 辅助检查
        1.4 治疗进展
    2.子宫腺肌病的祖国医学研究进展
        2.1 病因病机
        2.2 治疗方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内容
    2.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病例选择
        2.4 分组方法
        2.5 治疗方案
        2.6 观察项目
        2.7 疗效评定标准
        2.8 不良事件的报告与记录
    3.统计学处理方法
    4.结果
        4.1 基线比较
        4.2 治疗前后结果比较
        4.3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立论依据
        1.1 研究背景
        1.2 关于心-肾-子宫轴
    2.益肾化瘀联合安神定痛方的组方分析
        2.1 立方思想
        2.2 方药分析
    3.研究结果分析
        3.1 一般情况分析
        3.2 痛经VAS评分分析
        3.3 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3.4 子宫大小及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分析
        3.5 相关血液指标分析
        3.6 总的临床有效率分析
    4.创新点
    5.不足与展望
        5.1 不足
        5.2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加减温冲汤治疗子宫腺肌病虚寒型痛经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于子宫腺肌病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中医治疗
    2. 西医学对于子宫腺肌病的认识
        2.1 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
        2.2 临床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临床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痛经评分标准
        2.4 病例选择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分组
        3.2 治疗方案
        3.3 临床观测指标
        3.4 疗效判定标准
        3.5 统计学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一般资料比较
        4.2 临床疗效比较
    5.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论依据
        1.1 治疗现状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原则
    2. 加减温冲汤的组成功效及药理研究
        2.1 方药组成分析
        2.2 现代药理研究
    3. CA125与子宫腺肌病的关系
    4. 数据结果分析
        4.1 主观指标和疗效分析
        4.2 客观指标分析
    5. 结论
    6. 创新点
    7.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加味内异停方干预寒湿瘀阻型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祖国医学对妇人腹痛认识
        1.1 古代医家对妇人腹痛的认识
        1.1.1 病因病机
        1.1.2 古代医家治疗经验
        1.2 现代医家对慢性盆腔痛的认识
        1.2.1 病因病机
        1.2.2 现代医家治疗经验
    2.现代医学对慢性盆腔痛的认识
        2.1 病因病理
        2.2 西医治疗
        2.3 观察指标的意义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临床观察指标
        2.3 疗效判定标准
        2.4 统计学处理
    3.研究结果和分析
        3.1 可比性分析
        3.2 疗效结果分析
        3.3 安全性分析
    4.研究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1.慢性盆腔痛的立论依据
        1.1 慢性盆腔痛的病因病机
        1.2 慢性盆腔痛的治法
        1.2.1 补虚为根本
        1.2.2 祛邪是关键
        1.2.3 个体有差异
    2.方药分析
        2.1 选方来源
        2.2 组方分析
        2.3 现代药理学研究
    3.临床疗效分析
    4.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内膜增殖结构改变一例报道(论文参考文献)

  • [1]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临床研究及基于内膜衰老的药物机制研究[D]. 奚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二补助育汤改善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D]. 梁嘉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低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的术前治疗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J]. 卞美璐,黄敏丽,张震宇,刘淑敏,孙洁,方芳,顾宇平,刘崇东,姚晨.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1(05)
  • [4]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系统评价与疗效观察[D]. 王洁楠.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5]健脾疏肝清湿化瘀法调控T细胞亚群Th1/Th2相关因子防治EMT术后复发的机制研究[D]. 殷彩苗.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特点及术后复发相关研究[D]. 王袁.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7]米非司酮抑制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增殖及侵袭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D]. 刘珊燕. 南华大学, 2020(01)
  • [8]益肾化瘀联合安神定痛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研究[D]. 严桂香.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9]加减温冲汤治疗子宫腺肌病虚寒型痛经的临床研究[D]. 杨丽.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加味内异停方干预寒湿瘀阻型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金秀.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内膜增生结构改变一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