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角B超诊断一例

残角B超诊断一例

一、B超诊断始基角子宫(rudimentary horn)1例(论文文献综述)

马晓黎,段华[1](2018)在《子宫发育异常的微创手术矫治》文中认为子宫发育异常是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中最常见的类型,严重影响女性的生育功能与生理健康。根据子宫发育异常的胚胎发生与发育过程,发育异常又有多种类型之分,各种类型之间依据子宫形态学的缺陷/畸形又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子宫的发育异常诊断与治疗中许多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应用于临床,使子宫发育异常手术矫治疗效得到显着提高。

潘宏信,宋晓婕,秦成路,罗光楠[2](2018)在《首例保留单侧功能性始基子宫的MRKH综合征手术:罗湖三式手术》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报道首例保留单侧功能性始基子宫的罗湖三式手术。2018年3月,采用罗湖三式(腹腔镜下腹膜阴道成形术(罗湖二式)+功能性始基子宫切开+子宫人工阴道吻合术)治疗1例左侧功能性始基子宫的MRKH综合征,手术时间75 min,术中出血30 ml,术后1个月有月经来潮,达到宫腔引流通畅的目的,保留生育潜能。

马晓彤[3](2018)在《残角子宫妊娠临床特点与诊治的回顾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分析总结残角子宫妊娠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诊疗方案,提出对残角子宫妊娠的诊断与处理方案。方法:收集2008.12017.12期间就诊于我院并获得病理确诊的残角子宫妊娠的临床病例,并检索Pub 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2008.12017.12期间报道的所有病理明确诊断为残角子宫妊娠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本研究纳入病例156例,平均年龄25.90岁(1842岁);明确分型的患者145例,其中15例属于ⅡA-1a型(10.34%),130例残角子宫妊娠属于ⅡA-1b型(89.66%);不同类型的残角子宫妊娠发病年龄无显着性差异(χ2=1.184,P=0.277)。残角子宫位于单角子宫左侧55例(35.26%),残角子宫位于单角子宫右侧101例(64.74%)。(2)根据残角子宫妊娠停经月份分析,早期妊娠的残角子宫妊娠病例61例(39.11%),中期妊娠的69例(44.23%),晚期妊娠尚不足月的13例(8.33%),足月妊娠的11例(7.05%),过期妊娠的2例(1.28%)。从就诊原因这个角度分析,以下腹痛就诊者69例(44.23%),流产、引产失败就诊患者38例(24.36%),产检发现腹部包块者10例(6.41%),产检时发现残角子宫妊娠者11例(7.05%),因胎位异常等原因剖宫产发现者9例(5.77%),因胎动减少或消失就诊12例(7.69%),仅表现阴道流血症状的患者6例(3.85%),1例(0.64%)患者仅表现头晕、乏力。对各停经月份主要就诊原因分析,早期妊娠的残角子宫妊娠病例下腹痛者14例(22.95%),流产失败就诊者25例(40.98%);中期妊娠的下腹痛者47例(68.12%),引产失败就诊者14例(20.28%);晚期妊娠尚不足月的胎儿胎动减少或消失者8例(61.53%);过期妊娠的2例(1.28%),因胎位异常等产科原因剖宫产1例(50%)。残角子宫破裂77例(49.36%),残角子宫妊娠患者发生残角子宫破裂与停经月份有关联,中期妊娠患者更易发生子宫破裂(χ2=31.913,P=0.000)。从既往孕产史角度分析,既往有过孕产史52例(33.33%),42例已有至少1个子女(26.92%)。(3)对术前诊断结果分析,术前确诊病例仅50例(32.05%),术前误诊为输卵管妊娠42例(26.93%),双角子宫妊娠23例(14.74%)。145例(92.95%)患者仅进行妇科超声检查,其中39例(26.90%)妇科超声确诊。妇科超声联合子宫输卵管造影和/或盆腔核磁检查11例,均术前确诊为残角子宫妊娠(100%)。妇科超声联合子宫输卵管造影和/或盆腔核磁检查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单一妇科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45,P=0.000)。(4)就诊后采用手术治疗的156例(100%),其中1例患者因失血过多术中死亡。根据手术方式进行分类,因残角子宫妊娠死胎未处理、盆腹腔严重感染,破坏单角子宫行次全子宫切除者1例(0.64%);足月剖宫产同时切除妊娠的残角子宫及13例(8.39%);切除妊娠的残角子宫者141例(90.97%),其中115例(81.56%)患者行开腹探查,22例(15.60%)腹腔镜切除,4例(2.8%)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5)155例及时就诊,处理得当,术后恢复良好,仅1例患者死亡。结论:1、残角子宫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多在生育年龄被发现,绝大部分残角子宫妊娠患者为ⅡA-1b型,不同类型的残角子宫妊娠发病年龄无显着性差异。多数残角子宫位于正常子宫右侧。2、残角子宫妊娠早期常没有典型症状,多以下腹痛或流产、引产失败就诊。残角子宫妊娠患者发生残角子宫破裂与停经月份有关联,中期妊娠患者发生子宫破裂比例更高。仅有少数患者能妊娠足月。妊娠晚期多由于产科并发症行剖宫产时发现。残角子宫妊娠多有不良孕产史,只有少数患者分娩过胎儿。3、现阶段接诊医者对于残角子宫妊娠误诊率极高。单一应用妇科超声检查诊断残角子宫妊娠是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辅助检查手段,但仅有少数患者由超声明确诊断为残角子宫妊娠,妇科超声联合盆腔核磁检查术明显提高残角子宫妊娠的确诊率。4、残角子宫妊娠目前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切除妊娠的残角子宫是目前最主要的手术方式。5、经过及时处理,大部分残角子宫妊娠的病人,治疗后预后良好。残角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可以再次妊娠。

王丹丹,杨清[4](2017)在《子宫畸形诊治的新进展及其对生殖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子宫畸形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种类复杂多样,临床上存在多个分类系统,标准不一,正确的分类对于准确评估病情和制定诊疗方案十分重要。超声、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已逐渐作为诊断子宫畸形并且区分畸形种类的理想的无创检查方法。不同类型的子宫畸形对女性生育能力和妊娠结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宫腔镜和(或)腹腔镜子宫畸形矫形手术已逐渐取代传统的开腹手术,成为个体化子宫畸形矫治手术的主流方式。然而子宫畸形行矫形手术是否能够改善女性的生殖预后目前尚无统一结论。

蔡红红[5](2016)在《先天性子宫畸形的微创手术矫正》文中认为目的本文旨在评价二维超声、输卵管造影、磁共振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断子宫畸形的能力并比较其优劣势。评价宫腔镜联合腹腔镜矫正子宫畸形对先天性子宫畸形患者的生殖结局的改善效果,探讨子宫畸形患者矫正术后生育率的影响因素及术后妊娠率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治的子宫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术后的生殖结局。对不同类型先天性子宫畸形患者(纵隔子宫、双角子宫、双子宫、单角子宫、鞍状子宫)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二维超声、输卵管造影、核磁共振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这四种诊断方法对子宫畸形的确诊率、误诊率和漏诊率并比较各种诊断方法间的优缺点。根据既往病史将其分为原发性不孕组、继发性不孕组和流产组,并根据子宫畸形类型分组,随访患者的术后的妊娠率、活产率、自然流产率等妊娠结局并与术前的生育情况做对照研究,并分析比较各组患者手术前后上述指标及生殖结局的差异。统计过程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中于2008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95例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患者中不完全中隔子宫70例(74.68%),完全中隔子宫11例(11.58%),单角子宫6例(6.32%),双子宫3例(3.15%),子宫发育不全2例(2.11%),鞍状子宫1例(1.05%),双角子宫1例(1.05%),复杂畸形1例(1.05%)。3例完全纵隔、1例单角子宫、1例不全纵隔和1例双子宫患者合并阴道隔膜,两例双子宫患者合并双宫颈。(2)B超、HSG、MRI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4.74%(71/95)、19.05%(4/21)、56.76%(21/37)、100%(95/95),两两比较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诊断准确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宫腹腔镜联合,二维超声,核磁共振,子宫输卵管造影。(3)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对子宫畸形的术中完全矫正成功率为80%、部分成功率17.89%和矫正失败率为2.11%,其中不全纵隔子宫和完全纵隔子宫的矫正成功率较高,其他类型子宫畸形的完全矫正成功率较低。(4)随访95例患者3个月到7年,术前共妊娠122次,自然流产率73.77%,活产率6.56%,术后妊娠75次,自然流产率24%(18/75),活产率76%(57/75),术后妊娠率和活产率均明显高于术前,具有统计学差异。因不孕就诊患者的妊娠成功率60.34%,活产率82.86%,因流产就诊患者的妊娠成功率83.78%,活产率87.10%,两者的妊娠成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流产组的妊娠成功率明显高于不孕组;(5)术后患者首次妊娠的术后间隔时间平均为8.67±5.69月,在随访时间内,在术后最初的九个月内患者的妊娠率增长最快,累计妊娠率不断增高。九个月后虽然仍处于增长,但是趋势渐缓。结论(1)95例子宫畸形患者中以不完全纵隔子宫最常见,其次为完全纵隔子宫、单角子宫、双子宫、子宫发育不全等,其余类型均少见。(2)子宫畸形的最佳诊治方法是宫腔镜联合腹腔镜,B超和MRI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但是B超价格低廉、应用普遍,HSG的诊断准确率最差;(3)先天性子宫畸形患者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的矫正成功率高,微创手术矫正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流产率,提高活产率,明显改善其生殖结局;

高洁,范亚洲[6](2016)在《残角子宫妊娠1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残角子宫妊娠是一种异位妊娠,主要是指受精卵着床与发育于残角子宫,由于其发病率低,在临床上极易被误诊,其严重可引起腹腔内出现大出血的情况。残角子宫是一种较为罕见的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1]。目前由于很难区别残角子宫妊娠的症状与输卵管妊娠,因此很少病例能够在手术前作出相应的诊断。目前,在临床上对于残角子宫妊娠术前诊断率<5%,极易出现误诊。残角子宫肌壁多存在发育不良

王静冉[7](2016)在《先天性女性阴道发育异常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先天性阴道发育异常是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临床症候群复杂多样且具有一定的隐密性。多数阴道发育异常患者的卵巢功能正常,女性第二性征发育良好。因此,正确诊断和恰当的治疗对改善先天性阴道发育异常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分析先天性阴道发育异常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其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并随访术后情况,以期为临床更好的诊治阴道发育异常性疾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88例先天性阴道发育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先天性阴道发育异常(无阴道、阴道斜隔、阴道横隔、阴道纵隔、阴道闭锁)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通过门诊或电话形式随访其中64例的术后情况(包括性生活满意度、生育情况等)。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2005年12月至2016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先天性阴道发育异常患者共188例,其中先天性无阴道75例(39.89%),阴道斜隔综合征52例(27.66%),阴道闭锁35例(18.62%),阴道纵隔19例(10.11%),阴道横隔7例(3.72%)。98.67%先天性无阴道患者合并无子宫或始基子宫,阴道斜隔综合征患者100%合并闭锁侧肾缺如。2、146例患者临床表现情况如下:青春期后第二性征发育良好而无月经来潮占28.19%,22.87%表现腹痛,11.17%阴道不规则流血或排液,6.91%表现痛经,3.19%性交困难,3.19%表现不孕,2.13%表现泌尿系统症状,而22.35%无明显症状或行其他检查时发现。3、MRKH综合征Ⅰ型占84%(63/75),平均治疗年龄25.41±4.46岁,Ⅱ型占16%(12/75),平均治疗年龄28.92±7.50岁,MURCS综合征占2.6(2/75),Ⅰ型较Ⅱ型多见。阴道斜隔综合征Ⅰ型55.77%(29/52),平均年龄20.93±6.45岁,Ⅱ型36.54%(19/52),Ⅲ型7.69%(4/52),Ⅱ、Ⅲ型平均年龄21.78±6.35岁,两组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闭锁Ⅰ型82.86%%(29/35),初次就诊年龄13.43±1.96岁,Ⅱ型8.57%(3/35),初次就诊年龄16-22岁。4、先天性阴道发育异常的治疗分析如下:手术矫正畸形者138例,手术率达73.400%,以阴道干预手术为主。75例MRKH综合征患者中,54例(72%)行腹膜代阴道成形术,1例行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8例模具顶压法。腹膜代阴道成形术中23例为腹腔镜下手术,31例开腹手术,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术中并发症。术后随访有性生活者表示基本满足性生活需求。结论1、188例先天性阴道发育异常患者中MRKH综合征最多见,其次为阴道斜隔综合征、阴道闭锁、阴道纵隔,而阴道横隔最少。2、先天性阴道发育异常患者最常见的就诊原因为青春期后无月经来潮(即原发闭经)、腹痛(呈周期性)、阴道不规则流血或排液及痛经等。3、先天性阴道发育异常患者多合并其他系统畸形,其中伴泌尿系统发育异常最常见,阴道斜隔综合征患者均合并闭锁侧肾脏缺如。4、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形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腹壁疤痕小等优点,且术后基本满足性生活需求,是目前我院主要阴道成形术式。5、先天性阴道发育异常类型繁多,临床症候群复杂多样,因此正确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至关重要。

卢瑾文,李家福,郑齐超[8](2016)在《残角子宫妊娠一例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文中提出残角子宫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先天性子宫发育畸形,是指在胚胎发育时期,两侧副中肾管发育不对称,一侧副中肾管发育完好,另一侧副中肾管发育异常,形成与发育良好的子宫相连的残角子宫,患病率为1/10万。而残角子宫妊娠则更罕见,是指受精卵着床和发育于残角子宫的一种异位妊娠,

汗左热木·许库尔[9](2016)在《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临床诊治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2009年12月到2014年12月住院的494例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构成比、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结果:(1)494例患者中部分患者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生殖器发育异常,故共表现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类型次数574例次,其中单器官发育异常患者占86.24%(426/494),双重器官发育异常患者占11.34%(56/494),三重器官发育异常患者占2.43%(12/494)。总生殖器发育异常类型次数中子宫发育异常最多见,占78.92%(453/574),其次为阴道发育异常占16.20%(93/574)。(2)单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患者中以子宫纵隔最多见,占89.92%(348/426);多生殖器发育异常患者中以无阴道+始基子宫最多见,占19.12%(13/68)(3)就诊年龄最小者为1岁,最大者为74岁,平均年龄29.33岁,中位年龄为29岁。(4)该研究患者临床表现中以异常妊娠最常见,占43.5%(214/494)。(5)该研究中合并泌尿系统发育畸形患者共5例(6)494例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患者中373例行手术矫正,占75.51%(373/494),其中343例行一种术式治疗,30例同时采用两种术式行治疗,121例暂未手术治疗。结论: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类型中,各类子宫发育异常最常见,其中子宫纵隔最多见,其次为阴道发育异常。生殖系统发育异常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青春及生育期。患者最常见的就诊主诉依次为异常妊娠,原发不孕、周期腹痛、原发闭经等。部分患者合并泌尿系统畸形。在行手术治疗患者中单生殖器发育异常者以宫腔镜术式最常用,多生殖器官发育异常以经阴道术式最常用,其是否手术和手术方式应依据异常类型和程度个体化确定。

夏恩兰[10](2014)在《子宫畸形诊治新纪元》文中研究说明宫腹腔镜联合检查是子宫畸形的确诊方法。子宫畸形的矫形多可用宫腔镜手术完成。联合腹腔镜,可了解子宫外形,再次确认子宫畸形的类别,鉴别双子宫、双角子宫、中隔子宫、T型子宫、斜隔子宫、弓形子宫、单角子宫合并或不合并残角子宫等。同时监护宫腔镜手术过程,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并可诊治盆腔其他病变,行输卵管通畅度检查。传统的畸形子宫开腹矫形手术已经被微创、有效、安全的宫腹腔镜手术合理替代。

二、B超诊断始基角子宫(rudimentary horn)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超诊断始基角子宫(rudimentary horn)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子宫发育异常的微创手术矫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子宫发育异常微创手术矫治与临床疗效
    1.1 纵隔子宫
        1.1.1 手术原则与要点
        1.1.2 手术疗效
    1.2 双角子宫
        1.2.1 手术原则与要点
        1.2.2 手术疗效
    1.3 残角子宫
        1.3.1手术原则与要点
        1.3.2 手术疗效
    1.4 始基子宫
    1.5 T型子宫
        1.5.1 手术方法及要点
        1.5.2 手术疗效
    1.6 Robert子宫
        1.6.1 手术方法与要点
        1.6.2 手术疗效
2 子宫发育异常矫治存在的问题
    2.1 子宫颈机能不全
    2.2 残留隔切除标准
    2.3 妊娠子宫破裂
    2.4 子宫腔粘连

(2)首例保留单侧功能性始基子宫的MRKH综合征手术:罗湖三式手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残角子宫妊娠临床特点与诊治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诊断标准与系统分类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临床特点
    2.3 诊断方法
    2.4 治疗方法
    2.5 术后恢复情况
3.讨论
    3.1 流行病学与分型
    3.2 临床特点
    3.3 诊断方法
    3.4 治疗方法
    3.5 预后及预防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残角子宫妊娠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子宫畸形诊治的新进展及其对生殖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子宫畸形的分类系统
    1.1 临床胚胎学分类系统
    1.2 VCUAM分类系统
    1.3 美国生育协会 (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 AFS) 分类系统
    1.4 ESHRE/ESGE分类系统
2 子宫畸形的辅助诊断
    2.1 HSG
    2.2 超声检查
    2.3 MRI
    2.4内镜检查
3 子宫畸形对女性生育力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4 子宫畸形矫治手术对生殖预后的影响
    4.1 双角子宫
    4.2 单角子宫
    4.3 弓形子宫
    4.4 T型子宫
    4.5纵隔子宫
    4.6 斜隔子宫
5 子宫畸形与宫颈环扎术
6 结语

(5)先天性子宫畸形的微创手术矫正(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依据
    2.3 入组标准
    2.4 手术方法
    2.5 随访
    2.6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先天性子宫畸形的类型及构成比
    3.2 先天性子宫畸形的诊断结果
    3.3 不同子宫畸形患者的术前生育情况统计
    3.4 术中情况
    3.5 不全纵隔子宫与完全纵隔子宫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3.6 患者术后生殖结局的统计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先天性子宫畸形的病因及发病情况
    4.2 先天性子宫畸形的的诊断方法
    4.3 先天性子宫畸形的的治疗
    4.4 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子宫畸形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4.5 本文的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常用缩略词表
致谢

(7)先天性女性阴道发育异常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8)残角子宫妊娠一例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残角子宫分类、妊娠机制与妊娠结局
    3.2 残角子宫妊娠超声声像图特征、鉴别诊断和检查处理要点
    3.3 误诊原因分析

(9)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临床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材料和方法
    1.病历选择
    2.临床资料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10)子宫畸形诊治新纪元(论文提纲范文)

1 宫腹腔镜诊治子宫畸形的优势
    1.1 子宫畸形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2 子宫畸形的治疗
2 中隔子宫
3 双角子宫
4 T型子宫
5 单角子宫
6 斜隔子宫
7 残角子宫
8 弓形子宫

四、B超诊断始基角子宫(rudimentary horn)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子宫发育异常的微创手术矫治[J]. 马晓黎,段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8(09)
  • [2]首例保留单侧功能性始基子宫的MRKH综合征手术:罗湖三式手术[J]. 潘宏信,宋晓婕,秦成路,罗光楠.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8(07)
  • [3]残角子宫妊娠临床特点与诊治的回顾性分析[D]. 马晓彤.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2)
  • [4]子宫畸形诊治的新进展及其对生殖预后的影响[J]. 王丹丹,杨清.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7(03)
  • [5]先天性子宫畸形的微创手术矫正[D]. 蔡红红. 苏州大学, 2016(01)
  • [6]残角子宫妊娠1例临床分析[J]. 高洁,范亚洲. 中国医药指南, 2016(14)
  • [7]先天性女性阴道发育异常的临床分析[D]. 王静冉. 广西医科大学, 2016(02)
  • [8]残角子宫妊娠一例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J]. 卢瑾文,李家福,郑齐超. 山西医药杂志, 2016(06)
  • [9]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临床诊治分析[D]. 汗左热木·许库尔. 新疆医科大学, 2016(12)
  • [10]子宫畸形诊治新纪元[J]. 夏恩兰.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4(05)

标签:;  ;  ;  ;  ;  

残角B超诊断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