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钢琴快速弹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朱亚男[1](2021)在《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在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幼儿教育需求也随之增加,学前教育专业愈发被大众所熟知。2017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中“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继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提高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1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教学质量是发展学前教育教学的关键,面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需求、新时代的发展,对当前学前教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教学理念出现了新的内涵,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从事幼儿教育所必需的表现能力。在当前学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过程中,人们也将视角转向了钢琴教学,学前教育钢琴教学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讲,钢琴教学是其中的骨干课程之一,教学中应当使学生具备一定钢琴弹唱能力,以更好适应音乐基础教学目标。但在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传统的钢琴技巧训练方面,没有对学生将来的从教能力培养给予足够重视。当前专业的大纲要求、培养内容、目标模式等内容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亟需改革。伴随教改工作向前推进,当前钢琴课程内容已经不适合现行工作要求,教学大纲没有体现出当前教学目标任务,学生的专业素养无法得到提高,在钢琴课堂的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使得这些问题亟待解决。论文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文章的绪论部分,主要阐明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并对应用钢琴教育文献作以简要概述。第二部分共分为五章,第一章论述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体系,并介绍当前钢琴教育现状;第二章对延安市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现状开展调查和分析;第三章主要是前文基本事实认识基础上对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体系中相应钢琴教材开展分析,并阐述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的优势;第四章开展实践研究,以详细案例分析来阐明如何将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更好用于学前教育钢琴实际教学;第五章主要针对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指导钢琴教学工作提出相应建议。第三部分是文章最后结语部分,主要是总结归纳本文核心内容及思想。通过研究认为,任何一种钢琴教学法都难以完全解决当前存在于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当中的所有问题,要面对当前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明确更好的教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具有自身优点,这对钢琴教学工作有着很好实际指导意义。本研究以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体系作为基本理论依据,分析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开展专业钢琴教学工作中实际情况,将理论方法实际运用到实际中,以提升具体教学效果。
林凯莹[2](2021)在《筝曲《定风波》演奏研究》文中认为筝曲《定风波》是邓翊群以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为素材于2015年创作而成的。该作品借古之情,写今之意,寓意深远。笔者结合相关音乐文献和个人演奏实践,从定弦、音乐结构、技巧难点与创新、情感定位等方面对该曲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究,笔者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在定弦上由传统五声音阶与七声音阶进行合理设计,可实现不移动琴码以及换琴的多次转调;在技巧的选择方面应根据不同乐段的情感表达与音色要求进行抉择;在技巧难点方面可通过合理的指法编配得到有效解决;在筝曲与词作的结合中,应以筝曲情感进程来扣紧词意,从而使音乐表现更具有文学内涵;在音乐塑造上必须抓住音乐形象特征,准确把握情感定位以及舞台表演的贴合度,从而得到更好的舞台呈现。期望透过本研究,能为笔者自身以及其它演奏者更加深入的理解该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
宁钰兵[3](2021)在《肖邦《玛祖卡舞曲》的演奏与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玛祖卡舞曲》是肖邦音乐创作中极具波兰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是学习肖邦音乐的重要钢琴文献。在我国,肖邦的《练习曲》、《夜曲》等作品已成为钢琴教学的主要内容,但《玛祖卡舞曲》的使用率相对较低。究其缘由,这部作品的体裁风格、音乐特点、表现难度等都是影响因素之一。通过在中国知网以及相关文献网站进行查询,笔者发现国内有关肖邦《玛祖卡舞曲》的研究主要聚焦在音乐本体、演奏实践、音乐美学等领域,对这套作品的演奏教学研究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与深入。因此,无论是肖邦《玛祖卡舞曲》的研究价值或是研究现状,对这套作品的演奏教学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本论文运用音乐教育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第一章,以《玛祖卡舞曲》的演奏教学现状作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调研了以八所专业音乐院校为主的学生关于《玛祖卡舞曲》的学习现状。通过对问卷结果数据的分析,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大致分为节奏律动、演奏技巧以及音乐素养三个部分。第二章,以《玛祖卡舞曲》的舞曲节奏特点与其他音乐元素为线索,基于教学现状展开对音乐本体的分析与教学问题的探讨。第三章,以《玛祖卡舞曲》Op.24的四首乐曲作为教学案例并探讨教学策略,分别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的教学思维对乐曲进行教学设计,以期寻找更高的教学质量、更积极的教学关系以及更合理的教学策略。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优势与特点,在合理可行的前提下,教师将不同的教学理念运用到钢琴教学中,能够发挥不同教学方法的长处。在传统钢琴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笔者希望加入一些其他可行的教学思路,例如将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的教学理念与玛祖卡的钢琴教学相结合,进行一些新的尝试与探索,以期对肖邦《玛祖卡舞曲》的演奏教学具有一定的意义与帮助。
宿千[4](2020)在《运动生理学视阙下钢琴教学手指快速跑动训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钢琴教学中,手指技术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手指快速运动技术的训练更是重中之重。手指能否快速、均匀、准确、清晰地跑动,对钢琴作品的音乐表现和演奏质量产生很大影响。手指快速跑动技术是由上肢的多个部位协调完成的。其中手指起主导作用,腕、臂、肩起辅助作用。在整个跑动过程中,一系列的生理组织都表现出特殊的生理运动状态,因此钢琴演奏与运动生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手指快速跑动作为人体运动的特殊形式,理应依据运动生理学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训练,使钢琴教学中手指快速跑动训练更符合人体生理状况的需求,从而更加科学、更加理性地进行训练。文章试图从运动生理学的视阙下对钢琴教学中手指快速跑动技术的训练进行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论述了手指快速跑动技术训练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第三章介绍手指生理结构及手指运动原理进行归纳;第四章重点分析了钢琴演奏中影响手指快速运动的生理机制,包括手指运动中肌肉的收缩与放松、本体感觉、条件反射、手指运动中神经兴奋与抑制以及动作的自动化;第五章在手指快速运动的生理机制基础之上着重探讨了钢琴教学中如何对手指快速跑动的独立性、灵活性、准确性、爆发性以及均匀性进行训练。第六章理论联系实际,对手指快速跑动技术训练的实际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文章以运动生理学为切入点并结合生理学、人体解剖学、人体运动学的相关学科知识,对钢琴教学中手指快速跑动训练进行研究。文章的撰写也希望广大钢琴教学工作者可从多元化角度进一步研究和完善钢琴教学理论,使钢琴教学中手指快速跑动技术训练的科学化得到进一步提高,也为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陈冯涵[5](2020)在《国内专业音乐院校爵士钢琴教学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世界许多专业音乐院校以及普通高校都陆续开设了爵士钢琴相关课程与专业。由于其独特的教学价值,爵士钢琴教学被世界各地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与应用。而国内爵士钢琴教学整体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目前开设该课程与专业的大多为专业音乐院校。所以本文重点对国内专业音乐院校爵士钢琴教学现状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分别对国内九所专业音乐院校爵士钢琴演奏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事爵士钢琴教学工作的教师进行调查,从不同角度了解目前国内专业音乐院校爵士钢琴的教学情况,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从而完善国内专业音乐院校的爵士钢琴教学,进而推动国内爵士钢琴教学的发展,使爵士钢琴的教学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研究发现国内专业音乐院校爵士钢琴教学环境与水平相比以往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整体发展处于上升阶段:1.爵士钢琴相关课程开设情况总体比较好,各院校拥有更加完善的教学硬件设施以及优秀的师资教学队伍;2.教学目标是以学生个人发展需求为核心的,有利于学生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3.教学内容比较系统和灵活,教师不仅重视爵士钢琴演奏系统化教学,更重视根据学生个人学习兴趣安排教学内容;4.教学方法的使用比较多样,并且与国内音乐教育情况以及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相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音乐创造能力、音乐听觉能力、节奏律动能力等综合音乐能力的培养,重视个性化教学,侧重于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和发展方向。同时研究也发现国内目前专业音乐院校爵士钢琴教学存在的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1.部分院校在相关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课程的教学与专业课教学存在衔接不紧密的问题;2.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少参与演出实践、聆听现场爵士乐演出、关注相关音乐文化;3.教学研究方面目前缺少专门针对爵士钢琴教学方面的课题研究,各院校之间缺少教学研究方面的合作与交流;4.国内学校音乐教育以及社会音乐教育目前缺少爵士乐教育以及爵士钢琴教学方面的普及,这给专业音乐院校爵士钢琴教学衔接方面造成一定困难。针对目前教学中的不足,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
张新昕[6](2020)在《“坚持到底”抑或“半途而废” ——关于儿童钢琴艺术教育中母亲两难选择行动的叙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新时代人们生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长开始逐步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投入到子女教育中,这在艺术特长学习中表现尤为突出,大量儿童或主动或被动地开始学习除了学校以外的艺术特长课。钢琴作为音乐器乐中的基础,在走入中国的一百年时间里也逐渐成为了家庭教育选择的热点项目。很多母亲疯狂地对子女展开钢琴艺术教育,使这项原本应该是陶冶性情的、带给儿童轻松愉悦之感的艺术,非但未给儿童带来快乐,却由于选择权的缺失以及枯燥的训练方式反而使大部分的儿童丧失了学习艺术的兴趣,甚至从最初的喜爱发展到到厌恶,排斥弹钢琴,最终和艺术学习渐行渐远。本研究以“质”的研究方法,选取八组家庭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其进行深入探究展现关于家长特别是母亲关于儿童钢琴艺术教育的行为决策过程。母亲的思想来自于成长背景、受教育程度、家庭自然状况、夫妻关系以及社会对于儿童各项特长的考量等等。母亲对于儿童学习过程的态度、参与儿童学习过程的行动对于儿童学习效果的关联与影响,母亲的教育行动对儿童成长所产生的反应、效果等,这些都是本研究要着重关注的问题。虽为众多个体的决策行为却往往能显现出共同趋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凸显不仅受到母亲行动复杂心理的影响,也受到社会人才需求、母亲文化、家庭经济、等众多的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影响着母亲的教育决策、教育行动以及儿童学习效果,深入探究之正是本研究的着力之处,而这些也恰恰是通过量化研究方式不易获取的信息。由于质化研究方法所限,本研究不奢求推广性,仅尽量还原几位母亲和儿童在钢琴艺术教育过程中的真实状态与矛盾冲突。本研究结果倘若使琴童的家长们能稍稍停下脚步,整理对照反思一下镜像内的自己,能够认识自己教育决策行为对于儿童钢琴学习效果的种种影响;能够引起对母亲文化之于儿童学习过程的影响的关注,本研究就求之不得矣。本论文主要由绪论、正文一章——五章、反思和结语组成。引言包括选题缘由、本研究关注研究的问题、对相应文献的梳理、本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意义。第一章包括本研究的研究设计、研究过程以及对研究者的反思。第二章主要是对八名儿童以及他们的家庭、家庭成员进行背景性介绍以及该研究问题的背景介绍。第三章主要是对儿童钢琴艺术教育过程中母亲的行动生成“坚持到底”抑或“半途而废”的两种样态形式进行探究,其中包括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定义的探究以及形成决策形成中两种样态放任背景因素梳理;从母亲教育行动的背景以及决策的意识根源入手,对其社会身份和自我身份进行定位分析解读。第四章侧重通过对于行动者们进行观察,描述关于生成“坚持到底”样态的家庭教育中母亲的行动以及其心理导向,挖掘出行动者的真实想法;以儿童的角度,呈现其被动行动之后的行动语言反应,折射儿童对于钢琴学习过程的心理活动及其成长。第五章侧重通过描述关于生成“半途而废”样态的家庭教育中母亲的行动以及其心理导向,透视其最本原的观念和心理样态;通过对短期型家庭教育的阻力进行分析,呈现此样态下儿童的心路历程。反思部分则是通过反思八组家庭的母亲在儿童钢琴艺术教育过程如何决策和心理变化,分析并挖掘两种样态下教育行动结果的深层根因。无论是对于想要子女学习学习钢琴的家长还是家中子女正在学习的家长起到照镜子的作用,警醒教育者深入思考家庭教育中成年思想和行动导向下产生的教育决策及其影响。结语部分通过正文的深描和分析,归纳出本研究的几点发现,一是母亲在家庭教育决策中的主导地位及其影响;二是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对子女的潜在影响不容小觑;三是母亲文化作用被质疑。同时再次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对照系统相对缺失、研究对象的异源忽视、收集和分析资料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等方面的不足进行反思,以便在后续的研究中得到改善。
易丫晴[7](2020)在《勃拉姆斯钢琴作品《狂想曲Op.79,no.1》交响化创作分析与演奏处理》文中研究说明勃拉姆斯身处于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但其创作风格却保留着浓厚的古典主义色彩。他的音乐在古典与浪漫之间游离,诠释了古典和浪漫之间的“均衡”,分寸把握恰到好处,让人为之惊叹不已。“民族性”和“交响性”是他的音乐风格中最为突出和引人入胜的特点,本文旨在对其钢琴作品中的交响性以及如何在演奏中体现交响性进行研究与探索。本文的主要内容有:对勃拉姆斯钢琴作品《狂想曲Op.79,no.1》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结构分析进行梳理,通过对勃拉姆斯作品中的音区、和弦、节奏、复调与对位、旋律和织体形态这些创作方式的研究分析,概括其钢琴交响化的特征。再通过创作中的钢琴作品交响化的特征,深入分析能突出这一创作特征的演奏技术,构建交响化演奏思维,分别从力度与速度的把握、触键方式、踏板的应用和整体音乐形象的把握等演奏技巧来进行说明。最后得出结论:对该作品进行创作和演奏处理的研究分析后,进一步肯定了只有深入理解作品的交响性思维,才能在演奏中更精准表达,使多声部旋律的音响效果更加饱满别致,才能尽可能的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张若尘[8](2020)在《孙文妍古筝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与孙文妍密切接触并参与、协助其进行相关学术活动的观察方式作为写作基础,选择身份特别、经历特别、贡献特别的“孙文妍”及其古筝教学、古筝演奏、“国乐会”表演艺术实践、古筝流派继承等为研究对象,并使用“个人研究”的理论方法对孙文妍进行观察,从而对孙文妍所写就的艺术人生、从业经历、古筝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方面进行分析与探究。全文主体部分由引言、三章正文和结语组成。第一章对孙文妍的家庭背景及个人经历进行介绍和阐述;第二章对孙文妍古筝演奏教学进行探究和分析;第三章通过对孙文妍的个人观察,并结合所处的不同历史时期和环境,从社会变化和身份变化中深入探寻其多彩的古筝艺术人生。
王龙[9](2019)在《中小学音乐课堂钢琴即兴伴奏研究 ——以咸阳长庆子弟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推进,音乐教育在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地位和价值越来越凸显出来。如何使音乐教育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用什么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来进行中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这是中小学音乐教育面临的老生常谈的问题。笔者认为:尽管现代音乐教学的手段丰富,教具多样,但是首选的教学工具仍旧是音域宽广、表现能力丰富的钢琴;钢琴即兴伴奏又以它的多变性、灵活性及实用性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可以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开发学生智力能力,有效地完成中小学音乐新课标的目标要求。钢琴即兴伴奏应用非常广泛,如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无论是个唱歌、音乐欣赏、舞蹈、律动、钢琴即兴伴奏都发挥着极其重要且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明了选题缘由、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并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叙述。第二部分重点论述中小音乐教学钢琴即兴伴奏和核心概念与理论依据。第三部通过三个课例,对咸阳长庆子弟学校音乐教学钢琴伴奏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第四部分提出了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钢琴即兴伴奏的建议,包含全面分析作品、合理选择和弦、选择伴奏音型、把握演奏特征等多个方面。第五部分对中小学音乐教学钢琴即兴伴奏应用进行了反思与展望,并从歌唱、音乐欣赏、舞蹈律动、情景剧、器乐教学等方面探讨了钢琴即兴伴奏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李思囡[10](2017)在《二十世纪中国钢琴教学理论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带动下,钢琴这一西洋乐器传入中国,在中国落地生根。本是来自西方的西洋乐器,二十世纪初才真正在中国推广和运用。在二十世纪一百年的历史中,伴随着钢琴艺术在中国的生根开花,中国钢琴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中国钢琴教学理论也日益完善和成熟,并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教学理论,中国钢琴家们开始走出国门,在国际赛事上多次获奖。到了21世纪,中国钢琴家们更是在国际赛事中硕果累累,在中国钢琴教学体系下培育了许多优秀钢琴人才,向世界证明了中国钢琴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水平已经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靠中国自己的钢琴教师队伍,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教学理论,培育出世界级的钢琴人才。在这种巨大的成功下,我们应该充分回顾和分析中国二十世纪各阶段钢琴教学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探寻中国钢琴教学理论的成长轨迹。中国钢琴教学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在钢琴演奏、钢琴音乐创作及钢琴教学等方面所取得的斐然成绩,说明钢琴在20世纪的中国音乐生活中的影响是巨大的。研究中国钢琴教学的发展脉络,梳理各个阶段的发展历程,找出各个阶段的发展特征,探寻其发展成因。以史为据,以史为鉴,更好地推动中国钢琴教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助力中国钢琴教育事业的振兴与繁荣。本文以中国钢琴教学理论的传承脉络为基础,年代划分为基本手段,从钢琴教学概况、钢琴教学理论发展情况、代表人物及其理论、钢琴教材等方面逐一阐述。其中各时期的钢琴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观点、钢琴教学理论发展和钢琴教学教材编写这三个方面加以扩展分析,力争系统地阐述中国钢琴教学理论的发展进程,并上升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高度,探索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教学理论体系。中国钢琴教学理论由最初的借鉴与汲取、开拓与进取、再到发展与创新,使钢琴教学理论由量变到质变,无论在教学着作、期刊论文、还是在钢琴教材方面都取得了丰厚成果,并以当代钢琴研究领域的成果为参照,进一步探讨中国钢琴教学理论的演变过程。希望通过上述这些理论途径,能够比较全面地分析中国20世纪钢琴教学理论的发展样态。中国钢琴教学理论同中国钢琴艺术一道,都面临一个理论与实践的重大课题——民族化的问题。中国钢琴教学理论要从丰厚的民族音乐文化沉淀中汲取营养,利用外来乐器——钢琴,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美学来指导钢琴这一外来乐器的教学实践,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钢琴人才,发展中国钢琴艺术。
二、钢琴快速弹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钢琴快速弹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在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选题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三)文献综述 |
一、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与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概述 |
(一)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概述 |
1.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的创立 |
2.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
3.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的特色 |
(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概述 |
1.学前教育专业发展 |
2.学前教育钢琴教学 |
二、延安市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现状调查 |
1.调查问卷的制作 |
2.访谈提纲的制作 |
3.调研对象的选取 |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学习现状分析 |
1.学生学习的现状分析 |
2.教师教学现状分析 |
(三)存在的问题归因分析 |
1.学生主观学习意识较差 |
2.教学方法欠合理 |
3.教学内容较陈旧 |
4.教学形式较单一 |
5.教学设备并未完善 |
三、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在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
(一)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体系中教材分析 |
1.辛笛应用钢琴教材编写原则 |
2.《辛笛应用钢琴基本教程》 |
(二)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依据 |
1.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特点遵循了音乐的本质 |
2.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顺应了我国音乐教育课程发展方向 |
3.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符合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现状 |
四、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实践运用 |
(一)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在钢琴课堂中实际应用 |
(二)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的速成教学 |
1.速成教学 |
2.案例分析 |
(三)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的弹唱教学 |
1.弹唱教学 |
2.案例分析 |
(四)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的创造教学 |
1.创造教学 |
2.案例分析 |
(五)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的即兴教学 |
1.即兴教学 |
2.案例分析 |
五、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指导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的建议 |
(一)优化学校教学环境 |
1.改进课堂教学设施,优化音乐课程设置 |
2.加强院校间的合作,提高教材选用质量 |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
1.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内容 |
2.丰富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 |
3.端正教学态度,完善教学评价 |
(三)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
1.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学习信心 |
2.丰富音乐知识,掌握练习方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2)筝曲《定风波》演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第一章 筝曲《定风波》的音乐分析 |
第一节 《定风波》的调性分析 |
第二节 《定风波》的音乐结构分析 |
(一)作品曲式特征 |
(二)音乐结构与情绪表达 |
第三节 古筝与钢琴的对话 |
(一)调性转换的衔接 |
(二)主旋律的交接 |
(三)旋律的润色 |
第二章 筝曲《定风波》的演奏技巧 |
第一节 夹弹与贴弹的选择与运用 |
(一)夹弹技巧在筝曲中的运用 |
(二)贴弹技巧在筝曲中的运用 |
第二节 大篇幅摇指技巧在筝曲中的运用 |
(一)多指摇 |
(二)长摇 |
(三)扫摇 |
第三节 滑音技巧在筝曲中的运用 |
第四节 拟声性技巧在作品中的色彩呈现 |
(一)弦柱上泛音 |
(二)筝码左侧无序音区刮奏与扫弦 |
(三)擦弦技巧与击弦技巧 |
第五节 筝曲演奏中的技巧难点分析 |
(一)同音特点的快速指序技巧 |
(二)大跨度的左手双滑音 |
(三)大跨度的双手反向点奏 |
第三章 筝曲《定风波》的舞台实践 |
第一节 舞台实践中的二度创作与思考 |
(一)技巧的探究 |
(二)声韵的追求 |
(三)曲与文的交融 |
第二节 舞台实践后的分析与反思 |
(一)关于音乐形象的塑造 |
(二)关于音乐情感的定位 |
(三)关于音乐表演的贴合度 |
(四)关于古筝与钢琴的配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肖邦《玛祖卡舞曲》的演奏与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四、文献综述 |
第一章 肖邦《玛祖卡舞曲》的演奏教学现状 |
第一节 现状调查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二、调查问卷的数据与结果 |
第二节 教学问题 |
一、节奏律动 |
二、演奏技巧 |
三、音乐素养 |
第二章 肖邦《玛祖卡舞曲》的演奏教学分析 |
第一节 舞曲节奏特点 |
一、玛祖尔(Mazur) |
二、库亚维亚克(Kujawiak) |
三、奥别列克(Oberek) |
第二节 其他音乐元素 |
一、旋律与句法 |
二、调性与和声 |
三、音色与触键 |
第三章 肖邦《玛祖卡舞曲》的演奏教学策略 |
第一节 传统教学方法 |
一、设计教学内容 |
二、常用教学方法 |
第二节 创新教学思维 |
一、结合体态律动 |
二、具体教学实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关于肖邦《玛祖卡舞曲》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 |
附录二:肖邦《玛祖卡舞曲》Op.24 谱例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后记 |
(4)运动生理学视阙下钢琴教学手指快速跑动训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1.6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
第二章 手指快速跑动技术训练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
2.1 什么是手指快速跑动技术 |
2.2 手指快速跑动技术训练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 |
第三章 手指生理结构与运动原理 |
3.1 手指生理结构 |
3.2 手指运动原理 |
第四章 钢琴演奏中影响手指快速运动的生理机制 |
4.1 手指快速运动中肌肉的收缩与放松 |
4.2 手指快速运动的本体感觉 |
4.3 手指快速运动的条件反射 |
4.4 手指快速运动中神经兴奋与抑制 |
4.5 手指快速运动中动作的自动化 |
第五章 钢琴教学中基于运动生理机制的手指快速跑动训练 |
5.1 肌肉协调放松训练提高手指独立性 |
5.2 快速运指训练增加手指灵活性 |
5.3 指尖触觉训练增强手指爆发力 |
5.4 力度与速度控制训练提高手指均匀性 |
5.5 运动条件反射建立提高手指准确性 |
第六章 手指快速跑动训练教学案例分析 |
6.1 音阶式跑动 |
6.2 琶音式跑动 |
6.3 双音式跑动 |
6.4 不同音乐风格作品的手指快速跑动技术处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5)国内专业音乐院校爵士钢琴教学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范围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五、文献综述 |
第一章 爵士钢琴教学概况及教学价值 |
第一节 爵士钢琴教学概况 |
一、定义 |
二、起源与发展 |
第二节 爵士钢琴教学价值 |
一、音乐创造能力 |
二、音乐听觉能力 |
三、节奏律动能力 |
第二章 国内教学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范围及对象 |
二、问卷设置及实施 |
三、访谈的设置及实施 |
第二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各音乐院校基本情况 |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三、访谈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三章 国内教学现状总结 |
第一节 教学存在的优点 |
一、相关课程开设方面 |
二、爵士钢琴教学方面 |
第二节 教学存在的不足 |
一、相关课程开设方面 |
二、爵士钢琴教学方面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正式问卷 |
附录 B:访谈提纲 |
附录 C:访谈记录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坚持到底”抑或“半途而废” ——关于儿童钢琴艺术教育中母亲两难选择行动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儿童艺术教育在国家教育导向中地位的提升 |
(二)我国儿童钢琴艺术教育发展的原生困境 |
(三)对家庭教育行动主导者(母亲)的关注与反思 |
(四)个人兴趣和从教经历 |
二、研究问题域 |
(一) 家庭教育中的行动者及其效能 |
(二) 家长教育决策及行动与儿童学习动力关联影响 |
(三)“母亲文化”的失语及其教育意蕴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价值 |
(二)实践价值 |
(三)研究的创新之处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一)母亲文化 |
(二)家庭教育 |
(三)家庭教育行动 |
(四)儿童钢琴艺术教育 |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
一、理论基础 |
(一)行为决策理论 |
(二)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 |
(三)人格发展心理学 |
二、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伦理 |
(五)研究者的反思 |
第二章 叙述的背后 |
一、八名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缩写 |
(一)八组家庭生活的地方:历史文化城 |
(二)八名儿童及其家庭素描 |
二、“他们”所在的境遇 |
(一)琴童的日常上学生活:以时间之维 |
(二)琴童的课余生活:以空间之维 |
(三)琴童的家庭生活:以家庭关系之维度 |
第三章 作为行动者母亲的两难局面 |
一、“坚持到底”与“半途而废”:两种样态的现实存在 |
(一)“坚持到底”与“半途而废”:两种样态的定义 |
(二)“坚持到底”样态的家庭关照 |
(三)“半途而废”样态的家庭关照 |
二、自我关照:母亲的自我定位 |
(一)子女教育规划:母亲的家长权威意识 |
(二)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母亲的忧患意识 |
(三)为母则刚:母亲的母性意识复苏 |
三、左右为难:母亲行动的意识根源 |
(一)“一切为了孩子”:社会赋予母亲角色的定位 |
(二)“我是为了你好”:母亲在家庭中的管理功能的凸显 |
(三)“将来不要埋怨我”:母亲的责任感来源 |
(四)“陪吃陪睡还要陪学习”:母亲的多重身份角色 |
(五)“你这个妈是怎么当的”:母亲的职责远远超过个体情感诉求 |
第四章“坚持到底”样态家庭中的坚守与变革 |
一、希冀:“坚持到底”样态家庭中的母亲教育 |
(一)“他得比我有出息”:母亲教育的心理导向 |
(二)“以后兴许会用得上”:母亲教育的外界引导 |
(三)“有开始也要有结束”:母亲教育的隐性动因 |
(四)“怕吃亏”:多样文化背景下的共同心声 |
二、迷茫:“坚持到底”样态家庭中的儿童之惑 |
(一)“我为什么一定要学钢琴”:儿童心底的大问号 |
(二)“我都没有玩的时间了”:儿童心里的委屈 |
(三)美滋滋的笑容背后:儿童学琴之路暂短的幸福呈现 |
三、省思:“坚持到底”样态家庭中的教育行动 |
(一)钢琴艺术教育中家庭的坚持到底 |
(二)童年影像的人生意义与钢琴艺术教育 |
(三)指向儿童潜能充分挖掘的钢琴艺术教育 |
第五章“半途而废”样态家庭的无奈与失望 |
一、恨铁不成钢:“半途而废”样态下家庭中的母亲教育 |
(一)“我也不能替他弹”:母亲教育的内在心理导向 |
(二)“一切都可能成为绊脚石”:母亲教育的外界引导 |
(三)“咱们也成不了音乐家”:母亲教育的隐性动因 |
(四)“特别有天赋”或“不是这块料”源于行动者个体认知的不同阶段 |
二、喜忧参半:“半途而废”样态家庭中的儿童之感 |
(一)“不用练琴真实太好啦”:儿童眼中的轻松 |
(二)“你为啥不能坚持到最后”:儿童嘴里的抱怨 |
三 “半途而废”样态家庭中行动者的阻力分析 |
(一)成年人的行为阻碍着儿童的自然发展 |
(二)子女成为家长的终极目标 |
(三)家长的非专业性制约钢琴学习效果 |
(四)男权与女权的博弈 |
(五)家庭经济因素 |
反思 |
一、母亲在家庭钢琴艺术教育中的主导效用 |
二 钢琴艺术教育中社会资源专业性稍显乏力 |
三 家庭教育行动与社会专业性衡量结合簇生良性钢琴艺术教育 |
(一)我国钢琴艺术教育如何在异域文化样态下成长 |
(二)儿童钢琴演奏艺术作为非系统性学科教育的困境 |
(三)非系统性儿童学科教育中家庭如何参与有效引导 |
结语 |
一、研究发现 |
(一)母亲在家庭教育行动中的主导地位 |
(二)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对子女的潜在影响不容小觑 |
(三)母亲文化效用被质疑 |
二、研究的局限性 |
(一)家庭成员对照的相对缺失 |
(二)研究对象的地域忽视 |
(三)收集和分析资料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
三、后续研究的构想 |
(一)引进有音乐艺术学习背景家长的决策行为对照维度 |
(二)增加其他地域的研究对象 |
(三)研究对象的追踪时间扩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7)勃拉姆斯钢琴作品《狂想曲Op.79,no.1》交响化创作分析与演奏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相关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的关键问题和解决的策略 |
第二章 《狂想曲Op.79,no.1》的交响性分析 |
第一节 音乐中的“交响性” |
第二节 创作背景及音乐结构分析 |
第三节 交响风格的体现 |
第三章 《狂想曲Op.79,no.1》的演奏处理 |
第一节 演奏中交响性思维的构建 |
第二节 用速度与力度塑造多变的声音形象 |
第三节 用敏锐的触键模仿丰富的音色 |
第四节 合理的使用踏板增加“交响性”色彩 |
第五节 整体音乐形象创设与表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8)孙文妍古筝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孙文妍从艺之路的家庭背景及个人经历 |
第一节 孙氏家庭 |
第二节 父亲孙裕德 |
一、孙裕德的艺术之路 |
二、孙裕德的艺术成就 |
三、孙裕德与上海国乐研究会 |
第三节 孙文妍与丈夫何宝泉 |
一、古筝教学中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
二、创研蝶式筝 |
三、组建上海音乐学院筝乐团 |
小结 |
第二章 孙文妍古筝演奏与教学 |
第一节 孙文妍的从艺之路 |
一、父亲的影响 |
二、习筝历程 |
(一)求学经过 |
(二)教学经历 |
第二节 孙文妍与上海浙派筝艺 |
一、上海浙派筝艺 |
(一)起源 |
(二)发展 |
(三)演奏风格与特点 |
二、孙文妍在上海浙派筝艺传承中的贡献 |
三、在上海浙派筝艺形成中的作用 |
第三节 孙文妍与《月儿高》 |
一、乐曲渊源及音乐特点 |
二、《月儿高》个人演奏风格分析 |
(一)演奏特点 |
(二)个人风格形成的原因 |
1,江南丝竹的影响 |
2,孙裕德琵琶演奏风格的影响 |
3,个人探索与实践 |
第四节 孙文妍的古筝教学实践 |
一、教学方法与风格 |
(一)学生与老师 |
(二)“仁心”与“仁术” |
二、古筝教学的规范性与系统性 |
(一)声响学之科学性探知 |
(二)用力方式 |
(三)往复运动 |
(四)气息与演奏 |
(五)“圆形”的运动线路连接 |
(六)启蒙教学之“玩中起步”的原则 |
(七)技术为音乐表演服务 |
小结 |
第三章 “个人研究”理论视角作观察的孙文妍古筝艺术研究 |
第一节 个人角色转变与身份认同 |
一、学生孙文妍 |
二、古筝教师孙文妍 |
三、演奏家孙文妍 |
四、“退而不休”的退休教师孙文妍 |
第二节 历史社会变迁中的社会角色转变与认同 |
一、苦难岁月中的幸运儿 |
二、充满朝气的从艺之路 |
三、特殊年代的特殊身份 |
四、身份回归与重塑 |
小结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9)中小学音乐课堂钢琴即兴伴奏研究 ——以咸阳长庆子弟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缘由 |
1.2 中外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案例分析法 |
1.3.3 分类研究法 |
1.4 研究意义 |
第2章 中小学音乐课堂钢琴即兴伴奏核心概念与理论依据 |
2.1 钢琴即兴伴奏的核心概念 |
2.2 中小学音乐课堂应用钢琴即兴伴奏的理论依据 |
2.2.1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 |
2.2.2 钢琴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优势 |
第3章 咸阳长庆子弟学校音乐课堂钢琴即兴伴奏应用分析 |
3.1 该校音乐课堂钢琴即兴伴奏案例分析 |
3.1.1 《山谷静悄悄》一课分析 |
3.1.2 《大海啊,故乡》一课分析 |
3.1.3 《爱唱歌的小杜鹃》一课分析 |
3.2 该校音乐课堂钢琴即兴伴奏现状 |
第4章 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钢琴即兴伴奏的建议 |
4.1 加强作品分析 |
4.1.1 分析作品体裁 |
4.1.2 分析作品内容 |
4.1.3 分析作品结构 |
4.2 合理配置和弦 |
4.2.1 注重和弦的适应性 |
4.2.2 注重和弦的有序性 |
4.2.3 注意和弦的低音部设计 |
4.3 选择伴奏音型 |
4.3.1 确定乐曲风格 |
4.3.2 适应乐曲结构 |
4.3.3 把握总体布局 |
4.4 把握演奏特征 |
4.4.1 钢琴即兴伴奏应突出伴奏性 |
4.4.2 钢琴即兴伴奏应提现指导性 |
第5章 中小学音乐课堂钢琴即兴伴奏应用反思与展望 |
5.1 中小学音乐课堂钢琴即兴伴奏应用反思 |
5.2 中小学音乐课堂钢琴即兴伴奏应用展望 |
5.2.1 钢琴即兴伴奏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 |
5.2.2 钢琴即兴伴奏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 |
5.2.3 钢琴即兴伴奏在舞蹈、律动教学中的应用 |
5.2.4 钢琴即兴伴奏在器乐教学中的应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期的研究成果 |
(10)二十世纪中国钢琴教学理论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研究现状、学术价值与应用前景 |
三、研究主要内容、基本观点、重点难点 |
四、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及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
第一章 借鉴与汲取——中国钢琴教学理论初创阶段(20 世纪初——建国前) |
一、钢琴教育初步发展与专业性教育萌芽 |
(一)五四运动带来钢琴教学初步发展 |
(二)战争时期在艰难险阻中前行的钢琴教学 |
二、初级阶段钢琴教学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
(一)外籍音乐家对中国钢琴教学突出贡献及其理论 |
(二)留学海外归来的中国音乐家钢琴教学理论及其着作 |
(三)在钢琴教学实践中广为应用的钢琴教学译本 |
三、中国钢琴教材初步运用 |
(一)沿用国外钢琴教材 |
(二)创作、编选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教材 |
四、小结 |
注释 |
第二章 开拓与进取——中国钢琴教学理论探索阶段(建国后——文革前) |
一、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钢琴教学局面 |
(一)雨后春笋的钢琴教育机构 |
(二)钢琴教师队伍的充实与提高 |
(三)钢琴教学成果——中国青年钢琴家在国际赛事上硕果累累 |
二、探索阶段钢琴教学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
(一)以中国钢琴家为主要群体的教师群 |
(二)苏联专家对中国钢琴教学理论的贡献及教学观点 |
三、开创钢琴教材新局面 |
(一)编创吸收国内外优秀钢琴教材 |
(二)深化中国民族化钢琴教材创作编写 |
四、小结 |
注释 |
第三章 发展与创新——中国钢琴教学理论发展阶段(改革开放——20 世纪末) |
一、空前繁荣的中国钢琴教学局面 |
(一)规模空前的钢琴教育机构 |
(二)繁荣似锦的钢琴教学交流合作 |
(三)在国际钢琴舞台的全新亮相 |
二、钢琴教学理论百花齐放 |
(一)中国钢琴教学理论突飞猛进 |
(二)期刊、硕博论文快速发展 |
三、发展阶段钢琴教学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
(一)老一代钢琴家教学理论及其着作 |
(二)青年教师钢琴教学理论日益突显 |
四、内容丰富、多元化的钢琴教材 |
(一)创作多元化的中国钢琴教材 |
(二)编译种类繁多、体裁多样的外国钢琴教材 |
五、小结 |
注释 |
第四章 二十世纪中国钢琴教学理论类别分析 |
一、钢琴教学理论着作成果分析 |
(一)已出版钢琴教学领域类型分析 |
(二)各时期主要代表人物类型分析 |
二、期刊、硕博论文成果分析 |
(一)多层次、立体化期刊论文触及钢琴教学各个层面 |
(二)期刊论文类型分析 |
三、钢琴教材成果分析 |
(一)中国符号——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教材 |
(二)根据对象性分类,编写钢琴教材 |
四、小结 |
注释 |
结论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钢琴教学理论体系 |
一、中国钢琴教学理论是中国钢琴艺术实践的理论总结 |
二、对具有中国特色钢琴教学理论的展望 |
(一)搭建国际化钢琴教学理论平台 |
(二)构建中国民族化钢琴教学理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钢琴教学着作 |
附录2 钢琴教材 |
附录3 期刊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钢琴快速弹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在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研究[D]. 朱亚男. 延安大学, 2021(11)
- [2]筝曲《定风波》演奏研究[D]. 林凯莹. 泉州师范学院, 2021(12)
- [3]肖邦《玛祖卡舞曲》的演奏与教学研究[D]. 宁钰兵. 中国音乐学院, 2021(08)
- [4]运动生理学视阙下钢琴教学手指快速跑动训练研究[D]. 宿千. 河北大学, 2020(08)
- [5]国内专业音乐院校爵士钢琴教学现状研究[D]. 陈冯涵. 中国音乐学院, 2020(09)
- [6]“坚持到底”抑或“半途而废” ——关于儿童钢琴艺术教育中母亲两难选择行动的叙事研究[D]. 张新昕.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7]勃拉姆斯钢琴作品《狂想曲Op.79,no.1》交响化创作分析与演奏处理[D]. 易丫晴.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8]孙文妍古筝艺术研究[D]. 张若尘. 上海音乐学院, 2020(01)
- [9]中小学音乐课堂钢琴即兴伴奏研究 ——以咸阳长庆子弟学校为例[D]. 王龙.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2)
- [10]二十世纪中国钢琴教学理论发展研究[D]. 李思囡.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