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主要工作部件的故障及预防措施

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主要工作部件的故障及预防措施

一、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主要工作部件的故障及预防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樊成孝[1](2020)在《自走式青饲机田间作业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畜牧业的高速发展,玉米青饲收获机的需求越来越高,青贮饲料机械化收获将成为国内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自走式青饲机需求日益增多,其作业可靠性以及稳定性亟须提升,但目前在设计制造时缺乏田间作业时各关键部件功率分布等基础数据,这导致产品在功耗、体积、重量以及可靠性等方面与国外的先进机型差距较大。因此开展自走式青饲机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对于提升我国的自走式青饲机整机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五征公司生产的4QZ-4500型自走式青饲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国内外收获机械监测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自走式青饲机田间作业状态在线监测系统。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系统需求分析并确定监测模块,并对各模块监测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在分析自走式青饲机工作过程的基础上,明确了在线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关键作业部位工况监测以及采集作业过程中各关键部位转速、转矩以及功率等基础数据。确定了系统的监测模块包括转速扭矩测量模块、喂入量测量模块以及割台高度测量模块,明确了各模块的监测参数以及监测基本原理和方法。2.系统硬件设计。研究设计以LPC2109型MCU为核心的监控节点,并基于该机器特定的结构,设计了一种基于霍尔传感器和光电编码器的旋转零件转速信号监测装置;采用了应变式的转矩监测装置;设计了基于位移传感器的割台高度监测装置;设计了电容传感器以及信号采集电路来预测自走式青饲机的质量流量;设计了基于位移传感器的喂入装置前喂入辊间开度监测装置,并利用前喂入辊间的开度来预测实际收获中的喂入量。本文所监测的多个独立测控节点通过CAN总线进行集成技术的研究,搭建起CAN总线网络,最终实现监测信号信息的共享,并将这些监测信号信息上传至上位机系统,进行数据存储。3.系统软件设计。其中系统上位机软件选择G语言为编程语言,选择LabVIEW为软件开发环境,主要功能包括数据的采集、显示、储存以及与监控节点之间的通讯的功能。系统下位机软件采用C语言作为编程语言,采用Keil MDK-ARM作为下位机软件开发环境,主体程序包括脉冲信号采集子程序、AD转换子程序、CAN通讯子程序等。4.田间试验研究与数据分析。主要进行扭矩静态标定试验、喂入量测量试验以及田间作业功率分布试验。其中扭矩静态标定试验确定了各个扭矩传感器输出频率与扭矩值之间的关系;喂入量测量实验中基于电容法的喂入量测量试验建立了电容值变化量与青饲料质量流量和青饲料含水率之间的二元回归模型,模型的决定系数R2=0.942;喂入量测量实验中基于前喂入辊间开度的喂入量测量试验建立了前喂入辊开度与喂入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2;功率分布试验分析了不同作业工况下各关键部位的功率分布,结果表明风机驱动功率所占比例为7%8%,行走驱动功率所占比例为7%10%,切碎辊驱动功率所占比例为24%28%,籽粒破碎辊驱动功率所占比例为13%21%,割台驱动功率所占比例为0.3%2%。

万星宇[2](2019)在《油菜联合收获机旋风分离清选系统设计及其工作机理》文中研究说明油菜是我国重要油料作物,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油菜主产区之一,推动油菜机械化联合收获发展是提高收获效益、减少劳动强度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提高油菜联合收获机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小田块经营模式适应性,针对现有油菜联合收获机结构庞杂、物料迁移路程长、机械传动系统复杂的问题,结合油菜植株茎秆高粗、分枝众多且相互牵扯、成熟度不一致等特殊生物学特性,研制了一种可实现油菜短程收获的4LYZ-2.0型全液压驱动油菜联合收获机,确定了其基本结构、工作过程及工艺路线。清选作为油菜联合收获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油菜联合收获机性能。针对常规风机加振动筛式油菜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结构复杂、振动较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气流清选的旋风分离清选系统,结合油菜脱出物组分糅杂及其随机迁移特点,提出了旋风分离和前置回转筛分结合的旋风分离两种清选工艺路线,开展了台架试验及田间功能性试验,分析确定了较优工艺路线及其对应送料装置、回转筛分装置结构形式,为油菜联合收获机清选系统结构改进与优化提供了参考。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了4LYZ-2.0型油菜联合收获机短程收获的工艺路线及其基本参数。整机核心部件主要包括割台、切碎抛送装置、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旋风分离清选系统等,动力均由液压驱动系统提供,采用切碎抛送装置实现油菜茎秆的初步切断、稳定脱粒分离负载,实现了油菜茎秆的短程迁移;分析确定了收获机作业参数,验证了结构布局合理性,确定了收获机割幅为2000 mm、喂入量为1.5 kg/s-3 kg/s、发动机功率72k W。(2)设计开发了旋风分离清选系统基本结构。旋风分离清选系统关键部件包括送料装置、双锥段式旋风分离筒、吸杂管道、离心风机等,结合4LYZ-2.0型油菜联合收获机物料喂入量输入与输出关系、油菜脱出物特性提出了以“双锥段式”旋风分离为核心环节的旋风分离和与前置回转筛分结合的旋风分离两种清选工艺路线,分析了旋风分离清选系统送料装置及回转运动筛结构形式,送料装置以减少籽粒损伤为目标提出了强制输送带与抛扬装置两种结构,回转运动筛以增加筛分效率为目标提出了锥筒筛与差速圆筒筛两种结构。(3)开展了旋风分离清选系统送料装置、双锥段式旋风分离筒、前置回转运动筛分装置、吸杂管道与风机等关键部件设计与参数分析。开展了强制输送带与抛扬装置两种结构形式的送料装置参数分析,基于动力学原理分析了强制输送带线速度与油菜脱出物切向进入双锥段式旋风分离筒内的初速度之间的关系,分析确定了抛扬装置主轴转速不小于569.6 r/min、叶轮直径为300 mm、升运高度为0.6m、抛送倾角为70°。依据油菜脱出物悬浮速度差异分析确定了双锥段式旋风分离筒吸杂口直径为150 mm,圆柱段直径为340 mm。基于动力学分析了锥筒筛与差速圆筒筛的籽粒筛分过程,分析得出锥筒筛与差速圆筒筛的临界转速分别为40 r/min-70 r/min和30 r/min-60 r/min。(4)开展了旋风分离清选与前置回转筛分加旋风分离组合式两种工艺路线下清选性能的台架对比试验。a)强制输送带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强制输送带主动辊转速为500 r/min-600r/min时,清选性能较好,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结果得出了旋风分离清选系统最佳运行参数组合为吸杂口风速15.3 m/s、强制输送带线速度1.57 m/s,清洁率理论可达96.77%。b)抛扬装置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吸杂口风速与抛扬装置主轴转速较优范围分别为18m/s-22 m/s和500 r/min-700 r/min,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参数组合为吸杂口风速22 m/s、抛扬装置主轴转速600 r/min、上锥段锥角30°、无挡料板、出粮口直径200 mm,最佳参数组合条件下旋风分离清选系统清洁率和损失率分别为91.50%和6.02%。在前置回转筛分与旋风分离清选组合工艺路线中对比分析了锥筒筛与差速圆筒筛两种回转筛分装置对清选性能的影响。c)对于锥筒筛,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锥筒筛较优转速范围为40 r/min-60 r/min,旋风分离筒入口风速和吸杂口风速适宜范围分别为3 m/s-5 m/s和24 m/s-28 m/s;正交试验得出较优参数组合为锥筒筛转速40 r/min、旋风分离筒入口风速3m/s、吸杂口风速24m/s,最佳参数组合下旋风分离清选系统清洁率为88.99%,损失率为4.86%。d)对于差速圆筒筛,基于EDEM开展了差速圆筒筛运行参数正交试验,分析得出了最佳参数组合为助流装置转速80 r/min、筛网转速35 r/min及助流装置投影面锯齿数6个,在最佳参数组合条件下籽粒总损失率与清洁率分别为4.83%与85.7%。(5)基于CFD分析了双锥段式旋风分离筒结构和运行参数对气流场状态的影响。a)探究了旋风分离筒入口风速、吸杂口风速对旋风分离筒内气流场分布的影响,以旋风分离筒锥段与圆柱段衔接面处气流速度、旋风分离筒中心轴处气流与压力等为气流场状态评价指标,建立了旋风分离筒入口风速、吸杂口风速与衔接面、出粮口等关键位置气流速度之间的数学模型,以油菜脱出物悬浮速度差异为约束条件建立了优化目标函数,优化结果表明:入口速度和吸杂口风速的较优值分别为4.25 m/s和29.87 m/s,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基本吻合。b)开展了旋风分离筒上锥段锥角、圆柱段直径、圆柱段高度、下锥段锥角、出粮口直径对筒内气流场分布影响的单因素试验,以筒内气流场对称性、连续性、气流零速区状态为评价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旋风分离筒较优参数组合为上锥段锥角30°、下锥段锥角75°、筒体直径350 mm、筒体高度240 mm、出粮口直径200 mm。(6)以清选系统籽粒清洁率与损失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旋风分离清选与前置回转筛分加旋风分离组合式两种工艺路线下清选系统的田间功能性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强制输送带与抛扬装置为送料装置的旋风分离清选系统清洁率分别为94.45%和90.21%,损失率分别为7.73%和6.54%;以锥筒筛与差速圆筒筛为前置回转筛分装置的旋风分离清选系统清洁率分别为86.8%和84.4%,损失率分别为6.7%和5.9%;旋风分离清选工艺路线下籽粒清洁率较高,前置回转筛分与旋风分离清选组合工艺路线下籽粒损失率较小,两种工艺路线下清洁率与损失率差距不大,旋风分离工艺路线结构更为简化,为油菜联合收获机旋风分离清选系统结构改进和优化提供了参考。

翟艳辉[3](2019)在《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电气控制线路优化》文中认为为提升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收割效率,在收割机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收割机的电气控制系统及相关线路展开优化分析。通过分析行走系统与收割装置等关键部件的工作特性,得出其传递函数及实现双闭环控制与调节的条件;采取行进速度智能精确控制,加入PID核心算法控制、辅助电气线路改进与控制、加入实时监测与准确报警装备等措施,实现整机的控制线路优化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经优化后的收割机主要性能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收割效率较优化前提高13%左右。电气控制线路优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够为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其他结构优化与改善提供参考。

熊思华[4](2018)在《联合收割机械状态监测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大国,我国农作物的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63.8%,但综合自动化率、智能化率偏低。国内联合收割机械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与国外发展差异大。为满足精准农业与智能农机装备发展需求,针对当前国产稻麦收获机械参数监测与控制功能单一、智能化程度低和适应性差等问题,本文对收割机械总线化状态监测系统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针对收割机械状态监测系统智能化程度低的问题从联合收割机械种类、结构,到状态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再到纷繁复杂的128个不同功能模块的状态参数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提供联合收割机械状态监测的基础。设计基于IEEE1451智能传感器标准的自识别、自诊断、即插即用传感器节点,基于ISOBUS/ISO11783农用机械总线串行通信标准设计了即插即用功能ECU、CAN总线通信、虚拟终端和基于ISO7000的设备图形符号标准。为联合收割机械状态监测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支撑。本文提出了联合收割机械状态监测系统框架,通过基于stm8单片机设计传感器总线节点,设计即插即用ECU,基于Cortex-A8的arm处理器设计搭载Linux系统的虚拟终端,实现了总线数据收发、参数状态实时更新、故障报警提示、数据存储等功能。最后,通过实验室模拟CAN总线通信试验,以及以雷沃谷神GK100自走轮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机为例,进行收割机生产车间调试与黑龙江嫩江和山东东营的田间现场作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实现稻麦联合收获机械作业参数、工况参数、故障报警的实时显示,系统稳定可靠,有较强的可行性,且操作方便。

陈庆文,韩增德,崔俊伟,王国新,乔晓东,张子瑞,韩科立,甘邦兴[5](2015)在《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文中认为大力发展谷物联合收获机是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的谷物联合收获机以中、小型为主,大型谷物联合收割机发展缓慢,研发喂入量10 kg/s以上的大型谷物联合收割机对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介绍了国外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发展现状,并指出其发展趋势是逐步向完全自动化收获作业的方向发展,向高效率、高质量、高智能、高舒适方向发展。然后介绍了我国当前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发展现状,指出我国的谷物联合收割机仍然以中、小型为主,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的研制还处在起步阶段,通过比较得出我国联合收割机的现状与国外相比差距显着,最后针对我国谷物联合收割机行业及企业分别提出了建议,为我国谷物联合收割机的未来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王菲[6](2014)在《基于虚拟现实的自走式农业机械试验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缩短农业机械的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提高设计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本文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自走式农业机械仿真试验研究中,借助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仿真、信息处理、实时交互显示等技术,并结合物理引擎创建了自走式农业机械虚拟现实试验系统,该系统具有实时性、交互性及遵循客观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属性。本文对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自走式农业机械虚拟试验系统的设计及虚拟试验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与方法展开了研究。针对自走式农业机械虚拟试验需求,从建模方法、建模关键技术、模型数据结构优化等方面入手,结合Vega Prime粒子特效与影子模块的应用,创建了虚拟现实系统的场景模型及农机几何模型,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逼真高效的三维模型基础。根据稻麦联合收割机性能试验特性,对整车进行动力学与运动学分析,创建了联合收割机的发动机、转向系、纵向牵引性能以及垂向平顺性能的数学模型;利用神经网络模拟轮胎纵向和侧向特性,根据试验数据和最小二乘法拟合轮胎垂向刚度和阻尼数学公式。为稻麦联合收割机进行性能试验提供了数学理论基础。利用RTW (Real-Time Workshop)技术将动力学数学模型转化为C代码,结合物理引擎与联合收割机几何模型,创建了遵循物理学客观规律的联合收割机物理行为模型和虚拟现实试验系统,提出了一种利用RTW与物理引擎联合仿真的虚拟现实试验方法。根据土壤承压特性模型,针对农机车辆通过松软路面时出现地面沉陷现象,阐述了动态地形实时可视化的实现方法;结合联合收割机动力学数学模型,通过虚拟试验场景的可视化界面展示联合收割机的性能试验及试验效果,并根据仿真数据评价联合收割机各项虚拟试验性能。利用Labview对实测垂向加速度信号进行滤波处理,根据最小二乘法去除信号的趋势项,将加速度信号转换为位移信号,并与相同工况下的虚拟试验对比,以此验证虚拟试验系统及联合收割机垂向数学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根据虚拟试验仿真数据,利用概率统计平均方法计算动态牵引性能的评价指标,以此评价虚拟试验系统及联合收割机纵向数学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利用人机接口技术将模拟驾驶器与虚拟农机和虚拟试验系统连接,通过模拟驾驶器的输入控制虚拟农机的运动状态,并将符合客观运动规律的运动形态和动态效果实时地输出到投影屏幕上,实现了自走式农业机械虚拟试验的实时交互。

黄丽,王宾[7](2014)在《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使用与维护保养》文中提出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是由割台、脱粒清选装置、发动机、行走系统、粮箱(包装台)、驾驶室(操纵台)、电气系统和液压系统等组成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其结构复杂且使用要求高,只有正确使用和操作才能发挥其效能。为确保作业质量和延长其使用寿命,本文通过小麦联合收割机的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排除方法进行总结。

王彩贤[8](2014)在《从质量调查谈玉米收获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运城市区域内所用的玉米收获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阐述了运城市区域内在用玉米收获机的概况,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了玉米收获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生产企业、销售部门、使用者、农机管理部门等方面提出了提高玉米收获机使用效率的对策。

兰心敏,杜金[9](2009)在《我国谷物联合收割机质量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粮食安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机械化收获的水平已达到较高水平。截至2009年6月底,全国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会战已基本结束,机收水平达84%,比2008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水稻的常年种植面

王艳红[10](2007)在《我国玉米联合收获机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访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收获机械专家曹洪国》文中研究表明 我国开始研制生产玉米联合收获机已有近40年的历史了,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几次发展高潮,但玉米收获机始终未能真正普及推广,其中有农艺、产品、技术、推广及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原因。玉米联合收获机最近的一次发展高潮始于近两三年,这一阶段的显着特征是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需求市场成熟、产品发展多元化、技术逐步成熟及生产企业数量激增等。那么,

二、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主要工作部件的故障及预防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主要工作部件的故障及预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自走式青饲机田间作业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自走式青饲机监测系统国外研究现状
        1.2.2 自走式青饲机监测系统国内研究现状
        1.2.3 自走式青饲机喂入量检测的几种方法
        1.2.4 CAN总线在农业中的应用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监测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自走式青饲机工作过程分析及监测参数选择
        2.2.1 自走式青饲机工作过程分析
        2.2.2 自走式青饲机监测参数选择
    2.3 各模块监测基本原理及方法
        2.3.1 转矩监测原理及方法
        2.3.2 转速监测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2.3.3 喂入量监测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2.4 监测方案总体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走式青饲机作业状态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3.1 单片机硬件系统的设计
        3.1.1 微处理器的选择
        3.1.2 系统时钟电路设计
        3.1.3 复位电路设计
        3.1.4 电源模块设计
    3.2 CAN通讯模块
        3.2.1 CAN总线网络系统布局
        3.2.2 CAN控制器
        3.2.3 CAN收发器
    3.3 自走式青饲机关键部位监测装置
        3.3.1 关键部位转矩监测装置
        3.3.2 关键部位转速监测装置
        3.3.3 割台高度监测
    3.4 喂入量监测装置
        3.4.1 喂入装置前喂入辊之间位移监测装置
        3.4.2 基于电容法的喂入量监测装置
    3.5 辅助硬件结构
        3.5.1 监测控制器
        3.5.2 电源稳压模块
        3.5.3 USB-CAN总线适配器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走式青饲机作业状态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4.1 下位机软件设计
        4.1.1 软件开发环境
        4.1.2 软件设计的总体结构
        4.1.3 各模块程序设计
    4.2 监测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
        4.2.1 虚拟仪器概述
        4.2.2 LabVIEW简介
        4.2.3 应用层软件设计
        4.2.4 监测主界面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5.1 室内台架试验
        5.1.1 扭矩静态标定试验
        5.1.2 基于电容法的质量流量检测试验
    5.2 田间试验
        5.2.1 喂入量标定试验
        5.2.2 田间作业功率分布试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2)油菜联合收获机旋风分离清选系统设计及其工作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油菜联合收获技术与装备研究现状
        1.2.2 农机农艺融合研究概况
        1.2.3 联合收获脱出物物料特性研究概况
        1.2.4 风筛式清选装置研究现状
        1.2.5 旋风分离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4LYZ-2.0 型油菜联合收获机总体设计与分析
    2.1 引言
    2.2 总体结构设计与短程工艺方案
        2.2.1 动力底盘形式选择
        2.2.2 油菜联合收获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2.2.2.1 基本结构
        2.2.2.2 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
        2.2.3 旋风分离清选系统工艺路线与基本结构组成
        2.2.3.1 旋风分离清选工艺路线与基本结构
        2.2.3.2 前置回转筛分与旋风分离清选组合工艺路线与基本结构
    2.3 油菜联合收获机参数分析及整体布局
        2.3.1 性能指标与参数分析
        2.3.1.1 割幅
        2.3.1.2 前进速度
        2.3.1.3 喂入量
        2.3.1.4 工作效率
        2.3.1.5 整机功耗
        2.3.2 整机布局
        2.3.2.1 纵向倾覆临界条件
        2.3.2.2 转弯半径
        2.3.3 喂入量输入与输出关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旋风分离清选系统设计与分析
    3.1 引言
    3.2 送料装置设计与参数分析
        3.2.1 强制输送带输送过程动力学解析
        3.2.2 抛扬装置设计与参数分析
    3.3 双锥段式旋风分离筒参数分析
        3.3.1 最小风量
        3.3.2 出粮口直径
        3.3.3 圆柱段外径
        3.3.4 吸杂口直径
    3.4 前置回转运动筛分装置设计与分析
        3.4.1 锥筒筛设计与筛分过程动力学解析
        3.4.1.1 临界转速分析
        3.4.1.2 喂入搅龙设计与分析
        3.4.1.3 筛网选型与分析
        3.4.1.4 排草板高度与宽度
        3.4.2 差速圆筒筛设计与筛分过程动力学解析
        3.3.2.1 有效筛分面积与临界转速分析
        3.3.2.2 物料助流装置设计与参数分析
    3.5 管道布局与风机选型
        3.5.1 管道布局
        3.5.2 风机选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旋风分离筒内气流场控制与籽粒运动过程解析
    4.1 引言
    4.2 气流场控制
        4.2.1 双锥段式旋风分离筒气流场特点
        4.2.2 气体流动基本方程组
        4.2.3 雷诺时均方程组
        4.2.4 k-ε 湍流模型
    4.3 籽粒运动过程解析
        4.3.1 籽粒在气流中的受力分析
        4.3.2 籽粒自由迁移过程的运动学与动力学解析
        4.3.2.1 连续稳定流场内籽粒自由迁移过程分析
        4.3.2.2 零速区对籽粒自由迁移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旋风分离清选系统台架试验与结果分析
    5.1 引言
    5.2 强制输送带式送料装置对清选性能影响
        5.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2.2 试验因素与指标
        5.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2.3.1 吸杂口风速对清选性能影响
        5.2.3.2 强制输送带主动辊转速对清选性能影响
        5.2.3.3 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的数学关系模型
        5.2.3.4 参数优化
    5.3 抛扬式送料装置对清选性能的影响
        5.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3.2 试验因素与指标
        5.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3.1 吸杂口风量对清选性能影响
        5.3.3.2 抛扬装置主轴转速对清选性能影响
        5.3.3.3 正交试验与较优参数组合
    5.4 锥筒筛对清选性能的影响
        5.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4.2 试验因素与指标
        5.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4.3.1 锥筒筛转速对清选性能影响
        5.4.3.2 入口风速对清选性能影响
        5.4.3.3 吸杂口风速对清选性能影响
        5.4.3.4 正交试验
    5.5 基于EDEM的差速圆筒筛仿真试验与分析
        5.5.1 参数设置
        5.5.1.1 变量参数设置
        5.5.1.2 颗粒模型建立
        5.5.1.3 差速圆筒筛模型建立
        5.5.2 正交试验
        5.5.2.1 试验因素与评价指标
        5.5.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5.3 台架对比试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旋风分离筒气流场数值分析
    6.1 引言
    6.2 仿真设置与试验方法
        6.2.1 仿真设置
        6.2.2 试验方法与评价方式
    6.3 试验结果与分析
        6.3.1 运行参数对气流场影响与分析
        6.3.1.1 入口风速对气流场影响
        6.3.1.2 吸杂口风速对气流场影响
        6.3.1.3 运行参数的响应面优化
        6.3.2 结构参数对气流场影响与分析
        6.3.2.1 结构参数对衔接面处气流轴向流速分布影响
        6.3.2.2 上锥段锥角对气流场影响
        6.3.2.3 下锥段锥角对气流场影响
        6.3.2.4 圆柱段直径对气流场影响
        6.3.2.5 圆柱段高度对气流场影响
        6.3.2.6 出粮口直径对气流场影响
        6.3.2.7 较优参数验证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油菜联合收获机旋风分离清选系统田间试验与分析
    7.1 引言
    7.2 试验材料与方法
    7.3 评价指标
    7.4 试验结果
        7.4.1 旋风分离工艺路线田间性能试验结果
        7.4.2 前置回转筛分加旋风分离组合式工艺路线田间性能试验结果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与讨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课题来源
附录B:注释说明
附录C: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3)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电气控制线路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整机结构及原理
2 关键部件分析
    2.1 电气装置
    2.2 控制系统
3 收割试验
    3.1 试验条件与方法
    3.2 试验分析
4 结论

(4)联合收割机械状态监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收割机械的智能化发展现状
    1.3 联合收割机械状态监测系统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联合收割机械状态监测系统的发展现状
        1.3.2 国内联合收割机械状态监测系统的发展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4.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4.2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联合收割机械监测系统基础分析
    2.1 收割机械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
        2.1.1 割台部分
        2.1.2 输送部分
        2.1.3 脱粒部分
        2.1.4 清选及粮仓部分
    2.2 收割机械状态监测参数
        2.2.1 发动机系统参数
        2.2.2 行进参数
        2.2.3 驾驶室电控系统参数
        2.2.4 虚拟终端控制参数
        2.2.5 收割机械作业状态参数
        2.2.6 故障、报警相关
    2.3 收割机械状态监测系统关键功能
        2.3.1 收割机械ECU
        2.3.2 虚拟终端
        2.3.3 通信方案
        2.3.4 传感器节点
        2.3.5 故障诊断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联合收割机械监测系统设计
    3.1 系统总体框架
    3.2 功能ECU的分类
        3.2.1 联合收割机械功能分类
        3.2.2 功能ECU分类及参数组编号制定
        3.2.3 各ECU通信方案
    3.3 收割机械ECU的即插即用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传感器节点设计
    4.1 传感器方案制定
    4.2 传感器节点硬件设计
        4.2.1 传感器输入信号
        4.2.2 传感器节点工作原理
        4.2.3 通信流程
        4.2.4 硬件电路
    4.3 传感器节点软件设计
        4.3.1 TEDS电子数据表格设计
        4.3.2 自识别、即插即用功能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状态监测系统虚拟终端开发
    5.1 系统开发总体框架
    5.2 系统硬件结构
    5.3 系统虚拟终端软件开发
        5.3.1 软件组态方案
        5.3.2 软件设计关键技术分析
        5.3.3 界面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收割机械总线化状态监测系统现场试验
    6.1 模拟CAN总线通信试验
    6.2 监测系统田间验证试验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5)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 1 国外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发展现状
    1. 2 国外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发展趋势
2 国内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 1 国内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发展现状
    2. 2 国内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发展趋势
3 我国谷物联合收割机发展存在的问题
4 我国谷物联合收割机发展的建议
    4. 1 加强企业的研发能力
    4. 2 提高产品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
    4. 3 提高产品的质量及可靠性
    4. 4 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和操作的便捷性
    4. 5加快高效率、高性能的大型谷物联合收割机的产业化步伐
5 结语

(6)基于虚拟现实的自走式农业机械试验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自走式农业机械虚拟现实试验系统模型的构建
    2.1 虚拟现实系统开发环境及功能
    2.2 构建三维虚拟场景模型
    2.3 自走式农业机械模型的构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走式农业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3.1 发动机数学模型的建立
    3.2 轮式收获机械转向系运动学分析
    3.3 动力传动系统动力学分析
    3.4 轮胎数学模型分析
    3.5 平顺性能动力学分析
    3.6 牵引性能动力学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走式农业机械虚拟试验方法的实现
    4.1 基于Simulink与VC的混合编程方法
    4.2 遵循物理学运动规律的虚拟现实世界的集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虚拟现实系统自走式农业机械试验的实现
    5.1 动态地形实时可视化
    5.2 联合收割机性能试验的实现
    5.3 田间虚拟试验展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虚拟试验系统的验证和评价
    6.1 垂向加速度实车试验
    6.2 虚拟试验的牵引性能评价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虚拟现实系统的人机交互
    7.1 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
    7.2 人机接口
    7.3 系统集成界面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使用与维护保养(论文提纲范文)

1 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的使用
    1.1 试运转及割前准备
        1.1.1 发动机磨合前的准备:
        1.1.2 发动机空磨合。
        1.1.3 整体空转磨合。
        1.1.4 行走试运转。
        1.1.5 带负荷试运转。
    1.2 收割机操作
        1.2.1 联合收割机进入地头时的操作:
        1.2.2 先割好地头, 再正常收获。
        1.2.3 收割机的调整。
        1.2.4 特别注意:
    1.3 联合收割机正常作业时的操作
    1.4 倒伏小麦的收割
    1.5 道路驾驶
2 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的维护与保养
    2.1 清理
    2.2 清洗
    2.3 检查
    2.4 润滑
    2.5 使用与保养
    2.6季度保养与存放

(8)从质量调查谈玉米收获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运城市区域内所用的玉米收获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的对象及内容
    1.1 调查的对象及方式
    1.2 调查的内容
    1.3 调查的机型
    1.4 调查结果
2 玉米收获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安全性方面
    2.2 可靠性方面
    2.3 适用性方面
    2.4 服务质量方面
3 提高玉米收获机使用效率的对策
    3.1 玉米收获机的生产企业
    3.2 玉米收获机的经销企业
    3.3 玉米收获机的购机户与操作手
    3.4 农机管理部门

(9)我国谷物联合收割机质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行业概况
二、产品概况
三、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四、质量问题分析
    1. 产品在设计方面还存在问题
    2. 产品装配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
    3. 零部件制造质量和加工精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4. 标准的贯彻执行存在问题
    5. 企业人才流动性加大, 没有自己的人才梯队
    6. 与国外发达国家产品的差距
五、措施与建议
    1. 建议各级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2. 建议提高相关标准要求。
    3. 加大质量监管力度。
    4. 各级质监部门应加大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宣贯力度。

四、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主要工作部件的故障及预防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自走式青饲机田间作业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研究[D]. 樊成孝.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2]油菜联合收获机旋风分离清选系统设计及其工作机理[D]. 万星宇. 华中农业大学, 2019
  • [3]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电气控制线路优化[J]. 翟艳辉. 农机化研究, 2019(02)
  • [4]联合收割机械状态监测系统研究[D]. 熊思华.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2)
  • [5]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 陈庆文,韩增德,崔俊伟,王国新,乔晓东,张子瑞,韩科立,甘邦兴.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5(01)
  • [6]基于虚拟现实的自走式农业机械试验方法研究[D]. 王菲.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8)
  • [7]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使用与维护保养[J]. 黄丽,王宾. 河北农机, 2014(03)
  • [8]从质量调查谈玉米收获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运城市区域内所用的玉米收获机为例[J]. 王彩贤. 山西科技, 2014(01)
  • [9]我国谷物联合收割机质量分析[J]. 兰心敏,杜金.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09(06)
  • [10]我国玉米联合收获机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访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收获机械专家曹洪国[J]. 王艳红. 农业机械, 2007(13)

标签:;  

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主要工作部件的故障及预防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