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泸水河硅藻土煅烧过程中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吉林泸水河硅藻土煅烧过程中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一、吉林露水河硅藻土在煅烧中的结构及性能的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圆圆,张健,平清伟,盛雪茹,李娜,牛梅红[1](2019)在《功能型硅藻土装饰纸的制备及性能》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在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开发具有湿度调节、抗菌功能的功能硅藻土装饰纸。方法以硅藻土为基料,通过传统的涂布工艺制备具有湿度调节、抗菌功能、现场个性化喷印的硅藻土装饰纸。结果硅藻土装饰纸适于使用水墨进行印刷,其覆盖力强、密度均匀、色差小,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现场打印,进而实现私人订制。硅藻土装饰纸具有良好的湿度调节功能,通过控制涂布量使硅藻土装饰纸的吸放湿率均在15%以上。通过负载抗菌剂可赋予装饰纸良好的抗菌性能,抑菌圈可达23mm以上。结论所开发的硅藻土装饰纸不仅能用于家居装饰,也可用于物品包装,且可实现私人订制,具有个性化、便捷、低耗、价廉等优点,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装饰包装材料。

刘阳[2](2016)在《超声波—微波辅助酸浸提纯硅藻土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硅藻土是硅藻生物死亡后经过万年堆积而形成的一种化石性矿物,成矿后保持了硅藻原有的均匀多孔结构,其比表面积高、吸水性强、化学稳定性好,现已成为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物材料。随着相关行业的发展,对硅藻土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高效地生产高纯度的硅藻土成为了当今非金属矿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结合硅藻土性质,以吉林长白出产的硅藻土矿为原料,对硅藻土矿提纯过程中的擦洗、酸浸、煅烧等工序进行试验研究,旨在为开发高效高纯的提纯方法提供技术途径和试验数据。试验采用超声波辅助对硅藻土矿进行擦洗,并与普通擦洗方法进行对比;在微波场中对硅藻土进行酸浸提纯,研究了微波功率、酸浓度、酸浸时间以及不同提纯方法等对硅藻土纯度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探究了微波功率、酸浓度、酸浸时间、固液比等因素对硅藻土纯度的影响;最后通过对比烧失量、物相、微观形貌及表面官能团,对硅藻土最适合煅烧温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与适量分散剂配合使用,可显着提高硅藻土矿擦洗效率:超声波擦洗1 min与搅拌擦洗50 min的效果相当,超声法擦洗最佳时间为5 min;微波可以显着强化硅藻土酸浸提纯过程,且微波功率与酸浸时间对硅藻土纯度的影响作用最大;运用1stOpt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硅藻土在微波场中酸浸后成分的公式:SiO2含量与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为ySiO2=-0.1083x12+1.6133x1+6.7739lnx2+ 3.8824lnx3+33.6602,相关因素0.9692;Fe2O3含量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yFe2O3=-0.0004x12-0.0358x1+427.1026x2-1.5836-1.2591lnx3+5.9212,相关因素0.9935,其中x1、x2、x3分别代表微波功率、盐酸浓度、酸浸时间;试验得到适合工业生产的最佳提纯条件:微波385 W、盐酸浓度4 mol/L,酸浸时间60 min,固液比1:4,此条件下得到的硅藻土成分为91.17% SiO2、0.69% Fe2O3、3.04% Al2O3,硅藻壳微观结构明显且完整,比表面积达到29.552 m2/g,堆密度0.3947 g/cm3;确定最佳煅烧温度为750℃,在此温度下煅烧,硅藻壳中孔结构完全打开。根据市场现有设备产品,推荐实际生产中采用工业级超声波清洗器作为擦洗设备、采用工业微波反应釜作为酸浸设备。本文通过大量试验,得到了超声波-微波辅助法提纯硅藻土的最佳提纯条件、并针对此法应用于实际工业生产中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为之后硅藻土矿甚至相关非金属矿的提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李雅琳,张健,平清伟,牛梅红,石海强,李娜[3](2016)在《硅藻土基无机抗菌材料的制备与性能》文中指出选择硅藻土原土和煅烧硅藻土为载体,通过吸附方法将浓度为20×10-6的cpf抗菌剂负载到硅藻土上获得硅藻土基无机抗菌材料。采用扫描电镜、氮吸附测比表面积等手段进行表征,考察不同硅藻土的吸附性能,并对无机抗菌材料的抗菌性能进行了大肠杆菌抑菌圈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硅藻土可以很好地吸附抗菌剂,硅藻土原土的最大负载率可达60.79%,煅烧硅藻土的负载率为24.78%,硅藻土原土的吸附效果明显优于煅烧硅藻土,这主要是由硅藻土不同的孔结构所导致。所制备新型硅藻土基无机抗菌材料具有较强的抗菌性能且持久长效,其抑菌圈尺寸均在20mm以上。

孙志明[4](2014)在《硅藻土选矿及硅藻功能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认为以高效综合利用中低品位硅藻土矿为目标,采用擦洗分散-层流离心工艺对其进行了选矿工艺与中试研究,用单矿物研究了擦洗分散与离心分选机理;并以硅藻精土为载体制备了纳米TiO2/硅藻土与纳米零价铁/硅藻土两种环境功能复合材料,研究了制备工艺、材料结构、性能三者的关系。得出了中低品位硅藻土的擦洗分散-层流离心分选优化工艺,选矿硅藻精土的SiO2含量达到88.19%,精土产率达到79.56%;提出了示范生产线工艺方案;揭示了擦洗分散与层流离心分选的机理;同时得出:载体表面纳米TiO2粒子分布越均匀、晶粒度越小以及载体颗粒的完整性与纯度越高,纳米TiO2/硅藻土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越好;离心-还原法制备的纳米零价铁/硅藻土复合材料对西玛津废水降解率达80%。研究结果确立了中低品位硅藻土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基础。

梁愿[5](2012)在《光催化用硅藻土载体预处理工艺的研究》文中提出硅藻土是一种具有天然纳米孔径的重要非金属矿物材料,它独特的硅藻壳体结构、强吸附性、大比表面积、高孔隙度、耐高温等优良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得天独厚的载体材料。在现代工业中,硅藻土作为催化剂载体,被大量用于化工和环保领域。但目前还存在杂质含量高,孔径分布不均,表面活性较低等问题,影响了硅藻土负载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论文采用物理和化学的手段对硅藻土进行提纯、扩孔实验,研究硅藻土成型技术并将纳米Ti02负载在提纯的硅藻土表面,考察负载型Ti02光催化材料的催化性能,制备出既具有高催化活性又便于回收使用的复合光催化材料。分别采用物理沉降、酸洗、碱洗、焙烧四种方法对硅藻土进行预处理,得到每种方法的最佳制备条件,再采用焙烧-碱洗-酸洗-物理沉降-干燥的综合预处理工艺,得到精硅藻土回收率59.54%,Si02含量98.57%,比表面积61.03m2/g,孔体积为0.97cm3/g,硅藻土中石英特征峰减弱,硅藻土圆盘干净清晰,孔径通透均匀。采用低温燃烧法制备了精硅藻土负载Ti02光催化材料,以10mg/L的罗丹明B溶液为底物,复合光催化剂加入量为1g/L,降解3h后降解率达到74.8%。采用球团法制备了直径为4-7mm的硅藻土球,确定了最佳煅烧制度为800℃煅烧2h,球的落下强度为51次/1m。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02负载硅藻土球复合光催化材料,Ti02最佳负载量为28.6%,该复合催化剂对罗丹明B溶液初次降解率达到94.6%,重复使用6次后降解率为83.4%。

巩庆刚,刘祥全[6](2009)在《利用硅藻土制备超轻微孔陶瓷滤球》文中提出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分析硅藻土在室温和高温时的结构及性能变化,确定用硅藻土制备超轻微孔硅藻土陶瓷滤球的配方和工艺。并通过实验室试验得到最佳的配方组成和工艺参数,探讨了助熔剂、成孔剂、可塑粘土对超轻硅藻土滤球性能的影响。通过理化性能检验表明,该滤球气孔率高于60%,单球容重低于0.9g/c。

张兴友,胡光艳,宋艳茹[7](2008)在《硅藻土对沥青组分吸收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选用4种沥青与四种硅藻土,将硅藻土加入沥青中,制成沥青胶浆,通过化学4组分的分析,证明硅藻土对沥青中的轻组分有较强地吸收作用,硅藻土通过吸收沥青中的饱和芬与芳香芬而改善沥青的道路使用性能,并对机理进行分析.

岳明新[8](2006)在《斜锆石和磷酸盐矿物的纳米晶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文中指出人类对发光的研究就是从矿物发光开始的,但是,由于矿物本身含发光猝灭杂质较多,在发光性能的利用上受到限制。因此,人们利用天然矿物具有发光的特性,在实验室合成出发光矿物材料,并通过稀土掺杂,合成出掺稀土发光矿物,并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纳米科学技术研究的兴起,人们又转向纳米合成发光矿物的研究上,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纳米晶因其尺寸的微观性而具有与其它尺寸的结晶质不同的特性,因而使纳米合成发光矿物展现出许多特有的光学、光催化、光电化学等性质。斜锆石(ZrO2)、磷酸钆(GdPO4)和磷酸镧(LaPO4)矿物是一种很好的基质材料,本论文采用了液相沉淀法合成了Dy3+离子掺杂的斜锆石纳米晶颗粒,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掺杂稀土磷酸钆和磷酸镧纳米晶颗粒、纳米线和微米棒。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和结构分析,研究和探讨了发光性质和产生机制。本项研究对今后开发新型矿物功能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郑绍聪[9](2006)在《氨/水在无机复合膜上的气/液分离过程》文中认为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因素之一。然而,由于工农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及城市化,大量含氨氮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天然水体,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存在于水体中的氨氮对人体及水中生物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对水体中氨氮的去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关水体中氨氮脱除的研究较多,本文主要利用硅藻土作为无机膜材料,制备无机膜并用于分离水体中氨氮。由于硅藻土和沸石都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吸附性强的特性,适合作为无机膜的制备材料。但是为了提高硅藻土和沸石的孔隙率,首先要改善硅藻土和沸石的内孔结构。通过实验确定了硅藻土的精制条件:硫酸为酸处理剂,浓度为8%,超声波酸处理时间为60min,料浆浓度为12%。超声波处理的硅藻土进行了X-衍射分析和透视电镜观察。从图中看出硅藻土衍射峰与非晶态SiO2是对应的,表明硅藻土的主要成分为非晶态SiO2,对硅藻土进行化学分析,SiO2含量达92%;然后,对精制硅藻土和沸石进行加热活化改性,实验结果表明,硅藻土的最佳改性温度为600℃,氨氮去除率从改性前的48%提高到71%;而沸石的最佳改性温度为400℃,氨氮去除率达88.6%,比未改性沸石提高了10%。最后,用Ag改性硅藻土和沸石,实验结果表明,Ag改性硅藻土能提高硅藻土对氨氮的吸附能力,相反,载银沸石对氨氮的去除率反而下降,Ag改性沸石处理氨氮的设想是不成功的。 用Ag改性硅藻土制备无机膜,在膜管上涂载银硅藻土形成硅藻土膜。实验硅藻土烧制温度和粘结剂加入量对膜的影响和对氨氮的分离效果,最后确定了膜烧制温度600℃和粘结剂加入量为1~2%。用自制的膜分离含氨氮废水,实验中考虑膜层银含量、氨氮浓度、处理时间、pH值等对氨氮分离效果的影响。最后确定了硅藻土膜分离氨氮的最佳条件为,氨氮处理时间为60min时,废水中氨氮浓度在6g/L,pH值在中性或碱性中进行,控制水流速1.6L/min,溶液温度为25℃左右。 在研究硅藻土处理污染水源中氨氮的过程中,高浓度氨氮废水先进行膜处理,使得废水中的氨氮浓度大大降低,然后加入载银硅藻土处理。实验表明,高

张旭[10](2004)在《硅藻土的矿物学特征及改性沥青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本课题主要是研究吉林露水河硅藻土的矿物学特征及在改性沥青中的应用。我国硅藻土资源很丰富,已经探明储量4.06亿吨,吉林省也是我国硅藻土的最大产地之一。虽然硅藻土属于我国资源的优势矿种,但目前的开发水平还不高,除少数产品达到国际水平外,大多数产品的质量还待提高,可见,对硅藻土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硅藻土具有质轻、孔隙度大、密度低、吸附性强等的优越的理化性能,因此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物, 一般是用在助滤剂、催化剂和保温隔热材料等上。本课题在硅藻土的应用上,是用硅藻土作为改性剂制成了硅改沥青。目前,沥青的改性主要用高分子聚合物改性剂主要有三大类,应用比较多的是SBR、SBS、EVA。SBS在欧洲的使用率达到44%,我国也有大量使用,SBS的高温和低温性能都很好,适合各种气候下使用,SBR适合寒冷的条件下使用, EVA适合炎热条件下使用。硅藻土改性剂与聚合物改性剂相比,方法简便,有利于推广,而聚合物改性中应用最广的SBS改性剂,由于相容性不好,改性很复杂,要用胶体磨或高速剪切设备,所以费用比较高。硅质沥青改性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沥青改性材料,它是用无机非金属矿制成的,因此是沥青改性上的突破和创新,也是在硅藻土的应用上的开拓。本论文共分前言、硅藻土的研究、硅藻土的提纯和煅烧处理、硅藻土在改性沥青中的应用、硅藻土对沥青改性作用的机理探讨和结论六个部分。本研究对硅藻土原料进行了研究,确定吉林露水河硅藻土是,硅藻土与粘土互层呈层状产出,主要是圆盘藻和直链藻,有优质的I级硅藻土存在。 此处硅藻土的主要成分是硅藻,为蛋白石―A结构,杂质主要有伊利石,蒙脱石及少量的高岭石,长石,石英,样品的失重量约为12.02℅。 对硅藻土进行了提纯处理表明,经擦洗3到4次的硅藻土和酸洗处理的硅藻土取得较好的效果,SiO2的含量80.64%提高到84.18%~93.21%,粘土的含量则有所降低;在煅烧处理中,温度在600℃是比表面积最大达到68.363 m2/g,孔隙度最高,在1100℃以上时非晶态SiO2则转变成新相方英石。本课题经过研究发现经硅藻土改性后,沥青的针入度降低,最低达 <WP=50>到70(0.01cm),软化点升高,最高为50.06℃,沥青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及动稳定度(车辙次数)有所提高,说明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抗老化能力等使用性能都得到改善;用水煮法对沥青混合料进行了粘附性进行测试表明,粘附性从3或4提高到4或5;硅改沥青的当量软化点,针入度指数等高温性能的研究发现,硅改沥青的高温性能有所改善;对粘弹指标的研究表明改性沥青的流动性变小;对抗水损害能力的研究表明,抗水损害能力有所提高。按标准对沥青混合料进行配级后,用马歇尔实验确定了12%由擦洗法提纯的露水河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为4.5%,用硅藻土改性沥青改性效果较好,可用做公路沥青路面的改性材料。硅藻土改性剂与沥青在强制搅拌过程中,没有发生明显的化学变化,主要是物相之间的分散、均混、吸附和交联,所以主要是物理意义上的共容,因此是否共容,混匀至关重要,只有改性剂微粒能均匀稳定的分散在沥青中不发生分层、凝聚和离析,才能达到理想的改性效果。硅藻土改性剂与沥青的相容性非常好,硅藻土在加入沥青后均匀的分散在沥青当中,使硅改沥青在微观上形成均匀的两相混合体系,从而使改性剂与沥青在性能上得到互补和改善,达到改性的目的。硅藻土有独特的孔隙结构,比表面积很大,有很强的吸附功能,可以将沥青中的某些成分吸入孔中,从而改变了沥青中个成分的平衡关系。因而增加沥青的粘度,使沥青能有效地附着在集料表面,使沥青大幅度的降低沥青的流动性,增加流变阻力,从而构成高强度的路面。硅藻土的导热系数小,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化学稳定性好,所以改性沥青后,可以增加沥青路面的热稳定性和防腐、耐磨和防滑等性能。同时,硅改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施工十分简便,不需要任何专用设备,从拌和生产到摊铺、碾压等工序与普通路面沥青的施工完全相同。此外,由于硅藻土质轻体积大,除其具有改性特性外,还能在混合料中取代一定的基体,是最经济的填料,同时它是吉林省丰富的地产资源,因而,硅改沥青路面的造价低,造价仅为其他改性沥青路面造价的1/3—1/5。它的推广使用,将对提高沥青路面质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减少养路费用有很大的经济意义。文章最后指出了这项研究工作的成果和不足之处,并对全文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二、吉林露水河硅藻土在煅烧中的结构及性能的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吉林露水河硅藻土在煅烧中的结构及性能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2)超声波—微波辅助酸浸提纯硅藻土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硅藻土简介
    1.3 微波技术及其应用
    1.4 研究内容
2 试验材料及方案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试剂及仪器
    2.3 试验方案及流程
3 超声波辅助擦洗的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方法
    3.3 试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微波辅助酸浸提纯的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微波对矿物溶液的作用
    4.3 不同酸对提纯效果的影响
    4.4 微波功率对提纯效果的影响
    4.5 盐酸浓度对提纯效果的影响
    4.6 酸浸时间对提纯效果的影响
    4.7 正交试验及提纯公式拟合
    4.8 不同提纯方法对比
    4.9 提纯后硅藻土物理性质变化
    4.10 本章小结
5 煅烧温度对硅藻土的影响
    5.1 引言
    5.2 试验方法
    5.3 煅烧温度对硅藻土矿烧失量的影响
    5.4 煅烧温度对硅藻土物相的影响
    5.5 煅烧温度对硅藻土微观形貌的影响
    5.6 煅烧温度对硅藻土表面官能团的影响
    5.7 本章小结
6 超声波-微波辅助酸浸提纯法工业化的可行性分析
    6.1 引言
    6.2 设备的选用
    6.3 酸浸废液的处理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硅藻土基无机抗菌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实验原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硅藻土对抗菌剂的负载性能
    2.2 负载抗菌剂硅藻土的缓释性能
    2.3 硅藻土孔结构和形貌对负载性能和缓释性能的影响
    2.4 负载抗菌剂硅藻土的抗菌效果分析
3 结论

(4)硅藻土选矿及硅藻功能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Detailed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课题来源
    1.2 硅藻土资源概况
    1.3 硅藻土国内外选矿技术研究现状
        1.3.1 干法或湿法分级
        1.3.2 重力沉降分选
        1.3.3 擦洗法
        1.3.4 酸浸法
        1.3.5 焙烧法
        1.3.6 热浮选法
        1.3.7 选择性絮凝法
        1.3.8 综合提纯法
        1.3.9 各种硅藻土提纯工艺优缺点对比
    1.4 微细粒颗粒分散技术研究现状
        1.4.1 微细粒颗粒分散技术概况
        1.4.2 颗粒在液体中分散的评价方法
    1.5 离心选矿技术研究现状
    1.6 硅藻矿物材料研究现状
        1.6.1 硅藻矿物材料应用现状
        1.6.2 TiO_2-多孔非金属矿物复合光催化材料
        1.6.3 纳米零价铁负载多孔非金属矿物复合材料
    1.7 课题的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2 实验方法和检测仪器
    2.1 主要原料、试剂与实验设备
        2.1.1 主要原料、试剂
        2.1.2 实验仪器、设备
    2.2 研究方法
        2.2.1 实验室选矿试验
        2.2.2 擦洗分散与离心分选机理研究
        2.2.3 中试与半工业扩大试验
        2.2.4 硅藻精土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2.3 试样表征与检测方法
        2.3.1 样品化学组成
        2.3.2 粒度及粒度分布
        2.3.3 比表面积及孔体积
        2.3.4 表面电动电位
        2.3.5 物相结构
        2.3.6 形貌表征
        2.3.7 硅藻含量测定方法
        2.3.8 罗丹明 B 浓度测定方法
        2.3.9 水中西玛津含量的测定
3 硅藻土选矿试验结果与讨论
    3.1 原矿性质
        3.1.1 化学成分
        3.1.2 矿物组成
        3.1.3 比表面积、孔径及孔体积
        3.1.4 粒度
        3.1.5 原矿颗粒形貌
    3.2 实验室选矿工艺研究
        3.2.1 影响擦洗分散效果的主要因素
        3.2.2 离心分选工艺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3.2.3 分散剂对选矿效果的影响
        3.2.4 选矿产物性能表征
    3.3 中试结果与讨论
        3.3.1 离心选矿机正交试验
        3.3.2 工艺连续性试验
        3.3.3 中低品位硅藻土选矿示范生产线技术方案
    3.4 本章小结
4 擦洗分散与层流分选机理
    4.1 单矿物性质及来源
        4.1.1 来源及化学组成
        4.1.2 矿物组成及形貌
    4.2 分散剂配方对单矿物沉降及分散性能的影响
        4.2.1 单矿物沉降性能
        4.2.2 单矿物分散性能
    4.3 分散与分选机理
        4.3.1 擦洗分散机理
        4.3.2 离心分选机理
    4.4 本章小结
5 硅藻精土负载纳米 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
    5.1 纳米 TiO_2/硅藻精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与性能
        5.1.1 水解温度
        5.1.2 纳米 TiO_2负载量
        5.1.3 煅烧工艺
    5.2 硅藻载体性质对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5.2.1 吸附性能
        5.2.2 光催化性能
        5.2.3 性能表征与构效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硅藻精土负载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的制备
    6.1 硅藻精土负载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6.1.1 硅藻精土负载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的制备
        6.1.2 硅藻精土负载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的表征
        6.1.2.1 XRD 物相分析
        6.1.2.2 微观形貌分析
        6.1.2.3 XPS 分析
    6.2 硅藻精土负载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降解含西玛津废水
        6.2.1 pH 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6.2.2 催化剂用量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6.2.3 处理时间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的主要结论
    7.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7.3 论文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参与编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申请专利
在学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主要获奖

(5)光催化用硅藻土载体预处理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硅藻土概述
        1.1.1 硅藻土形成、结构与性质
        1.1.2 硅藻土储量及分布
        1.1.3 硅藻土资源应用现状
        1.1.4 硅藻土预处理方法
    1.2 TiO_2光催化材料及负载技术
        1.2.1 TiO_2光催化材料概述
        1.2.2 光催化剂载体的作用
        1.2.3 光催化剂载体的类型
        1.2.4 光催化剂载体的负载方法
    1.3 硅藻土载体的研究现状
        1.3.1 硅藻土作为载体的应用与研究
        1.3.2 硅藻土作为光催化剂载体的性能评价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方法
    2.1 实验原料及设备仪器
        2.1.1 实验原料及试剂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 硅藻土预处理实验
        2.2.1 物理法提纯硅藻土
        2.2.2 硅藻土酸洗处理
        2.2.3 硅藻土碱洗处理
        2.2.4 硅藻土焙烧处理
    2.3 硅藻土负载TiO_2光催化材料制备
        2.3.1 低温燃烧法
        2.3.2 溶胶凝胶法
    2.4 光催化降解实验
        2.4.1 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原理
        2.4.2 染料溶液的配制
        2.4.3 光催化降解实验步骤
    2.5 硅藻土表征及性能测试
        2.5.1 化学成分分析
        2.5.2 比表面积分析
        2.5.3 表观形貌
        2.5.4 物相分析
        2.5.5 罗丹明B吸光度的测定
第3章 硅藻土预处理工艺的研究
    3.1 物理法处理硅藻土最佳条件的确定
        3.1.1 液固比的影响
        3.1.2 分散剂浓度的影响
        3.1.3 超声时间的影响
        3.1.4 沉降时间的影响
        3.1.5 物理法最佳处理工艺
    3.2 酸洗处理硅藻土最佳条件的确定
        3.2.1 酸洗温度的影响
        3.2.2 硫酸浓度的影响
        3.2.3 液固比的影响
        3.2.4 酸洗时间的影响
        3.2.5 酸洗法最佳处理工艺
    3.3 碱洗处理硅藻土最佳条件的确定
        3.3.1 氢氧化钠浓度的影响
        3.3.2 液固比的影响
        3.3.3 碱浸温度的影响
        3.3.4 碱浸时间的影响
        3.3.5 碱浸法处理硅藻土的最佳工艺条件
    3.4 硅藻土焙烧预处理最佳条件的确定
    3.5 综合法处理硅藻土工艺的选择
    3.6 硅藻土五种预处理方法对比
        3.6.1 提纯效果比较
        3.6.2 比表面积及空容积比较
        3.6.3 物相成分比较
        3.6.4 孔径及形貌比较
        3.6.5 作为载体负载TiO_2光催化性能比较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球状硅藻土负载TiO_2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1 硅藻土造球实验
        4.1.1 造球原理
        4.1.2 造球方法及步骤
    4.2 球团法制备硅藻土球最佳焙烧条件的选择
        4.2.1 煅烧温度的影响
        4.2.2 煅烧时间的影响
    4.3 硅藻土球负载TiO_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检测
        4.3.1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负载硅藻土球
        4.3.2 TiO_2负载硅藻土球最佳负载量的确定
        4.3.3 复合光催化剂再生和重复利用性能考察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6)利用硅藻土制备超轻微孔陶瓷滤球(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配方的设计和研制
    1.1 理论分析
        1.1.1 原料的性状和化学成分
        1.1.2 硅藻土的XRD和扫描电镜分析
        1.1.3 成孔剂分析
        1.1.4 可塑性分析
        1.1.5 烧成分析
    1.2 配方组成研究
2 滤球的制备与烧成
    2.1 坯料制备
    2.2 煅烧
3 测试与分析
    3.1 试样的吸水率、气孔率及体积密度的测试
    3.2 分析与讨论
        3.2.1 助熔剂对样品的影响
        3.2.2 成孔剂对样品的影响
        3.2.3 可塑性粘土对样品的影响
4 结论

(8)斜锆石和磷酸盐矿物的纳米晶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稀土离子的发光及光谱理论
    一、稀土离子的光谱性质
        1. 稀土离子的电子组态
        2. 三价稀土离子的能级
    二、光谱测量方法
        1. 吸收光谱
        2. 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
第二章 掺稀土斜锆石和磷酸盐矿物的纳米晶制备及评估方法
    一、斜锆石:Dy~(3+)纳米晶的制备
    二、磷酸钆:Eu~(3+)、Tb~(3+)纳米晶的制备
    三、磷酸镧:Ce~(3+)/Tb~(3+)纳米晶的制备
    四、纳米晶的评估方法
        1.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法
        2.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法
        3. X射线衍射线线宽法(谢乐公式)
第三章 掺稀土斜锆石纳米晶的发光性质
    一、斜锆石的晶体结构
    二、斜锆石:1%Dy~(3+)纳米晶的表征
    三、斜锆石:1%Dy~(3+)纳米晶的XRD 分析
    四、斜锆石纳米晶的光谱分析
    五、斜锆石:1%Dy~(3+)纳米晶的发光特性
    小结
第四章 掺稀土磷酸钆纳米晶的发光性质
    一、磷酸钆的晶体结构
    二、磷酸钆:5% Eu~(3+)纳米晶的TEM 表征
    三、磷酸钆:5% Eu~(3+)纳米晶的XRD 分析
    四、磷酸钆:Eu~(3+)/Tb~(3+)纳米晶的光谱分析及发光特性
    小结
第五章 掺稀土磷酸镧纳米晶的发光性质
    一、磷酸镧的晶体结构
    二、磷酸镧:Tb~(3+)纳米晶的TEM,SEM 表征
    三、磷酸镧:Tb~(3+)纳米晶的XRD 分析
    四、磷酸镧:Ce~(3+)、Tb~(3+)纳米晶的光谱分析
    五、磷酸镧:Ce~(3+)/Tb~(3+)纳米晶的能量传递效率和发光强度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Abstract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9)氨/水在无机复合膜上的气/液分离过程(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水资源的污染现状
    1.2 氨氮的处理技术现状
    1.3 硅藻土的结构和加工应用
    1.4 沸石的结构和加工应用
第二章 实验内容、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 实验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三章 膜材料的精制及改性
    3.1 硅藻土的水选
    3.2 硅藻土化学处理
    3.3 超声波酸精制硅藻土
    3.4 硅藻土和沸石的改性
    3.5 AgNO_3改性工艺条件的确定
第四章 载银硅藻土膜的制备
    4.1 载银硅藻土膜的制备工艺
    4.2 影响因素
    4.3 小结
第五章 载银硅藻土净化氨氮废水的性能研究
    5.1 载银硅藻土分离氨氮的研究
    5.2 载银硅藻土膜净化氨氮的研究
    5.3 载银硅藻土及膜处理污染水源中NH_4~+-N的研究
    5.4 载银硅藻土吸附氨氮机理探讨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存在不足
    6.3 应用前景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10)硅藻土的矿物学特征及改性沥青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硅藻土的品质研究
    1.1 我国硅藻土资源概况
    1.2 吉林露水河硅藻土资源概况
    1.3 硅藻土的化学成分和物化性质
    1.4 硅藻土的矿物组成和结构分析
    小结
第二章 硅藻土的提纯和煅烧处理
    2.1 用擦洗法提纯
    2.2 用酸浸法提纯
    2.3 在煅烧中结构及性能的变化
        2.3.1 硅藻土结构的变化
        2.3.2 硅藻土性能的变化
    小结
第三章 硅藻土在改性沥青中的应用
    3.1 硅改沥青样品的制备
    3.2 硅改沥青三项基本指标的研究
    3.3 硅改沥青高温性能的研究
        3.3.1 针入度指数的研究
        3.3.2 当量软化点的研究
    3.4 硅改沥青与集料粘附性的研究
    3.5 硅改沥青低温性能的研究
        3.5.1 当量脆点的研究
        3.5.2 粘弹指标的研究
        3.5.3 低温拉伸性能的研究
    3.6 抗水损害性能的研究
    3.7 混合料硅改沥青最佳用量的确定
    小结
第四章 硅藻土对沥青改性作用的机理探讨...(29)4.1改性剂硅藻土与沥青的相容性..(29)4.2改性剂硅藻土在沥青中的分散度.(29)4.3硅藻土与沥青的吸附作用.(31)4.4 改性剂硅藻土使沥青强度增加的机理(32) 4.5改性剂硅藻土增强沥青减振性的机理.(33)4.6 增强沥青水稳定性的机理(34)
    4.1 改性剂硅藻土与沥青的相容性
    4.2 改性剂硅藻土在沥青中的分散度
    4.3 硅藻土与沥青的吸附作用
    4.4 改性剂硅藻土使沥青强度增加的机理
    4.5 改性剂硅藻土增强沥青减振性的机理
    4.6 增强沥青水稳定性的机理
    4.7 改性剂硅藻土对沥青其他性能的影响
        4.7.1 对沥青颜色的影响
        4.7.2 对沥青热稳定性的影响
        4.7.3 对沥青防腐、耐渗和耐磨效果的影响(35)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四、吉林露水河硅藻土在煅烧中的结构及性能的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功能型硅藻土装饰纸的制备及性能[J]. 王圆圆,张健,平清伟,盛雪茹,李娜,牛梅红. 包装工程, 2019(15)
  • [2]超声波—微波辅助酸浸提纯硅藻土的试验研究[D]. 刘阳. 中国矿业大学, 2016(03)
  • [3]硅藻土基无机抗菌材料的制备与性能[J]. 李雅琳,张健,平清伟,牛梅红,石海强,李娜. 材料工程, 2016(03)
  • [4]硅藻土选矿及硅藻功能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孙志明.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4(01)
  • [5]光催化用硅藻土载体预处理工艺的研究[D]. 梁愿. 东北大学, 2012(07)
  • [6]利用硅藻土制备超轻微孔陶瓷滤球[J]. 巩庆刚,刘祥全. 陶瓷, 2009(08)
  • [7]硅藻土对沥青组分吸收作用的研究[J]. 张兴友,胡光艳,宋艳茹.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8(01)
  • [8]斜锆石和磷酸盐矿物的纳米晶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D]. 岳明新. 吉林大学, 2006(09)
  • [9]氨/水在无机复合膜上的气/液分离过程[D]. 郑绍聪. 昆明理工大学, 2006(10)
  • [10]硅藻土的矿物学特征及改性沥青中的应用[D]. 张旭. 吉林大学, 2004(04)

标签:;  ;  ;  ;  ;  

吉林泸水河硅藻土煅烧过程中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