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致女性外阴炎及阴道炎的几个因素及其预防(论文文献综述)
陈秋珍[1](2020)在《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真实世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报告应用克霉唑阴道片强化治疗联合巩固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RVVC)的效果和RVVC患者的假丝酵母菌种类。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267例RVVC患者的假丝酵母菌种类和应用克霉唑强化治疗联合巩固治疗的效果,在体外行药敏试验。结果患者的年龄范围32.75±6.68(2146岁),均无HIV感染。全部患者治疗前培养出假丝酵母菌,包括:白假丝酵母菌236株,占88.4%,光滑假丝酵母菌22株,占8.2%,其他非光滑假丝酵母菌非白假丝酵母菌9株,占3.4%。患者强化治疗治愈219例,治愈率82.0%(219/267例)。巩固治疗治愈159例,治愈率72.6%(159/219例),完成巩固治疗6月内复发41例,巩固治疗后复发率25.8%(41/159例)。白假丝酵母菌所致RVVC患者强化治疗治愈率、巩固治疗治愈率和完成巩固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率依次为85.2%(201/236例)、74.6%(150/201例)、24.7%(37/150例)。光滑假丝酵母菌所致RVVC患者强化治疗治愈率、巩固治疗治愈率和完成巩固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率依次为50.0%(11/22例)、36.4(4/11例)、25.0%(1/4例)。其他非光滑假丝酵母菌非白假丝酵母菌所致RVVC患者强化治疗治愈率、巩固治疗治愈率和完成巩固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率依次为77.8%(7/9例)、71.4%(5/7例)、60.0%(3/5例)。没有患者治疗过程出现药物严重不良反应,RVVC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白假丝酵母菌敏感菌为212例,6例耐药,光滑假丝酵母菌11例敏感,3例耐药,白假丝酵母菌及非光滑假丝酵母菌,敏感11例,耐药3例。结论克霉唑阴道用药治疗RVVC安全有效,且克霉唑对假丝酵母菌病敏感。
唐梅[2](2020)在《黔东南州侗族妇女子宫肌瘤、宫颈纳氏囊肿及附件囊性结构检出率的影响因素与人群特征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贵州省黔东南州侗族妇女子宫肌瘤、宫颈纳氏囊肿及子宫附件囊性结构患病情况、影响因素,利用潜在类别分析进行人群特征的分类,探讨不同特征的人群患病的风险。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的方法,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县和凯里市中抽取2个街道、6个乡镇,共3790名侗族女性参与研究。利用SPSS 22.0分析软件进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χ2检验比较各变量间子宫肌瘤、子宫附件囊肿及宫颈纳氏囊肿检出率的差异,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多个样本率调整检验水准后进行两两比较;用趋势χ2检验变量与子宫肌瘤、子宫附件囊肿及宫颈纳氏囊肿检出情况的变化趋势;检验水准α=0.05。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通过Latent GOLD 4.5软件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特征的人群,将不同特征人群与子宫肌瘤、子宫附件囊肿及宫颈纳氏囊肿进行因素比较,通过逐步纳入特征人群与子宫肌瘤、子宫附件囊肿及宫颈纳氏囊肿进行差异检验来实现两两比较,最后得出特征人群患病的风险。结果:30~59岁的妇女子宫肌瘤检出率较高,40~49岁妇女检出率最高;城镇(OR=6.400,95%CI:4.420-9.270)、超重(OR=1.559,95%CI:1.070-2.271)、初潮年龄≤12岁(OR=2.360,95%CI:1.190-4.690)的妇女子宫肌瘤检出率较高;绝经(OR=0.290,95%CI:0.155-0.556)后的妇女子宫肌瘤检出率较低。城镇(OR=5.570,95%CI:3.040-10.190)、超重(OR=2.220,95%CI:1.911-17.370)、流产次数越多的妇女宫颈纳氏囊肿检出率较高;绝经后妇女宫颈纳氏囊肿检出率较低。居住类型为城镇(OR=5.210,95%CI:3.457-7.852)子宫附件囊性结构检出率较高;月经状况为绝经后的妇女检出率较低。潜在类别分析结果:农村中年型、农村青年型、城镇青年型的子宫肌瘤检出率高于农村老年型与城镇中年型;农村青年型、城镇中年型、城镇青年型的宫颈纳氏囊肿、子宫附件囊性结构检出率高于农村中年型和农村老年型;城镇青年型的子宫肌瘤、宫颈纳氏囊肿、子宫附件囊检出率最高。结论:子宫肌瘤、宫颈纳氏囊肿、子宫附件囊性结构检出率分为3.45%、1.29%、2.67%;年龄、BMI、居住类型、初潮年龄、月经状况是子宫肌瘤检出率的影响因素;居住类型、月经状况、流产经历和BMI是宫颈纳氏囊肿检出率的影响因素;居住类型、月经状况、年龄、教育程度可影响子宫附件囊性结构的检出率。城镇青年型人群子宫肌瘤、宫颈纳氏囊肿、子宫附件囊性结构检出率最高。
王振强[3](2017)在《广藿香油治疗阴道炎的成药性初步探索》文中研究说明广藿香油为唇形科刺蕊草属的芳香草本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经水蒸气蒸馏提取所得到的挥发油,是广藿香的主要药用部位。广藿香油中主要含有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2种药效成分,是药效成分较为明确的中药有效部位。有研究表明,广藿香油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广藿香酮具有较好的抗白色念珠菌作用。且通过前期研究发现,广藿香油对于小鼠及家兔阴道炎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阴道炎作为妇女常见的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常为复合型感染。广藿香油物质基础基本清楚,药效成分明确,对细菌性阴道炎和霉菌性阴道炎均有疗效。说明广藿香油具备开发为阴道炎治疗药物的潜力。本文以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作为目标成分,从工艺研究、质量控制研究和药效学初步研究等方面对广藿香油治疗阴道炎的成药性进行初步探索,为广藿香油阴道炎治疗药物的成药性提供初步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目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建立:使用气相色谱内标法建立同时测定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含量测定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系统的方法学考察,为广藿香油提取纯化工艺研究、制剂工艺研究、体外药效学评价提供检测方法。(2)广藿香油有效部位的制备:首先使用自行设计的挥发油提取中试设备,以水蒸气蒸馏扩散法,采用正交工艺设计,对影响广藿香油提取的因素进行研究,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为:将药材打成粗粉,冷凝水温度控制为35℃,提取12小时,在此条件下提取所得广藿香油的收率为千分之7;另外,采用分子蒸馏纯化技术,对提取的广藿香油进行纯化工艺研究,采用65℃,5870pa压力的纯化工艺,将广藿香油中主要药效成分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的含量从42.19%提高到58.19%,达到有效部位新药的基本要求(主要药效成分大于50%)。(3)广藿香油治疗阴道炎的体外药效学初步评价:以百秋李醇、广藿香酮为目标成分,比较纯化前后的广藿香油的抗阴道炎致病菌效果,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对不同蒸馏条件下所得到的广藿香油样品抗细菌和抗白色念珠菌的差异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分子蒸馏后的广藿香油其抗细菌与白色念珠菌的活性要优于蒸馏前的原油,其MIC为0.380.75mg/ml,而轻油不具有抗菌活性。说明广藿香油的分子蒸馏纯化工艺,对于有效成分的富集的效果是显着的。(4)广藿香油治疗阴道炎的制剂学初步评价。采用β-环糊精制备广藿香包合物,使用热熔法进行广藿香油栓剂制备。研究结果表明,广藿香油的最佳包合工艺为:广藿香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为1ml∶6g。于35℃下研磨1.5个小时。栓剂的最佳处方为:广藿香油包合物与混合脂肪酸甘油酯、聚山梨酯80的比例为30:90:1.8。制备所得广藿香油栓,稳定性良好,其芳香性气味被明显抑制,各项考察指标均符合药典相关规定。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以认为广藿香油治疗阴道炎具有成药基础。
李玲[4](2016)在《长春市某妇产医院体检人群妇科疾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妇科疾病对女性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妇科疾病不但会影响到妇女本身的健康状况,还会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女性患有某种妇科疾病,其新生子女感染一些先天性疾病的概率将会增加。此外,罹患妇科疾病的妇女发生早产、早夭、先天发育畸形和低出生体重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因此,妇科疾病不仅是一项危害女性健康的疾病,更是影响家庭和睦和社会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对长春市某妇产医院体检人群妇科疾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为更好的制定城市妇女生殖系统疾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目的:描述吉林省长春市某妇产医院体检妇女常见妇科疾病患病情况,了解长春市某妇产医院体检女性的妇科疾病患病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女性生殖系统疾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与体格检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其中问卷调查包括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等;生活习惯:吸烟、饮酒、饮食情况等;健康状况: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女性生殖系统专项调查包括月经婚育性生活行为史(初潮年龄、是否绝经、孕次、产、流产次数、节育措施等)以及既往妇科疾病患病史等。常规检查包括:妇科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盆腔彩色超声检查、乳腺超声检查、电子阴道镜检查。应用Epidata 3.0双人录入问卷数据,数据的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对研究对象基本人口学特征进行描述,并对录入数据组做进一步描述与分析。定量资料用((?)±S)或M(Q)表示,计数资料用率或者构成比表示。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检验进行。结果:1、547名体检对象中,平均年龄为39.69±7.87岁,以青年组(18-44岁)人数最多,有400人,占所研究对象的73.1%,;本研究人群学历较高,具有大专/本科及以上的研究对象共有人451人(82.4%)。2、本次体检人群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4.05±1.61岁;初次性生活年龄为24.33±2.69岁;初次生育年龄较晚,平均初产年龄为26.88±3.33岁,既往妇科疾病患病率较高,为45.5%。3、本次体检对象生育一个孩子的对象最多,共有407人,占已生育者的74.8%;其中采取阴道分娩方式的研究对象占已生育者49.5%,剖宫产分娩方式的研究对象占已生产者50.5%,剖宫产率较高;流产次数一次以上者有249人,占总既往怀孕人数的45.77%,流产率较高;研究对象的避孕方式以节育环(44.2%)和避孕套使用(41.3%)为主。4、本次体检妇女的生殖系统疾病前三顺位依次为:宫颈炎(22.1%)、分泌物异常(6.2%)、阴道炎(5.6%);乳腺系统疾病前三顺位依次为:乳腺增生(48.2%)、乳腺结节(12.8%)、乳腺包块(5.4%)。5、宫颈炎患病影响因素:高学历者患病率低于低学历者:OR=0.732(95%CI:0.171-0.983),P=0.044;饮食素食为主者患病率高于饮食习惯荤素搭配者OR=5.571(95%CI:1.624-19.103),P=0.022。6、乳腺疾病患病影响因素:中年年龄段研究对象患病较青年组高OR=2.819(95%CI:1.212-6.577),P=0.047;未绝经的女性患乳腺疾病概率约是已经绝经者3倍。(OR=2.969,95%CI:1.242-7.094),P=0.016。结论:1、本次体检人群学历较高,大专/本科及以上者占研究对象82.4%;初次生产年龄较大,为26.88±3.33岁;剖宫产率较高,占已生产者50.5%;流产率较高,占总怀孕人数的45.77%;2、本次体检妇女妇科疾病患病率最高的疾病是宫颈炎(22.1%),其次为分泌物异常(6.2%)、阴道炎(5.6%)。乳腺疾病患病率最高为乳腺增生(48.2%),其次为乳腺结节(12.8%)、乳腺包块(5.4%);3、宫颈炎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学历和饮食习惯;乳腺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和是否绝经。
王桂秋[5](2016)在《妇科炎症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妇科炎症是女性生殖器发生炎症的一种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发病年龄广的特点,由于病情复杂,临床治疗有较大的难度,病情容易复发,所以严重地影响到了女性的生理健康。随着近几十年女性地位的提高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女性对于生殖健康保健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研究妇科炎症显得十分有意义。将从妇科炎症的表现、病因、治疗及防范措施3个方面对妇科炎症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提高广妇女及医生对妇科炎症的认识做出贡献,并为临床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与防范提供参考。
艾雪[6](2014)在《大连市公交系统女职工健康状况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评价大连市公交系统女职工体检检查结果中各项疾病的检出率水平,掌握公交系统中女性职工身体健康状况,特别是其中妇科疾病的检出率水平。方法:利用大连市公交系统女职工集体体检数据,收集大连市2453名公交系统女职工的体格检查资料。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软件创建数据库,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根据资料类型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2453名大连市公交系统女职工本次体检的疾病总检出率为74.6%,乳腺疾病的检出率(58.3%)居首位,其次为妇科疾病(39.3%)和高血压(23.9%)。经χ2检验得出不同职业、年龄、婚姻状况下各疾病检出率的差异。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各疾病的检出率与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及体重相关(P<0.05)。结论:本次体检的疾病总检出率为74.6%;乳腺疾病的发病与婚姻状况、年龄及体重相关;妇科疾病的发病与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及体重相关;高血压的发病与体重和年龄相关。
马宁[7](2014)在《育龄女性尿路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生活习惯中与女性尿路感染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非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140例)为2010年12月至2013年6月在北京宣武医院首次确诊为尿路感染的育龄女性,对照组(140例)为同时期在该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育龄女性。采用自制的问卷进行调查,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一般情况和生活习惯资料。使用SPSS19.0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对象一般情况均衡可比。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穿化纤内裤、便后由后向前擦拭、久坐不动、憋尿行为、憋尿时间、更换卫生巾次数少、使用卫生护垫、更换卫生护垫次数少、性行为频繁是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经常清洁毛巾,勤换内裤、阳光下或通风的地方晾干内裤、大便前洗手,小便前洗手、经期清洗外阴,性行为前清洗外阴,性行为后马上排尿是尿路感染的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更换内裤频率(OR=0.329,95%CI:0.154-0.702),穿化纤内裤(OR=3.204,95%CI:1.582-6.486),通风的地方晾晒内裤(OR=0.126,95%CI:0.040-0.395),阳光下晾晒内裤(OR=0.040,95%CI:0.010-0.160),久坐不动(OR=4.029,95%CI:2.079-7.811),小便前洗手(OR=0.207,95%CI:0.094-0.454),憋尿行为(OR=2.197,95%CI:1.162-4.156),更换卫生巾次数少(OR=6.181,95%CI:2.332-16.383),更换卫生护垫次数少(OR=3.282,95%CI:1.884-5.718),经期清洗外阴(OR=0.321,95%CI:0.176-0.587),性行为前清洗外阴(OR=0.273,95%CI:0.145-0.516)对尿路感染发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穿化纤内裤、久坐不动、憋尿行为、更换卫生巾次数少、更换卫生护垫次数少是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余是尿路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育龄女性生活习惯中存在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每天更换内裤、不穿化纤内裤、清洗后的内裤放在通风或阳光下晾晒、避免久坐不动、小便前洗手、不憋尿、增加更换卫生巾、卫生护垫次数、经期坚持清洗外阴、每次性行为前清洗外阴都可以降低患尿路感染的风险。
刘佳[8](2012)在《室内空气污染物对雌鼠生殖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探讨室内主要挥发性污染物对雌鼠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性能的影响,为探索构建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生活空间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将实验小鼠(包括雌鼠和孕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高剂量染毒组(60mg/m3、50mg/m3、40mg/m3),中剂量染毒组(6mg/m3、5mg/m3、4mg/m3),低剂量染毒组(0.6mg/m3、0.5mg/m3、0.4mg/m3)及对照组,染毒组进行甲醛、二甲苯、氨的混配吸入静式染毒,在染毒期间观察小鼠的行为学表现、测试小鼠的体重变化,经过一定的静式染毒周期后,测试并计算小鼠的脏器系数,并收集小鼠的卵巢和子宫组织,观察卵母细胞、卵泡细胞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通过以上指标综合评价此实验条件下对于雌性小鼠和孕期小鼠的生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甲醛、二甲苯、氨对雌性小鼠体重和脏器系数的影响存在剂量-时间-反应对应关系,高剂量的甲醛、二甲苯、氨的混合物对雌性小鼠的体重、肝脏脏器系数及卵巢脏器系数的影响较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雌性小鼠卵巢卵母细胞超微结构观察显示,甲醛、二甲苯、氨的混合物会引起雌性小鼠的卵泡细胞凋亡,甚至坏死,从而影响小鼠的生殖系统。甲醛、二甲苯、氨的联合毒性作用对于孕小鼠的影响要高于雌性小鼠,其主要影响孕鼠的肝脏和卵巢,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观察表明,高中剂量组的孕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均出现增生、细胞间隙增大且有炎细胞侵润的现象出现。对生殖细胞的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影响生殖细胞功能。2.采用6种环境制作饲养箱,其中包括未涂漆的红松木箱、涂刷醇酸清漆的红松木箱、普通刨花板木箱、饰面刨花板木箱、涂刷甲醛的刨花板木箱和塑料箱。饲养期间观察大鼠的行为学表现,同时测量取食量、饮水量和体重,28天后,解剖并采样,测定其主要脏器系数。实验结果表明,所有实验箱体中未涂漆的红松木箱对大鼠的生长发育有积极的作用,较之其它箱体中都要好。同是刨花板箱(普通刨花板及饰面刨花板)中大鼠的生长发育情况较为接近。甲醛对大鼠的肺和肝脏的影响最为显着,甲醛浓度较高的环境中大鼠无法正常生长发育。3.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家具及装饰材料销售业女性生殖健康调查问卷”,对200名家具及装饰材料销售业女性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具及装饰材料销售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是否对接触女性的健康和生殖系统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害。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调查者对于工作环境对其身体和生殖健康的影响有一定的认知;工作空气环境对于调查者有一定的皮肤和呼吸道刺激症状,可能影响女性的内分泌系统和月经情况,但在此调查条件下均不存在明显相关性。
郑圣德[9](2012)在《医学生性科学知识普及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性科学是研究人类性问题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是由性医学、性心理学和性社会学组成的一个综合、全面、多学科的理论体系,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伦理学、哲学、人类学、人文学、美学及教育学等学科关系密切,充分体现了性科学的自然生物、社会心理以及人文传承的属性特点。近年来,随着性成熟年龄不断提前、初婚年龄不断推迟、婚前性成熟期不断延长以及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医学生的性观念和性行为方面有较大变化,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问题和教育需求日益凸显。大学时期是医学生性生理与性心理发展不平衡的突出时期,也是他们确立世界观、价值观以及行为模式的关键阶段。他们在性知识、态度、行为方面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①对性科学知识的认知水平偏低;②性观念日趋开放,性道德、性心理脆弱;③性行为的初始年龄越来越小,大多数性活跃的医学生未及时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或未持续使用避孕措施,导致意外妊娠的发生率较高,甚至出现了一些危险性行为。由于缺乏性科学相关的知识与信息,大多数性活跃的医学生对意外妊娠、不安全人工流产、生殖道感染、STD/AIDS等造成的严重后果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在发生性行为时不具备协商、交流、拒绝及自我保护的能力,未及时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或坚持使用避孕措施,从而使他们面临发生非意愿妊娠、生殖道感染、人工流产、性暴力、STD/AIDS的危险性增加,严重影响着医学生的身心健康。医学生是未来的白衣战士,肩负着传播健康和救死扶伤的重要职责。关注医学生的性科学知识普及教育是保障医学生身心健康、满足患者性与生殖健康、AIDS反歧视教育以及性病/AIDS职业防护的多重需要。更重要的是,具备了正确性科学知识和性观念的医学生能够担当起传播性科学知识的重任,成为性科学知识普及教育的主力军,帮助、影响更多的人掌握性科学知识。医学院校开展的性科学知识普及教育落后于医学生性态度和性行为的改变及他们对性教育的需求。传统的性教育不能满足医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需求,他们希望通过正规的途径获得生殖健康、性健康、避孕、性传播疾病(STD)、艾滋病(AIDS)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如何实施性科学知识普及教育,提高医学生性科学知识水平,纠正不正确的性道德观念,改善不健康的性相关行为,增强医学生对性科学知识的理解,预防或减少性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是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高等医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医学生精湛的专业技术和高超的业务水平,使他们具备救死扶伤、宽厚仁爱的医德医风,树立对STD/AIDS患者的正确态度,还要培养他们成为性科学知识普及教育的主力军,学会与患者沟通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方面问题的能力与技巧,做好STD/AIDS的职业防护。因此,应转变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遵循医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开展科学、合理的教育活动,在医学生性科学知识普及教育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刘红霞[10](2012)在《妇科炎症的病因以及预防措施》文中研究说明妇科疾病一直是困扰不同年龄段女性的罪魁祸首,尤其是已婚女性发病几率频繁,往往容易被各种妇科炎症所侵害,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娱乐和学习,让女性同胞备受煎熬。妇科炎症具有发病年龄范围广、病情复杂、治疗困难、病程反复等特点。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彻底很容易造成久治不愈,对广大患者造成不可磨灭的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因此,对于妇科炎症广大女性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将疾病拒之门外。
二、导致女性外阴炎及阴道炎的几个因素及其预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导致女性外阴炎及阴道炎的几个因素及其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真实世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词 |
引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1 主要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统计方法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不足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
致谢 |
(2)黔东南州侗族妇女子宫肌瘤、宫颈纳氏囊肿及附件囊性结构检出率的影响因素与人群特征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女性各生理阶段妇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广藿香油治疗阴道炎的成药性初步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课题研究背景 |
1.1 阴道炎疾病研究现状 |
1.1.1 阴道炎的分类 |
1.1.2 阴道炎的药用治疗现状 |
1.2 广藿香油及其抗菌研究现状 |
1.3 广藿香油提取纯化工艺背景 |
2 课题研究内容 |
2.1 广藿香油的成药性初步研究 |
3 技术路线图 |
第一章 广藿香油目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建立 |
1 材料与仪器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仪器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色谱条件 |
2.2 溶液的配制 |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2.2 供试品溶液制备 |
2.3 相对校正因子测定 |
2.4 测定法 |
2.5 色谱条件的选择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
2.6 标准曲线的制备 |
2.7 方法学验证 |
2.7.1 精密度试验 |
2.7.2 稳定性试验 |
2.7.3 重复性试验 |
2.7.4 准确度试验 |
2.7.5 耐用性试验 |
2.8 产品含量测定 |
3 小结 |
第二章 广藿香油的提取纯化工艺初步研究 |
1 材料与仪器 |
1.1 实验材料 |
1.2 仪器设备 |
2 广藿香油提取工艺研究 |
2.1 影响因素水平研究 |
2.2 正交试验 |
2.2.1 提取方法 |
2.2.2 评价指标确定 |
2.2.3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2.3 提取工艺验证试验 |
3 广藿香油分子蒸馏纯化工艺研究 |
3.1 分子蒸馏工艺探究 |
3.1.1 多级蒸馏 |
3.1.2 单级蒸馏 |
3.2 广藿香油照片 |
4 工艺路线及有效成分转移率 |
4.1 有效成分转移率 |
5 小结 |
第三章 广藿香油的体外药效学初步评价 |
1 分子蒸馏后广藿香轻油与重油对细菌的抗菌作用研究 |
1.1 材料与仪器 |
1.1.1 实验材料 |
1.1.2 实验仪器 |
1.2 方法与结果 |
1.2.1 实验方法 |
1.2.2 实验结果 |
1.2.3 结果分析 |
2 分子蒸馏后广藿香油对白念珠菌的抗菌作用活性研究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2.1 受试菌菌悬液制备 |
2.2.2 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 |
2.2.3 结果分析 |
3 小结 |
第四章 广藿香油抗阴道炎药物的制剂学初步研究 |
1 材料与仪器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仪器 |
2 广藿香油包合物的制备 |
2.1 包合物的制备方法 |
2.2 广藿香油包合物中含油量测定 |
2.3 挥发油空白回收率测定 |
2.4 包合工艺优选 |
2.4.1 正交表设计 |
2.4.2 方法与评判指标的建立 |
2.4.3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
2.5 广藿香油包合工艺验证 |
2.6 广藿香油包合物检测(薄层色谱法) |
3 广藿香油栓剂的成型工艺 |
3.1 基质的筛选考察 |
3.1.1 基质的考察与评价 |
3.2 成型温度的考察 |
3.3 处方设计 |
3.3.1 栓剂规格考察 |
3.3.2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用量 |
3.3.3 置换价 |
3.3.4 最终处方 |
3.4 制备工艺与质量评价 |
3.4.1 制备方法 |
3.4.2 质量差异 |
3.4.3 融变时限 |
3.4.4 含量测定 |
4 小结 |
结语与展望 |
全文小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论文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4)长春市某妇产医院体检人群妇科疾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妇科疾病概述 |
1.1.1 妇科疾病的概念及类别 |
1.2 妇科病国内外流行病学现状 |
1.2.1 国内流行病学现状 |
1.2.2 国外流行病学现状 |
1.3 妇科疾病的危害 |
1.4 常见妇科疾病 |
1.4.1 宫颈炎 |
1.4.2 阴道炎 |
1.4.3 子宫肌瘤 |
1.4.4 乳腺炎 |
1.4.5 乳腺癌 |
1.5 研究意义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内容 |
2.2.1 基本信息 |
2.2.2 现场调查 |
2.3 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2.4.1 调查问卷的质量控制 |
2.4.2 数据管理的质量控制 |
2.5 注意事项 |
第3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 |
3.1.1 人口学特征分布 |
3.1.2 研究对象生活习惯 |
3.1.3 研究对象妇科疾病家族史 |
3.1.4 研究对象个人妇科疾病史 |
3.1.5 研究对象月经史 |
3.1.6 研究对象性生活及生育史 |
3.2 研究对象妇科疾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3.2.1 一般妇科检查 |
3.2.2 阴道彩超检查结果 |
3.2.3 乳腺彩超检查结果 |
3.2.4 电子阴道镜检查结果 |
3.2.5 分泌物检测结果 |
3.3 宫颈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
3.4 乳腺系统疾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研究对象妇科疾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4.1.1 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分析 |
4.1.2 研究对象性生活及生育史情况分析 |
4.1.3 研究对象妇科疾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4.2 预防妇科疾病促进生殖健康的建议与对策 |
4.2.1 政府方面加大支持和参与 |
4.2.2 基层卫生相关部门的相互配合 |
4.2.3 生殖健康信息媒体网络等平台的宣传普及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6)大连市公交系统女职工健康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
二、调查方法 |
三、诊断标准与测量标准 |
四、资料的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一、一般情况 |
二、疾病检出率及构成比 |
三、单因素分析 |
四、多因素分析 |
讨论 |
一、疾病的检出率 |
二、疾病的影响因素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7)育龄女性尿路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一、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 |
二、研究目的 |
三、操作性定义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一、尿路感染概述 |
二、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 |
三、女性生活习惯中的危险因素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一、研究类型 |
二、研究对象 |
三、测量指标和测量工具 |
四、资料收集的方法 |
五、资料分析 |
六、伦理原则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一、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
二、研究对象生活习惯调查结果 |
三、尿路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
四、尿路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
第五章 讨论 |
一、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
二、一般情况对尿路感染的影响 |
三、生活习惯对尿路感染的影响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研究局限性及今后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室内空气污染物对雌鼠生殖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挥发性有机物的定义与分类 |
1.1.2 主要挥发性有机物的来源及危害 |
1.1.3 室内环境中氨的来源及危害 |
1.2 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及氨的污染现状 |
1.2.1 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现状 |
1.2.2 氨的污染现状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1.3.1 生殖器官及生殖细胞毒性 |
1.3.2 胚胎毒性和致畸性 |
1.3.3 相关流行病学研究 |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2 室内主要挥发性污染物对雌性小鼠生殖系统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气态甲醛二甲苯氨混配吸入染毒雌鼠 |
2.2.1 实验动物与分组 |
2.2.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2.3 染毒浓度及染毒方法 |
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3.1 小鼠的行为学观察 |
2.3.2 体重变化的测定 |
2.3.3 脏器系数测定 |
2.3.4 卵巢卵母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
2.3.5 统计分析 |
2.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2.4.1 对雌鼠行为学的影响 |
2.4.2 对雌鼠体重增长的影响 |
2.4.3 对雌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
2.4.4 卵巢卵母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
2.5 本章小结 |
3 室内主要挥发性污染物对孕鼠生殖性能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气态甲醛二甲苯氨混配吸入染毒孕鼠 |
3.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3.2.2 实验动物与分组 |
3.2.3 实验染毒浓度和染毒方法 |
3.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3.3.1 孕鼠行为学和交配受孕情况 |
3.3.2 体重变化 |
3.3.3 脏器系数 |
3.3.4 卵巢卵母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
3.3.5 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
3.3.6 统计分析 |
3.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3.4.1 对孕鼠行为学和交配受孕的影响 |
3.4.2 对孕鼠体重变化的影响 |
3.4.3 对孕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
3.4.4 卵巢卵母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
3.4.5 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
3.5 本章小结 |
4 不同木质饲养微环境对雌性大鼠生长特性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 |
4.3 实验方法 |
4.3.1 大鼠的行为学观察 |
4.3.2 大鼠取食量、饮水量、体重的测定 |
4.3.3 大鼠脏器系数的测定 |
4.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4.4.1 行为学观察 |
4.4.2 取食量、饮水量、体重的变化 |
4.4.3 脏器系数变化 |
4.5 本章小结 |
5 家具及装饰材料销售业职业女性生殖健康调查研究 |
5.1 引言 |
5.2 调查方式及统计方法 |
5.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5.2.2 调查问卷内容及调查方法 |
5.2.3 调查内容相关名词、术语的规范 |
5.3 调查结果与分析 |
5.3.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
5.3.2 工作环境的一般情况 |
5.3.3 工作环境对女性健康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医学生性科学知识普及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性科学概述 |
1.1.2 性科学范畴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4 本研究的内容与创新点 |
2.医学生性知识、观念、行为与性教育需求现状 |
2.1 医学生性知识来源途径 |
2.2 医学生性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
2.3 医学生性观念现状与分析 |
2.4 医学生性行为现状与分析 |
2.5 医学生性教育需求 |
3.医学生性科学知识普及教育存在的问题 |
3.1 思想观念滞后 |
3.2 师资队伍薄弱 |
3.3 课程体系不完整 |
3.4 教育内容不全面 |
3.5 教育方法单一 |
4.改进医学生性科学知识普及教育的对策 |
4.1 改进医学生性科学知识普及教育的原则 |
4.2 改进医学生性科学知识普及教育的对策 |
4.2.1 转变教育者的思想观念 |
4.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4.2.3 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
4.2.4 设置合适的教育内容 |
4.2.5 开展灵活的教学方法 |
4.2.6 充分运用网络媒体 |
5.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本人简历 |
致谢 |
(10)妇科炎症的病因以及预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妇科炎症症状 |
2 妇科炎症的病因 |
2.1 生理性污染 |
2.2 物理性损伤 |
2.3 化学性刺激 |
2.4 生物源性感染 |
3 科炎症的预防措施 |
3.1 预防意识 |
3.2 医源性预防 |
3.3 日常生活防范 |
四、导致女性外阴炎及阴道炎的几个因素及其预防(论文参考文献)
- [1]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真实世界研究[D]. 陈秋珍. 汕头大学, 2020
- [2]黔东南州侗族妇女子宫肌瘤、宫颈纳氏囊肿及附件囊性结构检出率的影响因素与人群特征分析研究[D]. 唐梅. 贵州医科大学, 2020(04)
- [3]广藿香油治疗阴道炎的成药性初步探索[D]. 王振强.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12)
- [4]长春市某妇产医院体检人群妇科疾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李玲. 吉林大学, 2016(03)
- [5]妇科炎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 王桂秋. 继续医学教育, 2016(09)
- [6]大连市公交系统女职工健康状况分析[D]. 艾雪. 大连医科大学, 2014(11)
- [7]育龄女性尿路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 马宁.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4(01)
- [8]室内空气污染物对雌鼠生殖性能的影响[D]. 刘佳. 东北林业大学, 2012(01)
- [9]医学生性科学知识普及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D]. 郑圣德. 安徽医科大学, 2012(01)
- [10]妇科炎症的病因以及预防措施[J]. 刘红霞.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