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承包可持续发展规模战略探讨

国际工程承包可持续发展规模战略探讨

一、关于国际工程承包持续发展的规模战略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孙乐乐,张伟明,邓小鹏[1](2021)在《中国建筑业国际化水平度量研究》文中认为建筑业国际化是我国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准确有效地度量中国建筑业的国际化水平并寻求合理的改进方向,本文从国际业务规模、国际市场占有规模、国际业务成长性和市场结构四个方面建立了中国建筑业国际化水平度量体系,构建了基于熵权–TOPSIS法的度量模型,以中国建筑业2010—201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识别不同时期阻碍建筑业国际化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4年间,国际业务规模是主要的障碍因素,而2015年后国际业务成长性和市场结构是主要的障碍因素。总体来看,中国建筑业的国际化水平在曲折中上升,但仍未达到最佳水平,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最后提出发展建议。

江啸[2](2021)在《工程设计咨询型企业SD设计院发展战略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海外市场的需求增速有所放缓,国内的冶金行业、机械制造行业及部分行业开始呈现出了产能过剩现象,使得这些行业的经营利润率出现明显下滑,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也因此受到影响。2015年中央政府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对于存在落后产能的行业实行了限制投资,因而导致冶金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下滑,也给从事相关领域工程设计的设计院带来了负面影响。SD设计院过去主业为冶金工程等的厂房设计、大型冶金装备设计等,其行业的压力和自身的局限,迫使其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必须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创造新的空间。当下SD设计院因宏观环境发生变化,过去的优势业务发展陷入困境,同时利润则呈现出下滑的趋势,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向。本文对SD设计院的面临新的环境条件下的发展战略进行探索。首先,此文章将战略管理理论作为基础理论,并加以利用,从而在SWOT、PEST以及波特的五力模型等分析工具的支撑下完成本篇论文;其次,通过PEST模型分析该设计院的宏观环境,进一步总结行业中微观环境,利用五力模型深度分析竞争环境,同时对该院主要竞争对手进行分析。积极开展对该设计院存在的问题、内部资源与能力以及目前的发展战略方向等研讨,在SWOT分析法的帮助下,完成适用于该设计院发展的方向确立,根据SD设计院最佳发展路径,进行战略方案决策;最后,结合以上研究分析,对该设计院发展战略构想设计进行构建。本篇论文根据这一战略选择,实现对于该设计院职能战略、发展战略框架、发展定位、发展思路、战略目标、总体战略以及竞争战略等确立。最终在该设计院未来发展的基础上,完成对于战略实施步骤以及保障措施等环节确立。具体包括优化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加强人才梯队建设、重塑企业文化、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使得SD设计院转型发展更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发展战略的实施将重新带动其整体发展进入上升趋势。在此本文以SD设计院为研究对象,结合战略管理理论和环境分析,为其提出战略优化方案,及战略实施和保障措施。

王成福[3](2020)在《我国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发展也由追求速度的增长阶段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能源转型,能源转型的关键不仅在于供给侧深度的结构性调整,更在于从整个产业的高度转换发展模式,对于地热能来说同样如此。本文对我国地热能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的运作方式进行归纳梳理、对国外经验进行吸收借鉴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发展、公共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我国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的概念并初步进行定义。具体来说,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参照产业发展的理论框架,对我国地热能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了我国地热能资源禀赋特征、产业市场结构、后发优势等,利用多层次评价模型对地热能产业竞争力进行整体评价,得出产业竞争力分数为75.64,存在较大改进空间。同时,引入结构方程模型,设置具体指标和参数,对我国地热能产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2.在深入认识地热能产业发展内在规律、系统总结我国地热能产业运作若干新类型、借鉴地热能产业发展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的概念,分析了地热能产业发展路径的时代变更,并提出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的理论构想,进而以应然性、实然性和实现性为切入点,构建了我国地热能高质量发展模式的基本逻辑框架。3.初步对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的关键点进行了系统探讨,提出我国地热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至少应该包含:创新驱动型发展、协调可持续型发展、绿色生态型发展、高效率型发展、有效供给型发展、中高端结构型发展、开放包容型发展、为民共享型发展等关键内容。4.在分析不同主体优劣势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理论研究成果,依据不同主体的基本定位和主要功能,提出我国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构建过程中政府、国有地热能企业、民营地热能企业、外资地热能企业、金融机构、高校及科研机构等不同主体的作用及管理策略。

谢新甜[4](2020)在《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球工程承包市场巨大,为工程承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机遇,同时我国政府积极鼓励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去”,通过大企业集团“走出去”来实现国家“走出去”战略,但是随着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发展转型,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力更加激烈。本文首先研究了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运用SWOT分析法研究中国国际工程承包商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并根据各国承包商在国际市场的整体表现,建立三维蛛网模型,研究我国国际工程承包商竞争力的整体水平。其次,根据国内外工程承包商在国际市场的表现,从企业外部环境、企业自身能力两个方面对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研究竞争力与企业自身能力之间的关系,从竞争结果和承包商经营能力两个角度建立了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双AHP链接模型评价国际工程承包商竞争力。最后以国际工程承包水平领先的西班牙ACS集团为标杆,运用双AHP链接模型对比分析了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交建”)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并利用模型对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重要程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交建竞争力强,但距离国际顶尖的工程承包商仍有差距,在融资能力、项目管理的先进性、应对风险的反应速度等方面仍需加强。根据研究结果,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给出提升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的建议。本文对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中国国际承包商更清晰地了解自身竞争力情况,另一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从而使承包商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中及时进行适应性调整,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通过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使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整体竞争水平得到提升。

潘峰[5](2019)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境外产业园区共建模式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国家大力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基于中方投资者自身在主观意愿上的发展愿望以及境外存在资源互补等客观合作条件的情况,境外产业园区作为中国对外投资和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成果,成为了企业抱团出海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也是最能促进全球范围内政府间合作的重要形式。境外产业园区的共建是基于中方投资者和东道国共同发展的目的,不仅中方投资者能通过境外产业园区的共建获得预期的利润,东道国也能将境外产业园区的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极,增加东道国就业和税收,扩大出口创汇,提升工业化水平,最终通过境外产业园区的共建使得参与双方获得共赢。本文以境外产业园区共建模式的选择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一带一路”沿线59个境外产业园区的资料,将这些境外产业园区的共建模式按照定义分为托管模式、股份合作模式、异地生产统一经营模式和政府机构间共建模式四种,并提出以后可能会出现的产业招商模式,同时明确了这些共建模式的内涵、特征和适用条件,然后笔者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提出了对境外产业园区共建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园区共建管理体制、社会文化和东道国特征,同时讨论了这些影响因素对共建模式选择产生影响的机理,最终依据这些影响因素构建了境外产业园区共建模式选择的指标体系,并以案例进行验证。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中方投资者与东道国共建境外产业园区时选择共建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选择方法。故当中方投资者准备与东道国共建境外产业园区时,应事先了解分析东道国具体的发展环境和状况,利用所构建的境外产业园区共建模式选择指标体系,合理地选择境外产业园区的共建模式,这对促进我国境外产业园区的顺利开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孟峰[6](2018)在《ZT工程公司国际化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既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特别是我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为以ZT工程公司为代表的中国建筑施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如何科学制定企业国际化战略,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是包括ZT工程公司在内的我国建筑行业面临的共同课题。本论文通过对ZT工程公司外部环境和行业竞争态势进行PEST分析和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对公司资源、能力进行内部组织分析,准确识别了ZT工程公司面对的机会、威胁以及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应用SWOT矩阵进行要素和权值分析,较为科学地设计了ZT工程公司未来应优先选择增长型的SO战略组合,通过抢抓市场机遇、强化内部优势,不断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的结论。通过分析ZT工程公司海外业务发展的经验教训,对比国内外先进大型建筑企业国际化水平和发展现状,明确了ZT工程公司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定位、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并对区位选择、进入方式、经营模式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从而为ZT工程公司进一步优化国际化战略、提升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参与更高水平的国际竞争提供有效借鉴。

于洋[7](2015)在《中铁十八局海外EPC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力度的逐步加大,以及建筑行业企业综合实力的逐步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活力逐步增强,更多的我国企业开展了海外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业务。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总承包作为集设计、采购、施工于一体的综合性总承包模式,逐渐成为当前工程承包的主流模式之一。由于EPC这种新型模式突破了简单的工程施工范围,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加之我国建筑企业普遍存在风险管理不完善,缺乏对风险的有效应对措施的现象,同时面临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幻和海外工程承包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我国建筑企业的海外EPC项目经营达不到预想效果,甚至产生亏损。本文结合中国铁建集团下属的中铁十八局集团国际工程公司(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mpany of China Railway 18 Bureau Group Ltd.,Co.,以下简称中铁十八局)的实际发展情况为例,以其大量详实的案例,对我国建筑企业的海外EPC项目风险管理进行深入探讨。本文首先在纵览了国际工程风险概念、风险识别、风险分类和海外EPC项目风险,创新性地将合作竞争理论引入了国际工程承包的战略中,并分析了我国海外EPC项目风险现状。接下来引入了SWOT分析法,重点对中铁十八局公司面临的形势、海外市场和主要开展的项目进行了深入阐述,通过大量详实的项目案例,重点分析了中铁十八局公司海外EPC项目的种种风险。之后,通过讨论国内外建筑企业EPC项目风险管理经验带来的启示,研究了中铁十八局海外EPC项目风险管理的总体战略。最后确定了中铁十八局海外EPC项目风险管理的战略措施的实施重点和保障措施。总之,本文在国内外EPC项目实施合作竞争战略的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中铁十八局海外EPC项目的坚持“精揽”发展的核心战略,及围绕核心战略的总体战略。在综合考量中铁十八局公司优劣势和发展机遇挑战的基础上,要求企业抓住“打基础、抓突破、稳增长”这条主线,注重基础规范、合同履约和风险防范,实施经营承揽、施工在建、成本控制、队伍建设等具体措施。

王玉林[8](2014)在《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研究 ——以我国建筑业为例》文中提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和住房分配制度由福利性分房向货币化、商品化转变,我国的建筑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因为建筑产品是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各部门进行经济活动的物质载体,是各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建筑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更为民生的安居发展和提高生活品质提供了物质保障,畸形发展和错误的战略选择不但会给建筑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更会给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的危害。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只是建筑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经济起飞阶段特有的产物。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促进国民经济整体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前景是风险与机遇并存:一方面建筑业购销两旺,空前繁荣,居民的住房条件和生存环境明显改善;另一方面,建筑业过热带来的用地矛盾、金融风险和通货膨胀压力以及一系列社会问题,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秩序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隐患。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有关竞争战略的相关基础理论与发展脉络,全文的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密切联系实现的。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对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做出了详尽的分析,这些分析成果无疑对于行业内外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次,本文构建了建筑企业竞争战略四种具体方式。在全面研究了建筑企业的竞争环境和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具体情况之后,本文分析了建筑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的方法,探讨建筑企业通过具体竞争环境如何来进行选择战略。最后,针对建筑企业的特点,文中提出了构建建筑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方案。这将为我国建筑业发展逐渐步入可持续发展的正轨提供借鉴,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张洪强[9](2013)在《铁路设计院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实现途径研究》文中指出摘要:随着国内工程总承包不断发展以及业主对工程建设产品及生产方式需求的多样化,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实施工程总承包业务同时拓展海外市场,抓住市场机遇、应对市场挑战,持续保持企业市场竞争优势,已经成为铁路设计院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企业战略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纵向一体化理论等为理论基础,面对铁路设计院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的长期性与复杂性,进行分析与研究。本文首先从分析国际型工程公司的自身特点、优势入手,分析了国际型工程公司的核心能力,提出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是铁路设计院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铁路设计院发展环境分析的基础上,从外部推动及内部驱动两个方面分析铁路设计院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的驱动因素,探讨了铁路设计院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的能力建设。然后,从战略角度,分析铁路设计院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战略,在组织机构、人力资源等保障基础上探讨分析铁路设计院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的实现途径。最后,结合TWY集团公司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的案例,对转型的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

邓军[10](2013)在《中型私营建筑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现今,我国中型私营建筑企业成长为我国建筑业的中流砥柱。业内各个配套专业的分工已明确具体化,专业性强,配套性高。同时,建筑业中型私营企业在伴随国有大型建筑企业的国际表现,正以配套产业方式逐渐出现在国际市场上。然而,中型建筑企业的本身存在的经营战略,逐渐在国际市场的大环境中暴露出问题。本文将通过我国私营建筑企业在国际建筑行业市场中的情况研究,来分析我国企业在国际建筑行业的竞争状况;进一步分析我国私营建筑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虽然,我国现有的中型私营建筑企业的规模已经在国际市场中具备一定的竞争实力。但在目前的国际市场环境下还是无法摆脱以廉价(劳动力、资源、价格等方面上)来竞争的状态。并且,国内的同行业者们无视或不了解国际市场的竞争规则,使得我国企业之间在国际市场上的局部竞争已经战火纷飞,将国际的市场竞争规则完全转变成以价格战来互相绞杀,以至于现阶段的已经开始国际化的中国建筑业私营企业达到了发展的瓶颈状态。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使得在企业的经营重负不堪。本文对我国的私营建筑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面对的各种问题提出对策。应尽快摆脱掉这种恶性竞争的方式与方法。在国际化的竞争中,应拿出技术与资源、产业工业化的优势来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摆脱市场比重大、国际营业额较低的尴尬局面。回归国际市场的主流价格体系中,改变国际竞争中中国建筑企业的发展态势。

二、关于国际工程承包持续发展的规模战略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国际工程承包持续发展的规模战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建筑业国际化水平度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构建指标体系
2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度量分析
    2.1 指标权重的设置
    2.2 中国建筑业国际化水平的测度
3 障碍度分析
4 建 议
    (1)在扩大国际业务规模的同时,加快国际业务的成长。
    (2)均衡国内外建筑市场的发展,不能顾此失彼。
    (3)打造中国建筑品牌,扩大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市场占有规模。
5 结 语

(2)工程设计咨询型企业SD设计院发展战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战略管理的概念
    2.2 战略管理理论内涵
        2.2.1 战略管理层次
        2.2.2 战略管理的特点
        2.2.3 战略管理的过程
    2.3 主要战略分析工具
        2.3.1 PEST分析法
        2.3.2 SWOT分析模型
        2.3.3 波特五力模型
第3章 SD设计院现状分析
    3.1 SD设计院简介
        3.1.1 SD设计院简介
        3.1.2 SD设计院组织架构
        3.1.3 SD设计院现状发展战略
    3.2 SD设计院发展中遭遇的问题
        3.2.1 冶金设计市场萎缩
        3.2.2 项目总承包的业务发展速度趋缓
        3.2.3 人员设置不科学
第4章 SD设计院发展环境分析和SWOT分析
    4.1 宏观环境PEST分析
        4.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4.1.4 技术环境分析
    4.2 行业中微观环境分析
        4.2.1 行业整体环境
        4.2.2 行业竞争分析
    4.3 企业微观环境分析
        4.3.1 财务状况分析
        4.3.2 产品分析
        4.3.3 技术资源分析
        4.3.4 人力资源分析
    4.4 SWOT分析
        4.4.1 优势分析
        4.4.2 劣势分析
        4.4.3 机会分析
        4.4.4 威胁分析
        4.4.5 SWOT分析矩阵
        4.4.6 SWOT分析结论可选的战略及其特点
第5章 SD设计院的发展战略设计
    5.1 SD设计院的发展战略框架
        5.1.1 愿景
        5.1.2 战略目标
    5.2 总体战略的选择
    5.3 择选和分析竞争战略
    5.4 职能战略
        5.4.1 财务战略
        5.4.2 营销战略
        5.4.3 人力资源战略
第6章 SD设计院战略实施与保障措施
    6.1 SD设计院战略实施
        6.1.1 战略实施步骤
        6.1.2 稳固基础阶段战略实施
        6.1.3 扩张和创新阶段战略实施
    6.2 SD设计院战略的保障措施
        6.2.1 优化组织架构及业务流程
        6.2.2 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6.2.3 优化公司文化,提升内部的凝聚力
        6.2.4 鼓励科技创新,提高工作效率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我国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完成主要工作量
    1.6 创新点
第2章 地热能产业相关概念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及产业竞争力评价
    3.1 我国地热能资源概况
    3.2 我国地热能产业发展概述
    3.3 我国地热能产业发展的特殊规律
    3.4 我国地热能产业的竞争力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地热能产业发展环境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我国地热能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的PESTEL分析
    4.2 我国地热能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与制约因素
    4.3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地热能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4.4 我国地热能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地热能产业发展现有模式和若干新类型
    5.1 我国地热能产业发展的现有模式
    5.2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MC)
    5.3 公私合作模式(PPP)
    5.4 “工程总承包+融资”模式(“EPC+F”)
    5.5 “地热能+”模式
    5.6 区块链模式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国外地热能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借鉴意义
    6.1 国外地热能产业发展现状
    6.2 国外地热能产业发展趋势
    6.3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热能产业合作前景
    6.4 国外地热能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促进我国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模式构建
    7.1 地热能产业发展路径的时代变更
    7.2 构建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的理论构想
    7.3 构建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的基本逻辑框架
    7.4 构建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的关键点
    7.5 不同主体在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中的作用与管理策略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
    8.1 主要成果与认识
    8.2 今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地热能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主要计算结果
附录B 个人简历和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4)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际竞争力影响要素及评估指标
        1.3.2 提升国际竞争力策略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1.5.1 研究思路
        1.5.2 创新点
2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分析
    2.1 国际工程承包竞争力理论基础
        2.1.1 国际工程承包相关概念
        2.1.2 国际竞争力基本理论
    2.2 际工程承包市场分析
        2.2.1 各国承包商市场表现
        2.2.2 区域市场规模
        2.2.3 行业结构
    2.3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发展趋势
        2.3.1 国际工程承包发展特点
        2.3.2 国际工程承包发展趋势
    2.4 中国国际工程承包商竞争力SWOT分析
        2.4.1 优势分析
        2.4.2 劣势分析
        2.4.3 挑战分析
        2.4.4 机会分析
        2.4.5 SWOT分析矩阵
    2.5 我国国际承包企业竞争力评价蛛网模型
        2.5.1 对象选取
        2.5.2 指标选取及评价标准
        2.5.3 对比分析
3 国际工程承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3.1 国际工程承包竞争外部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科技环境
        3.1.4 社会人文环境
    3.2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管理能力
        3.2.1 运营能力
        3.2.2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3.2.3 风险管理能力
        3.2.4 技术创新能力
        3.2.5 财务管理能力
        3.2.6 市场开拓能力
    3.3 国际承包竞争力与承包商能力的关系
        3.3.1 企业能力概念
        3.3.2 企业能力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3.3.3 国际承包企业竞争力的形成
    3.4 本章小结
4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双AHP链接评价模型构建
    4.1 双AHP链接模型的适应性
    4.2 评价模型指标体系构建
        4.2.1 基于经营结果的评价指标体系
        4.2.2 基于企业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4.3 双AHP链接模型的建立
    4.4 本章小结
5 实证分析
    5.1 案例选取的依据
        5.1.1 选取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
        5.1.2 对标企业选择标准
        5.1.3 选取对标企业
    5.2 设置评价指标体系
        5.2.1 构建双AHP链接模型各层次的判断矩阵并计算
        5.2.2 中国交建的国际竞争力测算
    5.3 能力体系要素层竞争力组份的贡献度分析
    5.4 提高国际工程承包竞争力的建议
        5.4.1 完善企业外向型发展扶持政策
        5.4.2 企业积极促进金融服务创新
        5.4.3 提高企业集成化管理能力
        5.4.4 注重综合型人才培养,持续推进科技创新
        5.4.5 健全国际工程承包的风险保障制度
        5.4.6 雇佣本土人员,增强国际公关能力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格式说明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一带一路”建设中境外产业园区共建模式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一带一路”建设文献综述
        二、产业园区发展文献综述
        三、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模式文献综述
        四、文献总结与评述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介绍
        一、境外产业园区
        二、产业园区共建
        三、产业园区共建模式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产业集群理论
        二、国际经济合作理论
        三、战略选择理论
        四、理论基础分析
第三章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类别分析
    第一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分类的思路
    第二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分类的指标
        一、经济发展指标
        二、创新发展指标
        三、公共服务指标
    第三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具体类别
        一、A类国家
        二、B类国家
        三、C类国家
        四、D类国家
第四章 “一带一路”沿线境外产业园区的共建模式分析
    第一节 托管模式分析
        一、内涵与特征分析
        二、适用条件分析
    第二节 股份合作模式分析
        一、内涵与特征分析
        二、适用条件分析
    第三节 异地生产、统一经营模式分析
        一、内涵与特征分析
        二、适用条件分析
    第四节 政府机构间合作共建模式分析
        一、内涵与特征分析
        二、适用条件分析
    第五节 产业招商模式分析
        一、内涵与特征分析
        二、适用条件分析
第五章 境外产业园区共建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园区共建管理体制
        一、组织结构
        二、政策沟通度
    第二节 社会文化
        一、社会文化距离
        二、民心相通度
    第三节 东道国特征
        一、经济特征
        二、非经济特征
第六章 境外产业园区共建模式的选择:基于指标体系
    第一节 共建模式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特定性原则
        二、相对重要原则
        三、可量化原则
        四、系统性原则
    第二节 共建模式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园区共建管理体制
        二、社会文化
        三、东道国特征
        四、共建模式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三节 境外产业园区共建模式的选择
        一、基于园区共建管理体制的共建模式选择
        二、基于社会文化的共建模式选择
        三、基于东道国特征的共建模式选择
第七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
        一、共建模式选择指标体系分析
        二、共建模式选择
        三、共建模式选择的评价
    第二节 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
        一、共建模式选择指标体系分析
        二、共建模式选择
        三、共建模式选择的评价
    第三节 越南龙江工业园
        一、共建模式选择指标体系分析
        二、共建模式选择
        三、共建模式选择的评价
    第四节 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
        一、共建模式选择指标体系分析
        二、共建模式选择
        三、共建模式选择的评价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1 “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和地区名单
附表2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指标
附表3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发展指标
附表4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共服务指标
后记

(6)ZT工程公司国际化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本文的贡献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战略相关理论
        2.1.1 战略概述
        2.1.2 战略环境分析工具
    2.2 国际化战略的相关理论
        2.2.1 国际化战略概述
        2.2.2 国际化阶段理论
        2.2.3 国际化四要素模型
    2.3 国内关于国际化战略的相关文献综述
第3章 ZT工程公司国际化战略环境分析
    3.1 ZT工程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1 宏观环境分析
        3.1.2 国际工程建筑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3.1.3 国际工程建筑业市场风险分析
        3.1.4 国际工程建筑市场区域分析
        3.1.5 国际工程建筑行业竞争分析
    3.2 ZT工程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3.2.1 ZT工程公司概况
        3.2.2 ZT工程公司资源分析
        3.2.3 ZT工程公司能力分析
        3.2.4 ZT工程公司国际化经营现状及存在问题
    3.3 ZT工程公司国际化战略环境的SWOT分析
        3.3.1 ZT工程公司战略环境的SWOT要素分析
        3.3.2 ZT工程公司战略环境的SWOT矩阵权值分析
        3.3.3 分析结论
第4章 ZT工程公司国际化战略的选择和制定
    4.1 ZT工程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定位
        4.1.1 目前ZT工程公司战略定位存在的问题
        4.1.2 国际化战略定位的确定
    4.2 ZT工程公司国际化战略制定原则
        4.2.1 战略相符性原则
        4.2.2 前瞻性原则
        4.2.3 系统性原则
        4.2.4 风险控制原则
    4.3 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
        4.3.1 发展思路和重点
        4.3.2 战略目标
    4.4 国际化战略的区位选择
    4.5 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
        4.5.1 契约进入模式
        4.5.2 国际战略联盟
        4.5.3 投资进入模式
    4.6 国际业务经营模式优化
        4.6.1 推进“外经内做”,形成立体营销格局
        4.6.2 落实“四化”定位,理顺海外管理体系
        4.6.3 加强“四个联合”,释放国际业务潜能
第5章 ZT工程公司国际化战略的保障措施
    5.1 组织保障
    5.2 能力保障
    5.3 人才保障
    5.4 风险管控保障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中铁十八局海外EPC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2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海外EPC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及现状概述
    2.1 海外EPC项目风险管理的理论综述
        2.1.1 国际工程承包风险及风险管理
        2.1.2 合作竞争理论综述
    2.2 我国整体海外EPC项目风险现状分析
        2.2.1 我国整体海外EPC项目概述
        2.2.2 我国海外EPC项目的特点分析
        2.2.3 我国海外EPC项目的主要风险
第三章 中铁十八局海外EPC项目风险分析
    3.1 中铁十八局概述
        3.1.1 中铁十八局公司概况
        3.1.2 中铁十八局经营概况
    3.2 中铁十八局海外EPC项目主要市场分析
        3.2.1 中铁十八局面临的形势分析
        3.2.2 中铁十八局面临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分析
        3.2.3 中铁十八局海外EPC项目概况
        3.2.4 中铁十八局海外市场分析
    3.3 中铁十八局的SWOT分析
        3.3.1 优势分析
        3.3.2 劣势分析
        3.3.3 机遇分析
        3.3.4 威胁分析
    3.4 中铁十八局海外EPC项目风险分析
        3.4.1 外部风险分析
        3.4.2 内部风险分析
第四章 中铁十八局海外EPC项目风险管理提升战略
    4.1 国内外建筑企业EPC项目风险管理经验启示分析
        4.1.1 国外建筑企业EPC项目实施战略合作的经验分析
        4.1.2 国内建筑企业EPC项目实施战略合作的经验分析
        4.1.3 启示
    4.2 中铁十八局海外EPC项目风险管理的总体战略
        4.2.1 核心战略
        4.2.2 总体战略
第五章 中铁十八局海外EPC项目风险管理战略实施及保障
    5.1 中铁十八局海外EPC项目风险管理的战略措施的实施重点
        5.1.1 建立战略合作联盟
        5.1.2 优化市场营销结构
        5.1.3 提高在建项目经营质量
        5.1.4 不断提高在建项目经营质量
        5.1.5 总结经验,加强法律风险防范
        5.1.6 规范管理,增加项目收益水平
    5.2 中铁十八局海外EPC项目风险管理战略的保障措施
        5.2.1 狠抓二次经营
        5.2.2 高度重视治亏工作
        5.2.3 安全生产常抓不懈
        5.2.4 深化责任成本控制
        5.2.5 不断规范财务管理
        5.2.6 提升物资设备管理水平
        5.2.7 不断完善基础管理
        5.2.8 加强人才交流融合
        5.2.9 狠抓执行力建设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研究 ——以我国建筑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的创新点 图目录 表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本研究目的、背景与意义
    0.1.1 研究目的
    0.1.2 研究背景
    0.1.3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0.2.1 竞争战略的基本理论综述
    0.2.2 国内外竞争战略研究发展历程
    0.2.3 国内外竞争战略研究现状综述
    0.2.4 竞争情报支撑下的竞争战略选择
0.3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0.4 本文创新之处 1 我国建筑企业的市场结构研究
1.1 我国建筑业的市场结构
    1.1.1 建筑业市场结构主体
    1.1.2 建筑业的主导市场结构
    1.1.3 我国建筑业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
1.2 建筑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1.2.1 绝对集中度分析
    1.2.2 相对集中度
    1.2.3 建筑业市场集中度特点
1.3 我国建筑业进出壁垒
    1.3.1 建筑业的进入壁垒
    1.3.2 建筑业的退出壁垒
    1.3.3 建筑业进出壁垒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1.4 我国建筑业的产品差异
    1.4.1 建筑产品的特点与分类
    1.4.2 建筑产品差异的要素构成
    1.4.3 对建筑产品差异的分析
    1.4.4 我国建筑产品差异小结 2 我国建筑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2.1 宏观政策环境
    2.1.1 政府规章制度
    2.1.2 宏观产业政策
    2.1.3 法律法规
    2.1.4 市场准入制度
    2.1.5 未来发展预测
2.2 宏观经济环境
    2.2.1 国际经济环境
    2.2.2 国内经济环境
    2.2.3 宏观经济环境对建筑业的影响
2.3 宏观营运环境
    2.3.1 企业规模与市场结构
    2.3.2 建筑行业管理现状
    2.3.3 人力资源环境
    2.3.4 建筑企业融资状况分析
    2.3.5 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现状 3 我国建筑企业全球竞争力分析
3.1 我国建筑企业国内竞争分析
    3.1.1 我国建筑企业ENR排行情况
    3.1.2 我国建筑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
    3.1.3 我国建筑企业的国内市场竞争行为分析
3.2 我国建筑企业全球竞争分析
    3.2.1 全球的建筑企业整体排行
    3.2.2 我国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2.3 我国与海外建筑业之间的竞争状况
3.3 我国建筑企业国际竞争力的SWOT分析
    3.3.1 我国建筑企业的优势
    3.3.2 我国建筑企业的劣势
    3.3.3 我国建筑企业的机会
    3.3.4 我国建筑企业的威胁 4 我国建筑企业市场定位研究
4.1 建筑企业市场定位概述
4.2 建筑企业市场定位的现状分析
    4.2.1 市场定位对于建筑企业拓展市场的重要性
    4.2.2 建筑企业市场细分
    4.2.3 建筑企业市场定位问题
4.3 我国建筑企业国内市场定位
    4.3.1 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现状
    4.3.2 建筑企业一般的市场定位策略
    4.3.3 我国建筑企业国内市场定位
4.4 我国建筑企业国际市场定位
    4.4.1 国际建筑市场竞争焦点
    4.4.2 国际建筑市场营销策略
    4.4.3 我国建筑业国际市场定位 5 我国建筑企业竞争战略选择模型
5.1 基于建筑产品生命周期的竞争战略选择
    5.1.1 建筑产品导入阶段和成长阶段的战略选择
    5.1.2 建筑产品成熟阶段的战略选择
    5.1.3 建筑产品衰退阶段的战略选择
5.2 基于行业竞争地位的竞争战略选择
    5.2.1 市场领导者的竞争战略
    5.2.2 市场挑战者的竞争战略
    5.2.3 市场追随者的竞争战略
    5.2.4 市场补缺者的竞争战略
5.3 基于“五力模型”的竞争战略选择
    5.3.1 建筑行业五种竞争力分析
    5.3.2 基于五力模型的竞争战略选择
5.4 基于竞争情报系统的竞争战略选择
    5.4.1 竞争情报与战略选择
    5.4.2 建筑业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作用
    5.4.3 建筑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架构
    5.4.4 建筑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规划和管理 6 案例分析--国内某建设企业基于竞争情报系统的竞争战略选择
6.1 某建设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构建原则
    6.1.1 成本控制为先的原则
    6.1.2 财务与相关业务数据情报实时合并的原则
    6.1.3 支持管理决策系统的原则
6.2 某建设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构建
    6.2.1 竞争情报系统的架构
    6.2.2 竞争情报系统实施
6.3 某建设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主要特征
    6.3.1 “三位一体”的集约化管理系统
    6.3.2 财务相关数据的适时提供
    6.3.3 资源共享的决策支持体系
    6.3.4 竞争情报系统应用知识积累
6.4 基于竞争情报系统的竞争战略选择
    6.4.1 竞争战略分析
    6.4.2 竞争战略选择
    6.4.3 竞争战略实施
    6.4.4 竞争战略评估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铁路设计院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实现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际型工程公司能力研究现状
        1.2.2 设计院发展战略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基础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逻辑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逻辑框架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企业战略理论
        2.1.1 企业战略理论发展历程
        2.1.2 纵向一体化战略理论的内涵与优势
    2.2 核心能力理论
        2.2.1 核心能力的内涵
        2.2.2 核心能力的特征
    2.3 流程再造理论
        2.3.1 企业流程再造理论的发展历程
        2.3.2 企业流程再造的内容
3 国际型工程公司的核心能力分析
    3.1 国际型工程公司的概述
        3.1.1 国际型工程公司的界定
        3.1.2 国际型工程公司的特证
        3.1.3 国际型工程公司的优势
    3.2 国际型工程公司的核心能力
        3.2.1 工程总承包能力
        3.2.2 融资与资金控制能力
        3.2.3 项目管理能力
        3.2.4 设计能力
        3.2.5 技术创新能力
        3.2.6 资源整合能力
        3.2.7 风险控制能力
    3.3 本章小结
4 铁路设计院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的动力分析
    4.1 铁路设计院发展历程
    4.2 铁路设计院与国际型工程公司的差距分析
        4.2.1 业务领域与业务范围
        4.2.2 管理机制与项目管理体系
        4.2.3 项目组织及设计流程
        4.2.4 资金实力与融资能力
        4.2.5 人力资源结构
        4.2.6 计算机管理技术及手段
    4.3 铁路设计院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的驱动因素分析
        4.3.1 外部拉力
        4.3.2 内部推力
    4.4 铁路设计院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的可行性分析
        4.4.1 铁路设计院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的机遇
        4.4.2 铁路设计院自身条件优势
    4.5 本章小结
5 铁路设计院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的实现途径
    5.1 铁路设计院转型战略分析与制定
        5.1.1 环境分析
        5.1.2 战略制定
    5.2 铁路设计院战略转型的能力培育
        5.2.1 资本运作能力
        5.2.2 技术创新能力
        5.2.3 项目管理能力
        5.2.4 风险控制能力
        5.2.5 网络关系协调能力
    5.3 铁路设计院转型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3.1 调整与优化组织机构
        5.3.2 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
        5.3.3 优化资源配置
        5.3.4 业务流程再造
        5.3.5 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
    5.4 本章小结
6 实证分析
    6.1 TWY集团公司发展现状
        6.1.1 企业简介
        6.1.2 发展成就
        6.1.3 问题与不足
    6.2 TWY集团公司转型战略的制定
        6.2.1 战略转型的机遇
        6.2.2 战略转型的挑战
        6.2.3 战略转型规划目标
        6.2.4 战略转型业务发展规划
    6.3 TWY向国际型工程公司战略转型的能力培育措施
        6.3.1 工程总承包相关组织机构建设
        6.3.2 总承包市场培育
        6.3.3 技术创新
        6.3.4 风险控制
    6.4 TWY转型战略保障措施
        6.4.1 调整经营布局
        6.4.2 优化资源配置
        6.4.3 加强信息化建设
        6.4.4 优化人才结构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型私营建筑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私营建筑企业国际化的理论概述
    2.1 主要概念的界定
        2.1.1 中型私营建筑企业
        2.1.2 国际化经营
        2.1.3 中型私营建筑企业的国际化
    2.2 中型私营企业国际化的相关问题
        2.2.1 私营企业国际化的管理
        2.2.2 私营企业国际化的市场战略
    2.3 中型私营建筑企业国际化的动因
        2.3.1 主动国际化
        2.3.2 被动国际化
第3章 中型私营建筑企业国际化的现状分析
    3.1 国际建筑行业的现状
        3.1.1 国际建筑工程的形式
        3.1.2 国际建筑工程的发展趋势
    3.2 中型私营建筑企业国际化的现状
        3.2.1 私营企业国际化的初期
        3.2.2 私营企业国际化的发展
        3.2.3 私营企业国际化的加速发展
    3.3 中型私营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分析
        3.3.1 私营企业的国际竞争总体情况
        3.3.2 私营企业国际区域市场情况分析
        3.3.3 基于SWOT的国际竞争能力分析
第4章 中型私营建筑企业在国际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1 存在的问题分析
        4.1.1 总体竞争能力低下
        4.1.2 中型私营建筑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受限
        4.1.3 中型私营建筑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失衡
        4.1.4 中型私营建筑企业存在风险安全问题
    4.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总体竞争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4.2.2 中型私营建筑企业国际化之后的管理接轨程度不足
        4.2.3 中型私营建筑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发展的盲目性
        4.2.4 国家政策指导性的限制
第5章 完善中型私营建筑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对策
    5.1 提高中型私营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5.1.1 与国内同行业的私营企业的国际战略合作
        5.1.2 与国际同行业的企业战略合作
        5.1.3 树立企业品牌的质量形象
        5.1.4 提高企业对国际金融风险的抵抗能力
    5.2 中型私营建筑企业的战略规划
        5.2.1 中型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的战略规划
        5.2.2 中型企业对国际市场的战略规划
        5.2.3 中型企业资源的战略合作规划
    5.3 把握国家政策导向
        5.3.1 国家政策对中型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支持
        5.3.2 扶持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政策
        5.3.3 国家行业监管机构的作用
        5.3.4 国家行业协会的对企业的向导
第6章 案例分析——建筑装饰(幕墙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6.1 研究对象的选择
    6.2 YD公司的国际化发展过程分析
        6.2.1 国际化的初期
        6.2.2 国际化的发展过程
    6.3 YD公司的国际化发展现状分析
        6.3.1 与国内同行业间的国际竞争
        6.3.2 与国际同行业间的竞争分析
    6.4 案例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6.4.1 国际合作
        6.4.2 跨国并购的战略选择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关于国际工程承包持续发展的规模战略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建筑业国际化水平度量研究[J]. 孙乐乐,张伟明,邓小鹏.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1(04)
  • [2]工程设计咨询型企业SD设计院发展战略优化研究[D]. 江啸.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3]我国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研究[D]. 王成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1)
  • [4]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D]. 谢新甜.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5]“一带一路”建设中境外产业园区共建模式选择研究[D]. 潘峰.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9(11)
  • [6]ZT工程公司国际化战略研究[D]. 孟峰. 西北大学, 2018(01)
  • [7]中铁十八局海外EPC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于洋. 天津大学, 2015(03)
  • [8]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研究 ——以我国建筑业为例[D]. 王玉林. 武汉大学, 2014(11)
  • [9]铁路设计院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实现途径研究[D]. 张洪强. 中南大学, 2013(03)
  • [10]中型私营建筑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研究[D]. 邓军. 大连海事大学, 2013(S1)

标签:;  ;  ;  ;  ;  

国际工程承包可持续发展规模战略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