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胃癌及癌前病变中抑癌基因p16表达的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秦宇[1](2020)在《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CDKN2A/P16基因DNA甲基化和拷贝数缺失状态及其应用的探索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我国食管癌负担甚重,全球50%以上的食管癌病例来自我国。以内镜为主的现行筛查技术方案人群预防效果明显,主要适用于在高发区人群直接开展内镜筛查。该方案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由于缺乏高危人群浓缩和高危个体预测分子生物学指标,筛查效率和效益较低,难以迅速在一般人群中大范围推广应用。肿瘤抑制基因CDKN2A/P16基因(以下简称P16基因)的遗传/表观遗传失活是食管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在食管癌组织中该基因拷贝缺失频率高达60%以上。目前对于P16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失活在食管癌发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不同取样方法的一致性,及其与环境危险因素暴露之间的关系,是否可用于食管癌初筛及癌前病变预测预警均缺乏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依托我国食管癌高发区人群筛查队列资源,分析食管癌组织中P16基因DNA甲基化和拷贝缺失的发生情况,并评价食管癌组织内的异质性对P16基因DNA甲基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P16基因DNA甲基化和拷贝缺失在食管癌发生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内镜活检组织、脱落细胞中的发生情况及其用于食管癌早期筛查的可行性;探索食管海绵球检查的人群接受性和脱落细胞采样效率,旨在为我国食管癌内镜早诊早治和筛查方案优化提供证据。材料与方法在食管癌高发区肿瘤专科医院招募住院病例,收集食管癌的癌及癌旁组织,检测P16基因DNA甲基化和拷贝数缺失情况;独立设计系统取样方法,收集食管癌患者手术组织的肿瘤模拟内镜活检组织及对应肿瘤部位切检组织和癌旁模拟内镜活检组织,对所有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和P16基因DNA甲基化,定量评价食管肿瘤异质性对病理诊断和P16基因DNA甲基化的影响。依托河南林州上消化道肿瘤筛查人群队列,收集不同级别的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常规内镜活检组织标本,内镜下刷取脱落细胞标本,分别对其进行P16基因DNA甲基化、拷贝数缺失检测,对比分析不同病变级别、不同方法取样标本的P16基因DNA甲基化阳性率,明确不同类型标本P16基因DNA甲基化的检测一致性;以组织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结合环境暴露危险因素等信息,建立预测预警模型,评价P16基因DNA甲基化在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初筛中的应用效果。依托人群筛查队列,首先应用食管海绵球收集食管脱落细胞标本,进行食管海绵球检查的接受性问卷调查,开展内镜检查,内镜下客观同步评价海绵球采样对食管粘膜的影响;提取海绵球采样的脱落细胞标本DNA,评价食管海绵球检查的人群接受度及食管脱落细胞标本采集的有效性。利用P16基因DNA甲基化诊断性测定方法和刚创建的该基因拷贝缺失定量检测方法,分别采用荧光PCR技术为基础的MethyLight和P16Light方法进行P16基因DNA甲基化和拷贝数缺失的检测。结果判定:以COLA2A为内参基因(Ct<29.3),当3个平行检测管中至少2个甲基化P16基因扩增的Ct值<40,样品定义为P16基因DNA甲基化阳性;分别计算待测样品(癌、癌前病变组织)和参照样品(癌旁组织、白细胞)的P16相对拷贝数,若待测样品P16相对拷贝数比例低于参照样品的20%且p<0.05时,该样品定义为拷贝数缺失阳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仪和荧光定量PCR对食管海绵球获取的标本进行DNA浓度和β-ACT基因表达水平检测。采用SPSS 26.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显着性α为0.05。同一研究对象的癌、癌旁组织的P16基因DNA甲基化的Ct值差异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不同组间研究对象的P16基因DNA甲基化和拷贝数缺失阳性率的差异比较和趋势判断采用卡方检验。选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1)p<0.05;2)p<0.25,OR>1.7或OR<0.5的因素进入回归模型。采用灵敏度、特异度、AUC等来描述各指标对食管病变的诊断准确性。研究结果1.常规取样食管癌组织中P16基因DNA甲基化、拷贝数缺失阳性率分别为63.0%(51/81)、66.7%(54/81),单因素分析提示:P16基因DNA甲基化、拷贝数缺失与年龄、肿瘤体积和肿瘤分期等因素有关。P16基因DNA甲基化与拷贝数缺失存在显着相关性(p<0.01),一致率为54.3%。早期食管癌组织中两个指标的联合检出率达88.8%,提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互补性。2.系统采样法收集组织中,配对的切检取样和模拟内镜活检取样组织的病理诊断一致率为65.0%;P16基因DNA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85.0%、68.9%,一致率为55%。癌旁组织的病理诊断异常率和P16基因DNA甲基化阳性率为15.7%、54.9%,并随其距肿瘤边缘距离的增加而下降。3.在内镜活检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组织标本中P16基因DNA甲基化和拷贝数缺失的阳性率分别为20.9%和37.2%。P16基因DNA甲基化与研究对象的年龄、病变级别呈正相关,而拷贝数缺失阳性率仅与病变级别有显着关系。拷贝数缺失对不同级别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均高于甲基化,并联两个指标后的准确性均高于单独诊断,并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以上病变中达到最大值,灵敏度为58.8%,特异度为 95.2%,AUC 为 0.72(0.61-0.83)。4.食管脱落细胞标本P16基因DNA甲基化的总体阳性率为18.1%(19/105)。正常/炎症、低级别、高级别癌前病变、癌的阳性率分别为4.8%(3/62)、25.0%(3/12)、37.5%(3/8)、43.5%(10/23),随着病变级别的增加逐步升高。单独采用食管脱落细胞P16基因DNA甲基化检测时,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以上病变的准确性最高,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41.9%、91.9%,AUC为0.67(95%CI:0.55-0.79)。结合P16基因DNA甲基化后的环境暴露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食管病变的预测准确性显着高于单纯的人群危险因素模型,对低级别及以上病变的准确性最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87.1%,AUC为0.93(95%CI:0.88-0.98)。5.内镜刷取的脱落细胞标本P16基因DNA甲基化在低级别及以上病变中的阳性率为37.2%(16/43),显着高于活检组织标本的20.9%(9/43)。以组织病理诊断为金标准,P16基因DNA甲基化在食管癌(手术/活检组织)、高级别、低级别病变和正常/炎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2.6%(72/115)、44.8%(13/29)、34.3%(12/35)和15.0%(25/167),与病变级别呈现正向相关趋势(p<0.01)。6.80.0%受试者食管海绵球检查过程中没有出现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焦虑,50.0%的受试者出现了窒息感或呕吐感。海绵球检查对粘膜的影响较轻,主要是“无出血的浅表粘膜磨损”。食管海绵球可有效获取食管脱落细胞,DNA平均浓度为146.4ug/uL,经25、50倍稀释后,其β-ACT基因的平均Ct值分别为26.67和27.81。研究结论1.P16基因DNA甲基化和拷贝数缺失在食管癌组织中均广泛存在,二者在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2.食管肿瘤异质性会显着影响肿瘤组织标本中P16基因DNA甲基化的检测结果。食管肿瘤中心部位组织在病理诊断、P16基因DNA甲基化检测方面更具有代表性,癌旁组织的P16基因DNA甲基化状态与其距肿瘤的距离密切相关。3.P16基因DNA甲基化和拷贝数缺失阳性率与食管病变级别密切相关。食管脱落细胞P16基因DNA甲基化检测可有效发现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结合P16基因DNA甲基化的预测模型在食管癌初筛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4.食管海绵球检查可有效获取食管脱落细胞,且人群接受性良好,有望用于食管癌人群初筛。
杨素贤[2](2020)在《宫颈病变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Ki67和P16表达分析》文中提出目的1.通过对宫颈病变患者脱落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状况检测,分析所检标本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的感染型别分布规律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2.探讨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Nuclear associated antigen Ki67,Ki67)和多肿瘤抑制基因P16蛋白(MTS1 multi pletumorsuppressor,P16)在各级宫颈病变中进行表达情况,从而为今后女性宫颈病变的预防控制及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收集病理科已确诊为宫颈病变患者的脱落细胞,提取细胞DNA,用β-actin引物,对所收集标本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检测所提取标本DNA质量;以HPV L1区通用GP5+/6+为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标本中HPV总感染率,利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标本进行高危型HPV的分型检测,并对HPV感染率较高,排列于前三位的型别,用HPV E6型特异性引物进行验证。2.对收集的标本,依据TBS(the 2001 Bethesda system)分级系统,按照年龄以及细胞病理学诊断进行分组,统计分析年龄以及宫颈病变的细胞病理学分级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3.筛选出高危型HPV阳性标本的存档石蜡标本,分别进行Ki67及P1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HR-HPV感染、Ki67及P16蛋白表达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1.所收集492例宫颈病变患者标本中,检测到289例HPV阳性,总感染率为58.74%(289/492)。检出15种高危型别,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68、82。其中,HPV52(17.48%)、HPV16(13.01%)和HPV58(12.60%)感染阳性率位居前三位。2.所收集492例标本中,按年龄进行分组,经统计学分析表明,HPV阳性感染存在显着的年龄差异(P<0.05);细胞病理学分级结果如下:228例炎症(Inflammation,其中有61例HPV感染阳性),70例非典型鳞状上皮(Atypical squamous cells,ASC,其中有49例HPV感染阳性),93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其中有82例HPV感染阳性),82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其中有78例HPV感染阳性),19例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19例全部为HPV感染阳性)。HPV的感染状况与宫颈病变的级别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宫颈病变的级别越高,存在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的几率越大,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在收集的193例HR-HPV阳性的蜡块标本中,慢性宫颈炎61例(其中有7例HPV52感染阳性、7例HPV16感染阳性、3例HPV58感染阳性),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35例(其中有7例HPV52感染阳性、11例HPV16感染阳性、3例HPV58感染阳性),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78例(其中有24例HPV52感染阳性、36例HPV16感染阳性、16例HPV58感染阳性)和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19例(其中有6例HPV52感染阳性、9例HPV16感染阳性、4例HPV58感染阳性)。Ki67的阳性表达率按照慢性宫颈炎→LSIL→HSIL→CSCC的顺序依次为:24.59%、60.00%、83.33%、94.74%,且Ki67表达阳性细胞在鳞状上皮内的位置分布按此顺序逐渐加深。P16的阳性表达率按照慢性宫颈炎→LSIL→HSIL→CSCC的顺序依次为:14.75%、48.57%、84.62%、94.74%。统计分析显示:HPV52、16、58感染与Ki67及P16带状表达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1.所检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总感染率为58.74%,其中HPV52、16、58的阳性感染率较高,位居前三位。2.HPV感染状况有显着年龄差异,而HPV的感染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3.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中,Ki67、P16蛋白表达强度及两者的分布模式都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而HR-HPV感染与Ki67、P16表达也呈现正相关关系。提示通过分析宫颈病变组织中HR-HPV感染状况以及Ki67、P16表达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宫颈病变患者。图24幅;表10个;参165篇。
张颖[3](2020)在《脾胃湿热证早期胃腺癌与P16、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次研究旨在通过探讨P16、VEGF在脾胃湿热证早期胃腺癌的表达水平,分析脾胃湿热证早期胃腺癌与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于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行胃ESD术或外科手术,术后标本病理证实为早期胃腺癌(Early Gastric Adenocarcinoma)的患者,从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将其分为脾胃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各30例,并从我院体检中心选取正常对照组20例,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P16及VEGF分别在脾胃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及正常对照组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三组间P16及VEGF的表达并进行对比,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1.脾胃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正常对照组三组间的性别、年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P16、VEGF分别在不同年龄、性别、部位、浸润深度(Depth Of Infiltration,DOI)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P16、VEGF分别在脾胃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间的分化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P16的低分化腺癌(Poor-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PDA)组与高分化腺癌(Well-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WD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0.05),中分化腺癌(Moderate-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MDA)组分别与低分化腺癌组、高分化腺癌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s=0.318,P=0.013<0.05);5.P16在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正常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6.67%、53.33%、100.00%,正常对照组分别与脾胃湿热证组、脾胃虚弱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P=0.002<0.01),脾胃湿热证组与脾胃虚弱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VEGF的低分化腺癌组与中分化腺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腺癌组分别与低分化腺癌组、中分化腺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1、P=0.041<0.05),其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s=﹣0.399,P=0.002<0.01);7.VEGF在脾胃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正常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33.33%、5.00%,正常对照组分别与脾胃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4<0.05),脾胃湿热证组VEGF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脾胃虚弱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0.05);8.P16与VEGF的表达情况之间呈负相关(rs=﹣0.516,P<0.01)。结论:1.在早期胃腺癌中,脾胃湿热证的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脾胃虚弱证,P16的表达在两证型之间则无明显差异;2.P16的低表达与VEGF的高表达可能在早期胃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一定作用;3.在早期胃腺癌中,P16与VEGF的表达情况之间呈负相关。
赵玉峰[4](2019)在《TMPRSS4和E-cad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测定子宫内膜癌(EC)标本组织内所含TMPRSS4(跨膜蛋白酶丝氨酸4及E-cad(上皮型钙黏蛋白)的有关表达情况,并探讨两者间的内在关系,分析其在患有EC的患者群体中的疾病形成及病情发展中的调控情况,进而有利于患者疾病诊断,同时也有利于评价患者预后情况,最为重要的是为临床免疫治疗提供新见解。方法:选取2008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来我院治疗169例EC患者展开分析,全部入选病例都实施手术疗法,且临床资料数据信息齐备,提取的病变组织均予以蜡块保存。选择免疫组化SP法测定TMPRSS4以及E-cad蛋白分别于EC有关组织当中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169例EC标本组织当中的TMPRSS4检测阳性率是63.9%(108/169),而在100例正常的子宫内膜标本组织中的TMPRSS4检测阳性率是12.0%(12/100)。因此,TMPRSS4在EC组织当中的检测阳性率较正常子宫内膜的标本组织明显更高,且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TMPRSS4表达同EC患者年龄及病理类型无关(P>0.05),而同EC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FIGO分期密切相关。提取的169例EC标本组织当中,低分化组患者的TMPRSS4检测阳性率为88.9%,较高-中分化组的59.2%明显更高;有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TMPRSS4检测阳性率为87.5%,较无淋巴结转移组的56.5%明显更高;Ⅲ-Ⅳ期患者的TMPRSS4检测阳性率为80.3%,较Ⅰ-Ⅱ期组的52.0%明显更高;上述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EC E-cadherin的检测阳性率为42.6%(72/169),较正常内膜组织的75.0%(75/100)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E-cadherin表达同EC患者的发病年龄及分化程度,以及病理类型无明显关联(P>0.05)。但同E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FIGO分期有关。有淋巴结转移EC患者E-cadherin的检测阳性率为17.5%(7/40),较无淋巴结转移者的50.4%(65/129)明显更低;而Ⅲ-Ⅳ期EC的E-cadherin检测阳性率为26.8%(19/71),较Ⅰ-Ⅱ期的54.1%(53/98)明显更低,上述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5.TMPRSS4与E-cadherin在E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581,P<0.05)。结论:1.TMPRSS4的高表达和E-cadherin的表达下调或缺失与E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TMPRSS4和E-cadherin在EC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两者都参与了EC的侵袭和转移。3.TMPRSS4很可能成为观察EC恶化程度及预后的新标志物。
王洁[5](2019)在《K-ras诱导的细胞衰老与胃癌癌前病变的关系》文中提出目的:近年来有研究发现癌基因诱导的细胞衰老是肿瘤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本研究旨在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K-ras的激活情况、K-ras与衰老指标的关系以及K-ras诱导的细胞衰老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差异,为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陕西省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2016-2017年间有完整手术记录的胃管状腺癌石蜡包埋组织标本138例,所有标本均经两名副主任及以上职称的病理专家按照新版WHO的胃癌分类标准进行诊断。所选病例均为首次发现胃癌,行“胃癌根治术”前均未经过放化疗及免疫治疗,癌旁组织均表现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或者上皮内瘤变等癌前病变。以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共276个蜡块)为研究对象,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所有组织中K-ras、P16INK4a、P53、SA-β-Gal四项生物学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分析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K-ras表达的差异、分别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探讨K-ras与P16INK4a、P53、SA-β-Gal三项衰老指标表达的关系并比较OIS在不同组织中的差异。结果:1.癌组织中K-ras表达阳性率为95.7%,癌旁组织中K-ras表达阳性率为3.6%,癌组织中K-ras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癌组织共138个蜡块,其中K-ras阳性组132个,阴性组6个。K-ras阳性组P16INK4a、P53、SA-β-Gal表达阳性率(66.7%、77.3%、87.9%)均高于K-ras阴性组(16.7%、33.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细胞中K-ras基因与衰老指标呈正相关,表明在癌组织中K-ras是可以诱导细胞衰老。3.将所有癌旁组织138个蜡块分为K-ras阳性组与阴性组,其中阳性组5个,阴性组133个。K-ras阳性组P16INK4a、P53、SA-β-Gal表达阳性率(80.0%、60.0%、80.0%)均高于K-ras阴性组(4.5%、2.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选癌旁组织中均出现胃癌的癌前病变,故癌前病变中K-ras基因与衰老指标呈正相关,表明在癌前病变中亦存在着K-ras诱导细胞衰老。4.癌组织中K-ras诱导的细胞衰老显着高于癌旁组织。结论:1.胃癌与癌前病变中K-ras的表达存在差异。2.K-ras与细胞衰老指标呈正相关。
刘辉[6](2019)在《HPV、TCT、P16联合检测对宫颈病变筛查的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子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对女性健康构成严重威胁[1-2]。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与子宫颈癌密切相关的宫颈病变,其中大多数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可自然消退,然而,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具有癌变潜力,甚至可能发展成侵袭性宫颈癌,其被视为癌前病变。宫颈癌始于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其通过原位癌发展为浸润性癌,并且发展过程需5-10年或更长时间,故有充分时间进行二级预防[3]。阴道镜下活检是诊断宫颈病变的“金标准”,遂活检前的精准筛查尤为重要。故本研究目的:对HPV有任何一项阳性和(或)TCT有任何一项异常的患者均联合检测宫颈脱落细胞P16,观察宫颈脱落细胞P16对阴道镜检查的指导意义,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3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行HPV及TCT宫颈癌筛查的病例。选择进行P16细胞学检测,并半定量宫颈活检组织中P16的表达,并确定细胞学与组织学P16表达的一致性。结果1、HPV在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具有高灵敏度(90.5%)及阴性预测值(77.8%),HPV的感染率随着炎症、CINI、CINII/CINIII和宫颈癌病理结果逐渐增高而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临床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具有重要作用。2、TCT在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具有高特异度(52.9%)及阳性预测值(69.2%),TCT在炎症、CINI、CINII/CINIII和宫颈癌中阳性率随着病理级别的增高而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临床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具有重要作用。3、半定量方法测定病理组织中P16的表达,P16表达阳性率在炎症、CINI、CINII/CINIII和宫颈癌中随着病理级别的增高而增高(P<0.05),P16在高级别组CINII/CINIII及宫颈癌中均表达强阳性,提示细胞调控已出现异常,P16可能成为指导早期行阴道镜下检查的生物学标志物。4、细胞学P16的检测结果与组织学P16检测结果之间有显着相关性。(r=0.640,P<0.05)5、HPV单独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0.5%、41.2%、68.4%,TCT单独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7%、52.9%、71.1%,P16单独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8.1%、67.6%、78.9%,HPV与P16联合筛查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6%、29.4%、67.1%,TCT与P16联合筛查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6%、32.4%、68.4%,HPV、TCT与P16三者联合筛查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61.8%、82.9%,可见三者联合筛查的灵敏度及准确度均高于两者联合及单独筛查,采用联合筛查可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结论细胞学P16与组织学P16之间存在一致性。HPV、TCT、P16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
庞立伟[7](2018)在《基于“脾虚毒损胃络”假说的健脾消毒饮对CAG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Bcl-2、Bax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健脾消毒饮治疗CAG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实验研究,观察健脾消毒饮对CAG癌前病变患者胃黏膜组织Bcl-2、Bax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健脾消毒饮治疗CAG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深化并完善“脾虚毒损胃络”假说。方法:对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38例CAG癌前病变患者,给予健脾消毒饮干预治疗3个疗程(每周服用6天,1个月为一疗程),进行自身对照研究。观察健脾消毒饮对CAG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胃镜分级、病理组织学、Hp及舌脉的变化。实验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胃黏膜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采用RT-PCR技术检测患者胃黏膜组织Bcl-2、Bax mRNA表达。结果:临床研究:1.综合疗效:经治疗38例CAG癌前病变患者总有效率为84.21%;2.中医症状积分比较:经治疗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各单项症状积分均较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胃镜下分级:治疗后患者胃镜下分级较前改善(P<0.01);4.病理分级及积分比较:治疗后患者胃黏膜组织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病理组织学分级较前下降、积分较前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前患者Hp的阳性例数为25例,阳性率为65.8%,经治疗其中10例Hp阳性患者转为阴性,阳性率下降为39.5%,其Hp根除率为4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6.舌脉:经治疗患者的舌苔、舌质、舌体、脉像均较前改善(P<0.05)。7.在整个用药过程中,患者无不良反应,治疗后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无明显异常。实验研究:1.免疫组化法检测健脾消毒饮对患者胃黏膜组织Bax、Bcl-2表达的影响:治疗后患者胃黏膜组织Bcl-2阳性表达率较前下降(P<0.05);Bax阳性表达率较前升高(P<0.05);两者免疫组化积分较前减少(P<0.05);2.RT-PCR法检测健脾消毒饮对患者胃黏膜组织Bax、Bcl-2 mRNA表达的影响:经健脾消毒饮治疗3个月后,Bcl-2 mRNA表达率较前减少;Bax mRNA表达率较前增加,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3.Western blot法检测健脾消毒饮对患者胃黏膜组织Bax、Bcl-2表达的影响:经治疗患者胃黏膜Bcl-2相对灰度值较治疗前降低,表达量较前明显减少,患者胃黏膜Bax相对灰度值较治疗前升高,Bax表达量较前增加,Bax/Bcl-2比值较前增加,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健脾消毒饮对CAG癌前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着改善CAG癌前病变患者胃痛、痞满、食少纳呆等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2.健脾消毒饮可以显着改善CAG癌前病变患者胃镜、病理分级,改善胃黏膜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病理组织学变化。3.健脾消毒饮可干预胃癌前病变进程,对胃癌前病变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逆转作用,从而预防胃癌的发生。4.健脾消毒饮在疗程内服用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本方具有良好的安全性。5.健脾消毒饮可通过下调Bcl-2及mRNA的表达,上调Bax及mRNA的表达,影响Bax与Bcl-2的比值,促使细胞凋亡,从而干预CAG癌前病变。
魏晓茹[8](2017)在《解毒化瘀健脾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异型增生大鼠p16、Thbs1、PTEN及E-cad蛋白干预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解毒化瘀健脾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模型大鼠的p16、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 1,Thbs1)、第十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和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基因的影响。方法:运用综合造模方法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病变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维甲酸)、中药组(解毒化瘀健脾方),进行相应药物干预,另选取正常大鼠作为正常空白组。应用HE染色技术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化、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大鼠p16、Thbs1、PTEN、E-cad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经过8周对实验大鼠的模型建造,检杀后大鼠模型建造成功,药物的干预治疗后,经过HE染色表现出了病理形态学上的改变。2.通过Real-time PCR检测,与正常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p16、Thbs1、PTEN及E-cad mRNA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中药组的P16、E-cadmRNA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p16、Thbs1、PTEN及E-cadmRNA表达量显着增加(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p16、Thbs1、PTEN及E-cadmRNA表达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与正常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16、Thbs1、PTEN及E-cad蛋白表达量也显着降低(P<0.01);中药组p16、Thbs1、PTEN及E-cad蛋白表达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其中Western blotting检测中p16、E-Cad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p16、Thbs1、PTEN及E-cad蛋白表达量明显上调(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p16、Thbs1、PTEN、E-cad蛋白表达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解毒化瘀健脾方可诱导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胃黏膜细胞p16、Thbs1、PTEN、E-cad基因的蛋白表达量上升,从而实现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治疗,逆转胃癌前病变。
桑怡[9](2015)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中医证型与胃黏膜DNA甲基化水平差异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癌基因、抑癌基因、错配修复基因DNA甲基化水平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中医证型间的差异,探讨中医证型与癌基因、抑癌基因之间的关系,寻求这些差异产生的可能原因,为中医药早期干预逆转DNA甲基化防止病情演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版并在文献研究基础上设计中医证型问卷调查表。(2)根据病例纳入标准,选取180例内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3)C-14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检测;(4)常规HE染色,同一高级职称病理科医生进行病理学诊断电镜观察,并进行病理分级积分;(5)采焦磷酸测序法检测72例患者胃黏膜中的c-myc、P16、hMLH1DNA甲基化表达。(6)运用统计学分析不同中医证型胃黏膜癌基因、抑癌基因、DNA错配修复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差异及其相关性。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中医证型及甲基化与Hp感染的相关性;分析不同中医证型及甲基化与病理学分级的相关性;结果(1)c-myc基因甲基化率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各证型间呈显着性差异(P<0.01),且各证型中c-myc基因甲基化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胃热伤阴>瘀毒内阻>痰湿凝结>脾胃虚寒>气血双亏>肝胃不和。与肝胃不和组比较,痰湿凝结、胃热伤阴、瘀毒内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胃虚寒组比较,胃热伤阴、瘀毒内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气血双亏组比较,痰湿凝结、瘀毒内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16基因甲基化率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各证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证型中p16基因甲基化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肝胃不和>脾胃虚寒>气血双亏>痰湿凝结>胃热伤阴>瘀毒内阻。胃热伤阴、瘀毒内阻组与肝胃不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MLH1DNA基因甲基化率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各证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各证型DNA甲基化与Hp感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各证型间Hp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Hp感染由高到低依次是肝胃不和>痰湿凝结>瘀毒内阻>胃热伤阴>脾胃虚寒>气血双亏。(5)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各证型DNA甲基化与病理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各证型间胃镜病理学分级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myc、p16基因甲基化率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各证型有一定相关性。(2)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中医证型hMLH1DNA基因甲基化率不存在差异。(3)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中医证型Hp表达存在差异,且实证阳性感染率较虚证更高,中医各证型DNA甲基化与Hp感染无明显相关性。(4)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中医证型及DNA甲基化与胃黏膜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
史佳宁,郝微微[10](2015)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基因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有关的肿瘤相关基因,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与这些基因的结构改变与表达异常有关,包括原癌基因的高表达、抑癌基因的缺失、细胞凋亡基因的失活和凋亡抑制基因的激活等。论述了中医证型与相关基因的联系,从影响基因表达的角度论述了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相关机理。
二、胃癌及癌前病变中抑癌基因p16表达的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胃癌及癌前病变中抑癌基因p16表达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CDKN2A/P16基因DNA甲基化和拷贝数缺失状态及其应用的探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研究目标 |
总目标 |
阶段目标 |
1. 研究背景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方案设计 |
2.2 研究样本量 |
2.3 研究对象及信息采集 |
2.4 标本收集 |
2.5 内镜检查及碘染色 |
2.6 标本处理 |
2.7 实验试剂、仪器、耗材 |
2.8 DNA提取及甲基化修饰 |
2.9 P16基因DNA甲基化、拷贝数缺失的检测 |
2.10 数据采集及实验结果的质量控制 |
2.11 统计学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第一阶段 |
3.1.1 常规取样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
3.1.2 常规取样研究对象肿瘤部位及分期情况 |
3.1.3 常规取样研究对象的P16基因DNA甲基化、拷贝数缺失的分布 |
3.1.4 常规取样的P16基因DNA甲基化、拷贝数缺失一致性 |
3.1.5 常规取样的P16基因DNA甲基化、拷贝数缺失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准确性 |
3.1.6 常规取样的癌、癌旁组织P16基因DNA甲基化结果对比 |
3.1.7 系统取样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
3.1.8 系统取样组织的病理诊断结果 |
3.1.9 不同取样深度、位置肿瘤组织的P16基因DNA甲基化情况 |
3.1.10 癌旁活检组织的病理诊断和P16基因DNA甲基化 |
3.2 第二阶段 |
3.2.1 一般情况 |
3.2.2 病变在食管位置的分布 |
3.2.3 食物摄入及饮食习惯相关危险因素 |
3.2.4 食管病变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2.5 内镜活检组织的P16基因DNA甲基化、拷贝数缺失阳性率及其分布 |
3.2.6 内镜活检组织P16基因DNA甲基化、拷贝数缺失检测结果一致性 |
3.2.7 内镜活检组织P16基因DNA甲基化、拷贝数缺失对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
3.2.8 食管脱落细胞P16基因DNA甲基化的分布及与内镜活检组织的比较 |
3.2.9 食管脱落细胞P16基因DNA甲基化对食管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
3.2.10 基于脱落细胞P16基因DNA甲基化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3 第三阶段 |
3.3.1 食管海绵球检查人群一般信息 |
3.3.2 食管海绵球检查的人群耐受性 |
3.3.3 食管海绵球检查对粘膜的影响 |
3.3.4 DNA质量及β-ACT基因测定 |
4. 讨论 |
4.1 常规取样组织的P16基因DNA甲基化、拷贝数缺失阳性率分析 |
4.2 常规取样P16基因DNA甲基化和拷贝数缺失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4.3 常规取样的癌、癌旁组织的P16基因DNA甲基化情况分析 |
4.4 食管肿瘤异质性对P16基因DNA甲基化的影响 |
4.5 食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
4.6 活检组织P16基因DNA甲基化、拷贝数缺失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4.7 活检组织P16基因DNA甲基化、拷贝数缺失诊断食管病变的准确性 |
4.8 食管脱落细胞P16基因DNA甲基化检测发现食管病变的能力 |
4.9 食管海绵球检查的食管癌初筛可行性分析 |
5. 总结 |
创新性与局限性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资金资助 |
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英文论文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2)宫颈病变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Ki67和P16表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宫颈病变中高危型HPV感染状况分析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主要仪器 |
1.1.2 主要试剂 |
1.1.3 溶液配制 |
1.1.4 标本及临床资料收集 |
1.1.5 引物设计 |
1.1.6 标本DNA的提取 |
1.1.7 提取标本DNA质量检测 |
1.1.8 标本HPV总感染率的检测 |
1.1.9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15种型别检测 |
1.1.10 HPV52、HPV16、HPV58 型别检测的结果验证 |
1.1.11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2.1 液基细胞学检测结果 |
1.2.2 标本DNA质量检测 |
1.2.3 标本HPV总感染率检测 |
1.2.4 标本的15种高危型HPV的型别检测及型别验证 |
1.2.5 HPV型别的分布特征 |
1.2.6 临床病理特征中高危型HPV感染的统计学分析 |
1.3 讨论 |
1.4 小结 |
第2章 HR-HPV、Ki67、P16 蛋白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仪器 |
2.1.2 主要试剂 |
2.1.3 试剂配制 |
2.1.4 标本及临床资料收集 |
2.1.5 对蜡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程序 |
2.1.6 对蜡块进行免疫组化结果的观察和判断 |
2.1.7 统计学处理 |
2.2 实验结果 |
2.2.1 不同阶段的宫颈病变中Ki67及P16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
2.2.2 不同宫颈病变中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结果分析 |
2.2.3 不同宫颈病变中Ki67表达阳性细胞在鳞状上皮中的位置分布 |
2.2.4 不同宫颈病变中P1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分析 |
2.2.5 不同宫颈病变中HPV52、16、58的分布 |
2.2.6 HPV52、16、58 的感染与Ki67和P16 表达的关系 |
2.3 讨论 |
2.3.1 人乳头瘤状病毒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
2.3.2 Ki67与宫颈病变的相关研究 |
2.3.3 P16蛋白与宫颈病变的相关研究 |
2.3.4 HPV感染与Ki67和P16 表达的相关研究 |
2.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3章 综述 |
3.1 HPV的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 |
3.2 HPV的型别分类及相关疾病 |
3.3 HPV的感染及致病机制 |
3.4 HPV感染的危险因子 |
3.4.1 年龄因素 |
3.4.2 性别因素 |
3.4.3 多重感染 |
3.4.4 遗传因素 |
3.4.5 身体状况 |
3.4.6 激素水平 |
3.4.7 行为危险因素 |
3.4.8 其他易感因素 |
3.5 宫颈癌相关诊断标志物的研究 |
3.5.1 Ki67在细胞中表达的意义 |
3.5.2 P16阳性表达在临床上的应用 |
3.5.3 P53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 |
3.5.4 其他基因对宫颈癌发生的影响 |
3.6 HPV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3)脾胃湿热证早期胃腺癌与P16、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研究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3 纳入、排除标准 |
3.1 研究组、对照组纳入标准 |
3.2 正常对照组纳入标准 |
3.3 排除标准 |
4 研究方法 |
4.1 手术仪器设备 |
4.2 病例信息采集 |
4.3 组织标本取材 |
4.4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 |
4.5 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果判断标准 |
5 统计方法 |
研究结果 |
1 各组的性别、年龄构成情况 |
2 P16、VEGF的表达与临床参数的关系 |
2.1 P16、VEGF的表达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分析 |
2.2 P16、VEGF表达与分化程度的关系 |
2.3 P16、VEGF表达与浸润深度的关系 |
2.4 P16、VEGF表达与发病部位的关系 |
2.5 P16、VEGF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
3 P16、VEGF表达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
3.1 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的分化程度分析 |
3.2 脾胃湿热证组与脾胃虚弱证组的 P16、VEGF 的分化程度分析P16、VEGF表达在三组间的表达情况 |
3.3 P16、VEGF表达在三组间的表达情况 |
讨论与分析 |
1 现代医学对胃癌的认识 |
1.1 胃癌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
1.2 P16的功能、结构 |
1.3 P16与胃腺癌的关系 |
1.4 VEGF的结构、功能 |
1.5 VEGF与胃腺癌的关系 |
1.6 P16、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 |
2 祖国医学对胃癌的认识 |
2.1 胃癌的中医病名 |
2.2 胃癌的病因病机 |
2.3 胃癌的辨证分型 |
3 脾胃湿热证早期胃腺癌与P16、VEGF表达的关系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TMPRSS4和E-cad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主要的实验试剂 |
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玻片处理方法及步骤 |
2.2 切片制作 |
2.3 HE染色方法及步骤 |
2.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 |
2.5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判定标准 |
3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TMPRSS4在EC及正常内膜组织当中的表达 |
2 TMPRSS4 表达同EC患者的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见表2、图2)。 |
3 E-cadherin在 EC及正常内膜组织当中的表达 |
4 E-cadherin表达同EC患者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见表4、图4) |
5 TMPRSS4同E-cadherin在 EC当中表达的相关性 |
讨论 |
1 EC侵袭转移研究意义及分子标记物 |
2 TMPRSS4、E-Cad与 EMT的研究现状 |
3 TMPRSS4 同肿瘤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 |
4 TMPRSS4在EC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 |
5 E-cad在 EC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 |
6 TMPRSS4和E-cad在 EC中表达的关系 |
7 与EC有关的其他研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缩略词表 |
附图 |
致谢 |
(5)K-ras诱导的细胞衰老与胃癌癌前病变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结果判定 |
1.4 统计学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论文期间研究成果 |
(6)HPV、TCT、P16联合检测对宫颈病变筛查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
英文论着摘要 |
英文缩略语表 |
前言 |
实验方法和材料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型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文献综述 P16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二、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三、致谢 |
四、个人简介 |
(7)基于“脾虚毒损胃络”假说的健脾消毒饮对CAG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Bcl-2、Bax表达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健脾消毒饮治疗CAG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
1.病例选择标准 |
1.1 诊断标准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剔除标准 |
1.5 退出或中止试验的标准 |
1.6 病例的脱落 |
2.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和方法 |
3.疗效判定标准 |
3.1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
3.2 单项症状疗效评价标准 |
3.3 胃镜及病理疗效判定标准 |
3.4 安全性评价标准 |
4.统计学分析方法 |
5.研究伦理学要求 |
6.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
6.1 一般资料情况 |
6.2 患者年龄分布情况 |
6.3 患者病程分布情况 |
7.研究结果 |
7.1 综合疗效评价 |
7.2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
7.3 治疗前后胃镜分级比较 |
7.4 治疗前后病理分级比较 |
7.5 治疗前后病理积分比较 |
7.6 治疗前后Hp情况比较 |
7.7 治疗前后舌脉变化情况 |
8.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分析 |
9.研究结论 |
第二部分 健脾消毒饮治疗CAG癌前病变的实验研究 |
1.免疫组化法检测健脾消毒饮对患者胃黏膜组织Bax、Bcl-2 表达的影响 |
1.1 实验材料 |
1.2 方法步骤 |
1.3 判定标准 |
1.4 统计方法 |
1.5 结果 |
2.RT-PCR法检测健脾消毒饮对患者胃黏膜组织Bax、Bcl-2 mRNA表达的影响 |
2.1 实验材料 |
2.2 方法步骤 |
2.3 统计方法 |
2.4 结果 |
3.Western blot法检测健脾消毒饮对患者胃黏膜组织Bax、Bcl-2 表达的影响 |
3.1 实验材料 |
3.2 方法步骤 |
3.3 统计方法 |
3.4 结果 |
4.结论 |
第三部分 讨论 |
1.现代医学对CAG癌前病变的认识 |
1.1 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 |
1.2 有关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研究 |
1.3 现代医学对CAG胃癌前病变防治研究 |
2.中医学对CAG癌前病变的认识 |
2.1 对病名的认识 |
2.2 病因病机的认识 |
3.关于“脾虚毒损胃络” |
3.1 “毒”的定义 |
3.2 毒邪的致病特点 |
3.3 络病与CAG癌前病变 |
3.4 络病的致病特点 |
3.5 毒与络病学理论的结合 |
3.6 “脾虚毒损胃络”病机的提出 |
3.7 治法的确立 |
4.健脾消毒饮组方分析 |
4.1 组方依据 |
4.2 药物组成及分析 |
4.3 健脾消毒饮方义 |
4.4 组方特点 |
5.健脾消毒饮对CAG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 |
5.1 健脾益气,恢复胃黏膜屏障保护作用 |
5.2 祛邪解毒,清除Hp |
5.3 活血通络,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环 |
5.4 散结消积,促进细胞凋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发表论文 |
(8)解毒化瘀健脾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异型增生大鼠p16、Thbs1、PTEN及E-cad蛋白干预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动物饲料 |
1.3 药物及配置 |
1.4 实验试剂 |
1.5 实验仪器 |
2. 方法 |
2.1 建立动物模型 |
2.2 分组及给药 |
2.3 标本采集 |
2.4 实验检测方法 |
3. 统计方法 |
4.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9)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中医证型与胃黏膜DNA甲基化水平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材料与方法 |
(一) 病例来源 |
1. 一般资料 |
2. 诊断标准及病例入选标准 |
(二) 技术路线 |
(三) 实验内容 |
(四) 实验材料和方法 |
(五) 观察指标 |
(六) 统计方法 |
二、结果 |
(一) CAG中医各证型与c-myc、p16及hMLH1DNA基因甲基化的关系 |
1. CAG中医各证型与c-myc甲基化的关系 |
2. CAG中医各证型与hMLH1DNA基因甲基化的关系 |
3. CAG中医各证型与p16基因甲基化的关系 |
(二) 基于DNA甲基化CAG中医各证型与Hp感染的关系 |
1.DNA甲基化与Hp的关系 |
2. 中医各证型与Hp的关系 |
(三) 基于DNA甲基化CAG中医各证型与胃镜病理分级的关系 |
1.DNA甲基化与病理分级的关系 |
2. 中医各证型与病理分级的关系 |
三、分析与讨论 |
(一) CAG中医证型与DNA甲基化及其甲基化后相关基因改变的关系(c-myc、p16、hMLH1基因) |
(二) 基于DNA甲基化CAG中医证型与Hp的关系 |
(三) 基于DNA甲基化CAG中医证型与胃黏膜病理分级的关系 |
四、存在问题和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10)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基因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相关基因 |
1. 1 原癌基因 |
1. 2 抑癌基因 |
1. 3 细胞凋亡基因 |
1. 4 凋亡抑制基因 |
2 中医证型与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
2. 1 原癌基因与中医证型 |
2. 2 抑癌基因与中医证型 |
2. 3 细胞凋亡基因与中医证型 |
2. 4 凋亡抑制基因与中医证型 |
3 总结与展望 |
四、胃癌及癌前病变中抑癌基因p16表达的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CDKN2A/P16基因DNA甲基化和拷贝数缺失状态及其应用的探索研究[D]. 秦宇.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
- [2]宫颈病变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Ki67和P16表达分析[D]. 杨素贤.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3]脾胃湿热证早期胃腺癌与P16、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 张颖.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TMPRSS4和E-cad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赵玉峰. 青岛大学, 2019(02)
- [5]K-ras诱导的细胞衰老与胃癌癌前病变的关系[D]. 王洁. 延安大学, 2019(09)
- [6]HPV、TCT、P16联合检测对宫颈病变筛查的作用研究[D]. 刘辉. 锦州医科大学, 2019(01)
- [7]基于“脾虚毒损胃络”假说的健脾消毒饮对CAG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Bcl-2、Bax表达影响的研究[D]. 庞立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8]解毒化瘀健脾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异型增生大鼠p16、Thbs1、PTEN及E-cad蛋白干预的实验研究[D]. 魏晓茹.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2)
- [9]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中医证型与胃黏膜DNA甲基化水平差异研究[D]. 桑怡.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5(01)
- [10]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基因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进展[J]. 史佳宁,郝微微.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